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城市轉化系列

教會與社會公義

香港貧富懸殊高企佔世界第二位。公義的問題,較明顯的是貧窮,例如露宿者、N無人士等分享不到社會發展的成果;但更多的是被忽略了,例如人口販賣、非法勞工、性工作者等,特別涉及自願性質的更是困難,我們還以為問題不存在。社會公義往往涉及政治,觸及傳統政教分離的觀念,行動上會影響既定的社會權益分配。是年青人關心的議題;但卻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一般福音派人士會很難理解為何要花資源在「大使命」以外的事情,更擔心被人利用。

福音和公義不可分割

聶東尼牧師(Tony Read)針對這些誤解;說明神的愛(約三16)的基礎是公義,基督耶穌的使命宣言(路四18)亦以公義為重點。他問:我們要領人進教會還是要將教會帶進人群中?這幾乎決定了福音影響力的大小。教會在世上,不應是脫離世界,也不應被世界同化。「在這兩極端以外的第三條路是參與(engagement)」,聶牧師帶著洞見說,「正如保羅將教會建立在希臘文化之中,將信徒打造成為高度包容性的群體,神的祝福才會在生命中生根。」他明白教會領袖擔心教會會變成非牟利機構。但公義是福音的核心,福音也是公義的中心點,兩者不能分割。教會必須以福音的視角成為關懷公義的平台,為無力者代出力,為無聲者發聲,像古時先知一樣;但底線是不應以武力推翻政府。

公義神學

Andrew Gardener以短短十五分鐘,深入淺出的介紹公義神學。希伯來文Mishpat(即justice)和Tsedakah(即righteousness)兩字都有復和的含意。前者是人與人的關係(horizontal),後者則是神人之間(vertical);但這兩字間中會互用。罪進入世界,帶來神與人、人與人、人與大自然和與自己間的破裂。公義是重建這四種關係的行動。神藉亞伯拉罕踏上祂公義(復和)之路。摩西與神相遇,領受向法老宣告公義的使命,並踐行公義,切實地將為奴的以色列人帶到應許地。與神相遇、宣講公義、踐行公義便成為重建公義的模式。這在士師、王國、先知等,甚至耶穌基督、教會等,都是如此。主耶穌更是以有罪代無罪,神人和人人間的平安(shalom)便重建起來,從此萬物便藉祂得享公義。啟示錄形像化地將這完滿的公義表達:萬物更新、城門常開、有生命樹。

教會的獨特角色

Patricia Ho以敏感話題「人權」和Phyllis Wong牧師以「行動中的教會」分享教會參與社會公義的實踐經驗。人權在近年香港敏感程度因政治事件而升級,是令人困擾、破壞性和非常危險的。但這是上帝賦予人應有的尊嚴,是公眾利益的重要事。Patricia強調,「不能因人感到不自在而不提說,我們必須代受逼者發聲。」黃牧師從上帝給我們的豐盛生命為起點,分享教會在尋求政治庇護者、難民、新移民、性工作者、環保等工作上,是能建立生命、改變政策和提供參與平台。「教會的角色在這些實踐上,便能將非牟利機構和壓力團體分別出來。」

機構跟教會合作的經驗

四人分享後,由Tom Franz主持NPOs與教會合作的座談會。參與機構有基督教勵行會、Mission for Migrant Workers, Sons and Daughters和香港工業福音團契。眾機構代表都表示與教會合作的經驗是正面的。總的來說非牟利機構成為教會間的培訓平台和與溝通橋樑,平信徒能加深對社會事件的認知和提高事奉的能力。非牟利機構的資源亦來自教會,人、物、財以外,還有知識,能向政府提出有聖經基礎的政策和處理問題的方案。與教會的合作亦比一般社群更穏定,在參與過程中,能為撕裂的香港社會裹傷,重現包容。另一方面,機構代表亦提醒,信徒要學習服務的專業性,無論怎樣友善都不能將個人資料給服務受眾,並且要嚴守專業守則。對一些被踐踏的群體(如性工作者、難民等),委身和恒忍更是基本的要求;一兩次的短暫服務比沒有服務傷害可能更大。最後,服務時不應傳福音;在多元的受眾群體中,建立信任和信譽更是重要。

焦點小組:將討論化為行動

專題的第三部份是焦點小組的討論,包括難民、性工作者、人口販賣、僱傭和弱勢群體。由於出席人士的背景參差,焦點小組討論重點不一,有只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亦有能談及具體建議的。反映信徒在社會議題的認知上有較大的差異。雖然如此,焦點小組討論之後,聶牧師引導眾人將討論結果化為下一步的行動。

難民組認為難民在新環境中須加強精神健康的建設,並且他們的孩子亦須進修和受照顧。他們提出眾教會可以合力籌建一家專為難民而設的多元診所,並招聘難民中的醫護人員和教師參與和提供服務。性工作者組發現信徒需要學習如何談論性和有關的事宜;但他們認為教會是一個較安全的地方和環境讓受眾接受幫助;然而,教會必須先受培訓才能建立支援網絡。人口販賣組則主要是認識香港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建議須在教會群體中多作介紹。僱傭組發現僱傭和香港信徒的心態都須要改變,兩者非常缺乏溝通,建議教會可設立雙方的溝通平台。最後,弱勢群體組提出這一代年青人是缺乏關注的,他們建議教會須多聽年青人的心聲,「繼續前進,採取行動」是他們的建議,沒有年青人,我們便沒有未來。

總結和跟進

「全城轉化起動日」中,發表和分享的信徒背景多元,男、女、不同年階、國籍、行業、宗派等,講究音樂、舞台、四弦合奏等技術,將神的話以誦讀、唱頌、故事、見證、解經等不同手法分享出去。代表這世界的多元多層。起動日之後,主辦者有三方面的跟進,一是繼續動員更多教會和機構參與這個轉化工程;二是為起動日的十一個專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期望從中一同探索要走的道路;三是增加華人教會和國際教會領袖和群體的參與。在複雜如香港的社會環境中,是需要更多天國子民一同為多變多元的社會效力。

(城市轉化系列文章之八。作者普京〔筆名〕在一非牟利機構服事,現正在伯特利神學院修讀轉化型領導學博士。)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