Loading...

新闻消息

「自杀和自杀倾向」研讨会
蔡少琪:体谅自杀者的绝望感、不轻易论断对错

【时代论坛讯】社会低气压,接二连三的自杀新闻令人心伤,也促使基督教机构与神学院多踏一步,举办研讨会,让面对此牧养挑战的牧者传道并不单打独斗,而是在研讨会中得到帮助,连结支援。建道神学院「自杀和自杀倾向:教会和信徒应如何面对」研讨会,从牧养、文化、社会、神学等角度切入,重新省思对于自杀的预防及处理,探讨这「一个也嫌太多」的情况。该院教牧及专业进修学院总监张美薇牧师以「教牧的牧养角度看自杀」为题分享内容已于1579期.2017年12月3日头版专题「自杀关顾的牧者支援」报道。

张美薇谈到陪伴时要注意的地方,包括重视和相信对方的说话,接受对方现在的不快乐,帮助对方多角度思考问题。至于应否查问受助者是否有自杀计划,她表示,虽然两种说法都有,她自己则倾向会查问受助者,因为这有助评估,如果对方回答有确实的计划,危机就比较严重。张美薇遇到这情况,也会判断是否灵界的问题,寻求辅导员及精神科医生的协助。她亦鼓励牧者与协助者互相提醒,一方面努力、尽力、用心、用时间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要懂得从场景中走出来,给自己空间,还要靠主得力,及与同工分担压力。」

该院神学研究部主任郭鸿标牧师的讲题是「自杀:时代的分析与神学反省」。郭鸿标指出现今香港面对自二○一五年以来学童及青少年的自杀个案增加,十五至廿四岁青少年群组由一四年死于自杀的统计数字由每十万人中6.2人上升至8.5人。此外,香港的处境是有极大的精神压力,在此社会背景下,郭鸿标集中处理几个神学观念。首先他谈到面对自杀处境,人不免问到因果关系,「但基督徒相信神让他的独生儿子走过人生的痛苦,这是对我们的盼望,包括有自杀念头者」,因此我们可以仰赖耶稣基督。在救恩之内,通过耶稣基督得救,在救恩以外,人有自由选择。郭鸿标不认为自杀是符合圣经的选择,郭鸿标指出我们面对人生的困难而不抱怨,要倚靠主,不要放弃。郭鸿标明确不同意自杀,这是犯罪,不符合神的心意。自杀者逃避了问题,将问题留给在世者。他表示,但从牧养角度,自杀者的家人承受更大的压力。至于自杀者是否得救的神学问题,郭鸿标认为应该留白,不要决定他是否得救。郭鸿标认为我们反而要决定是否宽恕自杀者,付出多一份体谅与同情。

该院圣经系助理教授陈伟迦牧师分享,在面对自杀者亲友时,有时向圣灵祈求教导合宜的安慰说话,但更多时是要沉默。他分享曾经陪伴自杀者的家属,但他们最终感到难以面对其他会友有意无意的目光,最终改为返另一家教会。陈伟迦学习要给弟兄姊妹空间。陈伟迦谈到此系列三次研讨会,也是期望打开一个不容易谈及、有很多避忌的课题。他引述法兰克佩奇(Frank Page)在一三年的着作《美丽莎:一位牧师父亲的学习》(Melissa: A Father's Lessons from a Daughter's Suicide)提出不要在自杀者过身后作出太快的评论,承认自己有限制,不了解、不明白,相信盼望在于耶稣基督里,对于他的家庭十分重要。书中建议:容许自己无法提供答案;慢慢地说出安慰的话;给伤痛的人一个安心之处;让神的话语医治与安慰;放松与家人谈及离世者;以及认识情绪问题与精神病。陈伟迦指出旧约中的自杀例子,或多或少受当时的荣辱文化影响;而我们现今也不免受当今文化影响,「然而耶稣被钉死及战胜死亡,罪及死亡的权势就服膺在他的脚下。」今日我们面对不能解开的结,被罪所捆绑及辖制,耶稣基督的福音永远是出路,耶稣基督是永久的解决办法而自杀只是一个暂时的似乎是解决办法。陈伟迦期望「在教会中以释经材料、查经材料、讲座有更多的讨论自杀危机,而不要等出事才处理。」

该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智衡博士分享「从中国传统文化看自杀」。他指出中国古代求长生,自杀是异数。在儒家思想,道德比生命重要,孔子有「舍身取义」之说。屈原、项羽及清代谭嗣同的自尽在史上均有正面评价。至于在中国民间社会,受儒家观念影响下妇女以死明志,不愿再嫁或顾全妇女的贞节名声。陈智衡再讲述到华人教会对自杀观念的由来,他认为宋尚节、王明道、倪柝声三位对自杀的看法对华人教会有所影响。陈智衡提到,宋尚节被关于疯人院时想以自杀了结一生,在自传形容那次自杀念头是撒但工作。王明道同样认为自杀来自魔鬼,更进一步认为这是罪恶。陈智衡谈到王明道的观点指出人的责任,目的是教导信徒不要选择自杀一途,而王明道的父亲是在义和团之乱自杀离世,切身经历亲人自杀。倪柝声则称自杀为「地狱捷径」,呼吁要选择得救而不是沉沦,陈智衡指出倪柝声是向未信者传福音而提到自杀,这番话的对象不是信徒。陈智衡表示,三人的观念对华人教会有相当影响,流传至今,但通过釐清观念的来源,陈智衡认为现今值得再反思教会对自杀的神学观念。

该院副院长蔡少琪牧师总结,首先绝不鼓励自杀,请大家不要做愚蠢人,「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传七17)但另一方面圣经也有体谅,在约伯记中记述了绝望的人的呼声。蔡少琪从华理克牧师师母也要面对儿子马太的死亡,提醒会众,自杀者是落入难以走出困局的情况,旁人不适宜论断。圣经并不标示自杀者。蔡少琪留意到古时天主教对于自杀的教义什严,不准安葬,但近年天主教和基督教主流的教会多不认为这是离弃信仰。蔡少琪认为感到绝望的人有疑惑、失去信心不必然与基督断绝。他又强调耶稣能拯救面对绝路的人,「如圣经中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的人,主耶稣拯救后更使用他成为福音的使者。」于问答时,他又回应,与自杀者家人同行是以年计,他自己的经验是每年差不多时间就会约自杀者的家属吃饭。

张美薇引述史密德(Lewis Smedes)「可以的话,预防自杀;若预防了仍发生,一同哀哭。(Prevent when we can, weep when we cannot. )」勉励各教牧及协助者,尽力而为,但不要自责。「自杀和自杀倾向」研讨会于十一月廿五日在宣道会希伯仑堂举行,近三百人出席。

防止自杀热线:http://bit.ly/lifehotlines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网页:csrp.hku.hk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