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分析姚松炎敗選
民協何啟明兼談尋找召命之路

【時代論壇訊】在三月十一日的立法會補選中,泛民在九龍西的參選人姚松炎意外落選。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副主席、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分析姚松炎敗選源於在單議席單票制中策略失誤,流失基層選民的支持。另外,身為基督徒的何啟明又分享自己成為區議員的歷程,認為同其尋找召命之旅息息相關。

快到三十歲的何啟明受邀在三月十五日於D100節目《恩典時刻.時代論壇》分享。他是泛民陣營較年輕的面孔,於一五年當選深水埗選區南昌東的區議員。本身是基督徒他自言一直沒想過要從政,中學以來的夢想職業是希望做傳道人,因為覺得在世界的終局時其他工作都沒有意義,只有做傳道人為主傳福音才有價值。大學時讀社會科學,都心想自己畢業後打算做幾多年工作便進神學院進修。他分享在畢業後半年尋覓工作屢試屢敗,試過想過當導遊、老師、社工等,最後民協竟然聘請了他。

望成為但以理做好見證

在民協的工作中,何啟明卻慢慢發現自己的工作卻似一併做到自己有興趣做的職業工作,如他指做地區工作與同傳福音一樣、開街坊會猶如開佈道會的傳道人,做社區教育又似做老師,帶街坊去旅遊又似做導遊,上門探訪街坊需要又似當社工,在民協做地區工作「好似上帝畀番哂你想做嘅野你」。而且何啟明自言自己性格一直較「hea」,曾向上帝禱告指希望找到一份糧高又多假期的工,他笑言現在的區議員工作上班是很具彈性,薪酬又比同期的同學的優厚。他在這些經歷發現信靠上帝,祂便會「把一切所需的都交給你們」,甚至超出他的所想所求。

在當選區議員,何啟明亦真實地經歷有關金錢的試探,因為成為區議員有一定的權力,自然會有其他引誘,包括可能是以整年工資的利誘他去做一些事情,他感受到在那時需要信仰堅定地抗拒誘惑。而一五在第一次參選即順利當選區議員後,他也開始感受到自己被名利所牽引,如一六年參與超級區議會選舉,一開始是想勝出、想上位,最後要讓位給其他泛民的參選人,他自言那時是心有不甘,為何自己要成就別人。到一七年時又與馮檢基爭奪民協內部推舉的參選人,他當時感到很憤怒,覺得一直聲言要給年輕人上位的馮檢基在妨礙自己,又埋怨民協內部不理智,明知道馮檢基沒有勝算能勝出泛民初選仍推舉他出去。但何啟明之後整理這兩段經歷,發現自己想上位的心態是使他慢慢偏離信仰,而這兩件事讓他學習「停下留,去想想如何去成就他人」,包括在姚松炎這次參選中擔當後勤、支援的工作。「幸好兩次都退了下來,要不然便變成同馮檢基一樣畀人鬧」。而未來的補選他仍在思考是否參與,「這刻我還沒有決定到」。

何啟明指自己有時與民協其他年輕區議員、工作者分享,覺得在這時代的無力感很強烈。如他認為自己即使貴為區議員,實際的權限仍有限,不能做出甚麼大改變。他與其他同事有感自己可以很努力工作,為街坊努力辦事,但工作又不等同回報本身,可以「隨時得個桔」,而建制陣營又比他們多很多選舉資源,隨時下屆無法連任議席。何啟明認為在這些無力感中,真的要相信自己的工作是上帝的召命,在無力當中仍然堅持,他分享但以理即使在被擄當中,仍然對上帝作出堅持,包括可能要經歷三、四個充滿無力感的王的管治。「我希望成為政界的但以理,有些地方盡力堅持,做好(作為基督徒的)見證。」

基層街坊多不認識姚松炎

何啟明亦分享自己一直有協助姚松炎的選舉工程,在三月十一日選舉當天早上亦與姚松炎一起拉票,但當時已感到「唔對路」,所以下午立時返回自己的區議會選區的深水埗區為姚松炎拉票。他發現該區有很多長者、基層人士根本不認識姚松炎,如曾陪同姚松炎到茶樓拉票時,一身西裝褸、又沒有彩帶的姚松炎在基層中欠缺知名度,要經過提醒才知姚松炎是新聞曾報道的某個人,僅此而已。當何啟明上門與一向支持他的街坊推介姚松炎時,他發現有些街坊向他明言已投給另一參選人、建制派的鄭泳舜,因為街坊指自己不認識前者,而鄭泳舜早於十月、十一月已開始選舉工程,又與街坊一同吃盤菜等活動,所以即使自己一向是泛民支持者,亦投票予鄭泳舜。何啟明認為這源於姚松炎在參選日最後一天才確認選舉資格,只有三個星期進行選舉工程,致使基層街坊不認識姚松炎有關。

此外,何啟明亦分析姚松炎敗選的原因,在於在單議席單票制下的選舉策略失誤。他指姚松炎在僅有的三星期上開展選舉工程,用的策略多是在社交平台號召支持、又手寫宣傳海報、踏單車巡區宣傳等。何啟明認為如果這個選舉策略用於比例代表制下的立法會選舉中,是一個會非常成功的策略,因為只要吸納一群穩定、有共同信念的支持者,而不需取得各區的穩定支持,都能當選。如今次選舉中可見一些中產的選區,如黃埔、美孚等區都可見姚松炎得到壓倒性的支持。只是姚松炎這種於網上平台、社交工具的選舉策略在基層中完全失效。

何啟明指很多基層街坊,尤其是長者,平常不會上網,接觸社會的途徑便只有看電視新聞、報紙,和平常於街站接觸。在這種單議席單票制下,他認為需要的是長遠經營地區工作支持,如靠地方樁腳幫忙「洗樓」宣傳,又要該區的街坊能知道該參選人有甚麼地區政績,與居民建立關係等。而長期的擺設街站雖然花費大量時間,卻能使街坊能認知參選人在早午晚都在社區之中,而非在選舉時才出現。何啟明舉例指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參選人之一的劉小麗長期於九龍西擺設街站,當時她的街站反應不算熱烈,也沒有很多人停下來聽她說話,但結果她在選舉上交出亮麗的成績,亦吸納許多基層市民的支持。這與是次姚松炎的選舉表現造成對比。

泛民需突破投票率對勝負的影響

有指得票高低直接影響泛民與建制的支持比例,何啟明指泛民未來需要正視這個危機,尤其是二○一九年同樣採用在各區採用單議席單票制的區議會選舉。他指是次政府和傳媒刻意將補選低調宣傳,無綫電視亦沒有辦選舉論壇,使投票率比一六年時低。他認為建制陣營早已突破投票率高低影響得票的局面,如這次鄭泳舜也是取回一六年建制派勝出者蔣麗芸與梁美芬的十萬票,沒多沒少,「建制陣營派誰也能取得這個得票」。但泛民則仍然很受投票率高低影響,而且泛民內部的「碎片化」,有不同的政治光譜,如早前泛民為這次補選而辦的初選,推舉代表泛民的參選人亦反映泛民內部的不同。何啟明認為泛民在選舉工程上,未來可仿傚台灣的民進黨,如建立整個聯絡網絡,善用選民的姓名、電話、地址來地毯式宣傳,才有望抗衡建制。

在泛民初選中,民協馮檢基曾與姚松炎爭取的代表泛民參選人的席位而落敗,而在姚松炎落選後,有評論指是盤踞九龍西的民協「放軟手腳」所致,何啟明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公允。他認為初選的意義是無論那一位參選者勝出,泛民不同陣營都會支持該位參選人。而他指即使每個陣營都會有一些死忠支持者,只是為該參選者,而非支持其政治理念,他舉例指自己在一六年參與超級區議會時,即使自己在選舉日前兩天已公開宣佈棄選,呼籲其他人投票給其他泛民候選人,仍有一萬七千票,反映每個陣營都有一定這類支持者。

何啟明又認為這次選舉結果推翻了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提出的「風雲計劃」的理論假設。他引述戴耀廷認為泛民陣營能在未來的區議會選舉大勝,只要動員每一個支持民主理念的人投票予泛民的參選人便可;然而何啟明指今次選舉顯示社會不是單靠民主理念、空降一名參選人便成,而是倚靠地區工作,講究參選人是否形象「入屋」,選舉工程「做咗」與「冇做」真的有分別,希望泛民陣營能汲取是次經驗反省。

D100《恩典時刻》由《時代論壇》統籌製作。節目簡介及重溫:http://bit.ly/d100gmwk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