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iQuest道在人间

以色列:生命和希望之乡

今天日落时份,以色列庆祝建国七十周年(יום העצמאות , Yom Ha'Atzmaut)。

我不是一个锡安主义者,不认为军事或政治强势可以为以色列带来和平或安全。

但同时我更不同意现时相当流行的一种「新耶路撒冷」观,这说法把「地上的耶路撒冷」和「天上的耶路撒冷」、「现实的耶路撒冷」和「属灵的耶路撒冷」分割。这种二元化的神学观实质上与过时的「新以色列」观并无二致,这说法把「基督教会」视为「新以色列」,取代了「旧以色列民族」成为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后裔。尽管纳粹大屠杀后,基督教会不敢再轻易否定以色列人的「上帝的选民身分」,但不少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以色列人视为一个「没有应许之地的选民」。

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上帝的应许是后裔和土地。如果我们承认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后裔是有血有肉、有历史的以色列民族,尽管历尽沧桑,但他们今天依然在万民中见证上帝的信实,为什么上帝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土地就突然「属灵化」、「天上化」呢?

犹太——基督教的信仰是历史的信仰,意即这信仰根植于历史的启示和救赎。在历史的基础上,犹太——基督教信仰见证上帝是信实可靠的。因此,对以色列人来说,出埃及的历史是他们信仰的起点,他们信赖一位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应许之地的上帝,在人看来是绝不可能的情况下,这上帝把以色列人从埃及法老的强权奴役和欺压下拯救出来。对基督徒来说,空的坟墓是他们信仰的起点,他们信赖一位叫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上帝,在人看来是绝不可能的情况下,这上帝叫那在罗马犹太政教联盟强权下被钉死在十字架的耶稣复活了。军事与政治固然不能成就上帝的应许;但在同一个历史基础上,犹太——基督教信仰如何可以自圆其说地把「没有应许之地的选民」当作是成就了信实可靠的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呢?

对基督教会来说,以色列并不是他者;相反的,以色列是拣选和应许的一面镜子。换句话说,以色列的历史(包括圣经历史和今日历史)所反映的恰恰就是我们的真相。在生存的危机中,我们同样摒弃信赖上帝,转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可见的效率(抑或暴力?)和可获得的支持(抑或政治强势?)。以色列人先祖雅各以欺骗方式取得长子名分,并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英国前首席大拉比 Rabbi Lord Jonathan Sacks 指出,雅各最终仍然承受上帝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和所应许的福分,但原属于他哥哥以扫的福份,雅各之前欺骗以扫所得的,最终两兄弟廿二年后再见面时,仍然由雅各亲自归还于以扫。

很多人知道犹太人是「圣书之民」(Am ha'sefer, עם הספר),这民族不能与其从上帝所领受的圣书启示分割,但很少人知道犹太人是「圣地之民」(Am ha'aretz, עם הארץ),Am ha'aretz一词源于圣经,这民族同样不能与其从上帝所应许的圣地分割。

我相信以色列和应许之地不能分割,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可以以任何方式取得应许之地。我更相信,粗暴地把巴勒斯坦人与穆斯林强硬逐出应许之地是极大的错误、是极其危险的。现实中的以巴冲突,令人深感担忧和难过。把责任完全诿过于其中一方,更是愚昧。应许之地应该充满生命和欢笑,不是死亡和哭泣。应许之地应该为其上的所有人带来希望,而不是绝望。

在以色列建国七十周年,让我们和以色列共同欢乐和感恩,特别是在纳粹大屠杀后得以生存的恩典。让我们和以色列共同祈求上主的恩典:以色列人在许多方面对人类文化和文明都有极大的贡献,希望在中东困局中,他们可以展示更大的谦卑和智慧,让上帝所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后裔和土地,为人类带来真正的生命活力和希望之光。

(笔按:写于以色列建国七十周年国庆日前夕)

(编按:作者为Quest Institute主席。「道在人间」的稿件来自iQuest﹝网址:www.iQuest.hk;电邮:editor@quest.org.hk﹞。iQuest是附属Quest Institute Ltd 的一个网络事工。Quest Institute Ltd 由一班基督徒创办,追求信仰在公共空间的对话和互动,为香港政府所认可之非牟利机构。)

iQuest道在人间系列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