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講場最新文章

給下獄青年的信之四十:抗爭代價

因佔旺藐視案和東北發展案被判下獄的青年朋友們:

這個週一,從手機上看到梁天琦被判入獄六年的新聞信息,心情沉重,非常難過。我和許多不贊成使用暴力、堅持和平理性的朋友都同情天琦,因為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投身社運純粹是出於為香港爭取民主自由的熱誠,沒有任何私利,而且他勇於承擔,甘願付上長時間坐牢的代價。

天琦在旺角騷亂中使用暴力,經陪審團裁定參與暴動罪成立,需要接受法律制裁,這是沒有爭議的事情。但天琦在審訊自辯中明顯有悔意(他對參與社運的初衷無悔,但承認運動的策略和方法有錯),而且陪審團裁定他煽惑他人參與暴動罪不成立,即他只需要為自己在當晚的行為負刑責,但法官量刑時參考了上訴庭在公民廣場案的新量刑準則,把騷亂現場其他人的行為一併考慮,得出監禁六年的判決。按照二○○○年喜靈洲戒毒所騷亂的判刑先例,暴動罪量刑範圍一般是四至六年,天琦的刑罰雖未超出這個範圍,但明顯屬於偏重,有上訴尋求減刑的空間。

有評論者說,天琦的判刑比六七暴動的判刑更重。做這個比較難度很大,因為六七暴動歷時多月,涉及大批檢控,各宗案件的嚴重度和量刑長短差別甚大,從違法集會、派煽動傳單,以至放炸彈、殺人,總體來說暴力規模和傷亡程度遠遠超出旺角騷亂,但當中有不少性質較輕微的個案;加上事隔五十年,法律的內容和法院量刑指引都變化甚大,所以很難把兩個事件衍生的裁決隨便拿來比較。

六七暴動和旺角騷亂雖然不容易作直接的法律比較,卻可以從政治學或歷史學的角度來比對參詳。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教授日前便以「從六七看旺角,又如何?」為題,撰文質疑香港左派持雙重標準看六七暴動與旺角「暴動」。

邢文首先引述左派領袖言論,指左派近年大力美化六七暴動,論據包括動機論、本質論和結果論。例如,左派領袖說參與六七者都是愛國青年,絕非甚麼暴徒,不惜付上代價,起來跟港英殖民地政權鬥爭,其愛國家、愛民族的赤子之心,還是需要肯定的,他們不應受到嘲笑與歧視。(參《吳康民口述歷史》,2011)而運動的產生是由於社會缺乏公義,市民沒有民主,生活艱辛,民生困乏,民間不滿情緒彌漫,而政府又對愛國工會採取高壓手段,造成了與市民的尖銳矛盾,矛盾不斷累積才會爆發對抗。這場鬥爭的本質是愛國、反殖、反迫害,要求人權、生存和維護權益的鬥爭。這場鬥爭迫使港英政府認識到非變革圖存不可,以懷柔做法代替高壓統治,並開始關注民生和改善勞資關係。(參《工聯會65週年歷史文集》,2013)邢教授據此質疑,同樣的論證邏輯,難道不也適用於參與旺角騷亂的本土派青年嗎?若說兩者不可比較,其不可比的理據為何?

邢教授還提出了兩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一、土共宣稱自己成功以「鬥爭」手段來迫使殖民地政權改革,是否也是一種「公民抗命」、「違法達義」?二、為何港英殖民地政權面對六七,可以認識到「非變革圖存不可」而「被迫推動改革」,並且「以懷柔統治」來抒解社會矛盾;相反,作為港人治港的特區政權,卻在旺角衝突後,以更專橫強權的高壓統治手段來回應社會矛盾?殖民地政權與特區政權在處理六七與旺角兩起「暴動」的重大差異,又反映出甚麼管治問題?

邢教授的文章絕非認同左派美化六七暴動的詭辯,只是借此刺激公眾思考,重新審視旺角那場騷亂的前因後果。事實上,六七暴動有大量中共駐港人員煽動操控的痕跡,意圖癱瘓港英政府,並非單純民間自發,而且抗爭行動不單針對政權和執法者,還蓄意殺害無辜平民,例如四處放置真假炸彈營造恐慌,燒死商台播音員林彬等,合共導致逾五十人死亡、八百多人受傷。這些泯滅人性的情節,是怎樣粉飾都掩蓋不了的,也是旺角騷亂不能比擬的。

不過,左派試圖重新詮釋六七暴動的論調,確實提醒了香港公眾,衡量一宗大型社會衝突,不能只看法院裁決,除了違法者是否受到法律制裁之外,還要衡量運動的成因、動機、本質和影響。香港的政治學者和歷史學者相信會循著這些角度,研究香港近年的大型社會運動,為旺角騷亂作更深入更全面的解構。

在往後這些研究裡,天琦審訊中的自辯詞相信會成為重要線索,他在庭上坦然剖白自己投身抗爭的心路歷程,種種對錯得失、疑惑掙扎,皆一一道來,不加修飾,讓我們看到他的真實內心世界。因此,我們毋須像左派美化六七暴動那樣,去粉飾天琦和其他抗爭者的行動,只需要誠實地思考,是甚麼因素驅使這群真誠及有正義感的青年人,逐步走上暴力抗爭之路?

如今,被定罪的抗爭者已經在監牢裡服刑,梁天琦得到的六年刑期,還不是最重的,同案的盧建民判得更重,要監禁七年,就算獄中行為良好獲減短三份一,也要坐牢四年八個月。不同情他們的人或許會說,他們坐牢是咎由自取。無論是否咎由自取,不管是否寄予同情,他們既然已經接受法律制裁,就以長期失去自由的代價,來償付了對社會的虧欠;就算是不同情他們的人,今後看待這些青年人,也應該把他們看成為有尊嚴的人、需要更生的在囚者、出獄後應該獲社會重新接納的香港公民,這是信守人道主義的公民社會最基本的要求。

至於那些同情他們的朋友,毋庸多言,你們都知道該怎樣表達關心問候,讓他們不致於孤單,不致於迷失方向,讓他們確信這世界有人在等待他們。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禱告,我們無法穿過監牢的牆壁,無法在他們最軟弱的時候送上祝福,為他們加添心力,但上帝的靈可以,上帝願意與信靠祂的人同行,我們可以懇求上帝眷念施恩。

後記:不經不覺,給你們的信函已經寫了四十篇,承蒙德慧文化答允,把信函結集出版成書,在今夏書展發佈,讓更多人通過這些文字,了解你們的處境,藉上帝之靈與你們牽手同行。近日看關俊棠神父寫的心靈教育反思文集,把天主教千餘年的靈修傳統,包括本篤隱修、依納爵神操、方濟精神,以及佛教一行禪師化五戒為正念的修練,寫成全港中學師生都可活學活用的人生智慧,心有所感,也許我也該把一些提升抗逆力的靈性追尋之道,與你們分享共勉。但我在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還很淺薄,即使現炒現賣,也要用功補課,為此可能要把每週一信,變成雙週通訊,希望質的提升可以彌補量的減少。

(原載於作者Facebook)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