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社評

護香港 為未來 定睛上帝

今年伊始,在股票市場一片暢旺的狂飆聲中,有兩組社會數字堪足港人記取:一是香港的自由度評分連續數年拾級而下,去年因為透過人大釋法撤銷幾名立法會民選議員的資格,導致政治權利方面的評分與被評為不自由地區的伊拉克同分。一是政府統計處公佈全港有逾十九萬五千人以劏房為家,除了收入微薄的基層人士,還有逾五千人申報是經理或行政專業人員。

從這些數字看來,任誰也不能說,這是個正常安居的地方。事實上,近年北京不斷鼓吹「全面管治權」與「高度自治」有機結合;而在香港見到的,卻是特區社會不斷自我放棄本身資源與價值優勢:例如說建屋覓地難,卻不先考慮棕地及會所用地等擺在眼前的可能,而將填水塘開發郊野公園等有損本地珍貴資源的方案提上討論日程,忽視香港(以至鄰近地區)未來在水資源等方面的挑戰。例如為了一段「性價比」較直通車還差的高鐵,可以為求西九一地兩檢而透過人大常委決定部份內地法律於西九實施,在一國兩制打開一道致命缺口。又例如熟悉僭建法例的律政司司長被揭物業僭建,可以不必呈辭,將昔日因偷步買車而辭職、因僭建而敗選的前人案例紛紛比下去,仍安然無恙,並有特首護航。由自我資源到自我價值,特區領導層的作為所浮現出來的是一種自我放棄隨波逐流的心態,處事向既得利益者傾斜。這是否香港七百萬人之福?

必須指出,在特區的精英和普羅市民之中,看到這問題的並非少數。月中大律師公會改選,由較敢言者勝出,事件登上多份報章和網站的頭條。很明顯,公眾輿論和社會大眾更盼望他們的專業知識與精神,能捍衛那正面對風雨飄搖的香港法治。在不同的社會範疇,不少人仍然為秉持這城的價值、為新世代的未來而努力,甚至因為公民抗命而付上牢獄的代價。問題是,當宏觀局勢明顯不必然會單單因為一兩班人的努力而有所轉變,大家走下去的動力,就不是關乎實然的,而是關乎應然的。

面對困局,舊約先知哈巴谷有一段經典的話:「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哈三17-18)盼望的動力,從來不關乎眼前可見之事,卻繫於那愛我們的上帝。祂的公義,祂的憐憫,教我們腳如母鹿的蹄穩行崎嶇高處(參哈三19)。甚願更多人定睛於這份盼望,堅定向前,為香港社會未來的公義與憐憫而努力。誠心所願。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