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劉進圖「給下獄青年的信」

給下獄青年的信之三十:出死入生

因東北發展案和佔旺藐視案被判入獄的青年朋友們:

這個週日是復活節,執筆之時是週五,耶穌受難日,想借這個紀念耶穌死亡和復活的特別日子,和大家談一談對「出死入生」的探索。

近月看了好幾本關於「瀕死經驗」(Near Death Experience)的書,一本是慕迪醫生(Raymond Moody, M.D.)在一九七五年發表的Life After Life,這本書記錄了近百位曾經歷醫學上的死亡(昏迷、心跳停頓、沒有呼吸),但又活過來的病人,蘇醒後向醫生述說的經歷。儘管這些瀕死病人有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觀念,來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瀕死原因(病重、交通意外、濫藥、心臟病發等),但他們憶述的經歷卻高度相似,顯示人的肉身死亡後,仍有另一階段的生命。慕迪醫生這部書啟發了許多醫生和學者,開展了大規模的瀕死經驗研究。

另一部是Jeffrey Long醫生在二零一零年發表的”Evidence of the Afterlife”,他從一九八四年開始對研究瀕死經驗產生興趣,一九九八年時借助互聯網興起勢頭,設立了瀕死經驗研究基金會,基金會網頁(NDERF.org)上有一份詳盡的科學問卷,供各地有瀕死經驗的病人分享經歷,十年下來收錄了超過一千三百宗個案,可供深入分析。這本書列出了瀕死經驗記述中經常出現的十二個共通特徵,並以許多病人原始記述來說明,這些特徵包括:

  1. 記憶與意識離開身體的經驗;
  2. 感官功能加強;
  3. 強烈而正面的情緒或感覺;
  4. 穿過一條黑暗隧道;
  5. 遇到神祕或極強的光;
  6. 遇到其他生命體,包括神祕生物或已逝世親友;
  7. 對時間或空間的感知改變;
  8. 生命回顧;
  9. 遇到與地上不一樣的世界;
  10. 遇到或獲得特殊知識;
  11. 遇到邊界或鴻溝;
  12. 回到自己身體,或自願或不情願。

記憶與意識離開身體,類似靈魂出竅,病人冉冉上升,看見醫護人員圍著自己的身體在搶救,聽見鄰室的親人在說話,甚至看到照明系統近天花板部位積了灰塵,然後離開了手術室,進入黑暗隧道,隧道盡頭是一片奇異的光明,感到溫暖舒暢,感到被愛與接納,然後與其他生命體相遇,內心許多問題得到解答。

至於生命回顧,類似在電影院看大銀幕投影,回望自己的一生,而且不單記得每件事發生時自己的感受,還能夠切身體會到受自己行為影響的人內心的感受,例如虐打他人時被虐者內心的驚恐,以致回顧者感到極大的羞恥和難過,而在回顧行善的片段時,亦同樣感受到由此引發的愛與感激。除了施者與受者的視角,回顧者有時還會聽到第三方的評說,令他明白自己整個人生歷程的意義,以及各種經歷之間隱藏的聯繫,這第三者評說對回顧者的作用,似是教化開導而非指控審判。

大部份瀕死者都留戀那身後生命的世界,因為那裡有光明、溫暖、平安、喜樂,四處被愛圍繞,但有些人強烈記掛著世上有需要自己照顧的人,主動選擇回到自己身體,更多是被告知時候未到,不能在靈界久留,不情願地回到肉身。他們記得在靈界可輕易獲取各種知識,了解宇宙的奧祕,與其他生命體溝通毋須語言,而是意識直接傳達,但回到肉身後無法記得曾經獲得的特殊知識,只知宇宙萬物互通互連。

有過瀕死經驗的人,大多數在「還陽」後出現生命改變,最常見的是變得更積極和更有愛,他們說瀕死經驗令他們明白,死亡並不可怕,只是另一階段生命的開始,走這肉身生命旅程,最大的意義是去學習愛人,唯有愛是延綿永恆的。

這些關於瀕死經驗的著作,有不少篇幅用於討論各種科學解釋,以及回應質疑者提出的各類問題,這方面的辯論,如果你們感興趣,可以自己找來細看,我較關注的是這些經驗怎樣幫助我們,過一個更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我們要為自己所有的行為負責,要承擔一切後果,所以要小心抉擇;其二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功課,就是學會去愛,懂得關心和付出。

但願你們在復活節能思想耶穌基督捨己的愛,並以愛來回應祂的呼喚。但願那戰勝死亡永遠活著的基督,與你們同在同行,讓你們經歷出死入生,面對逆境仍安然無懼。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