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故事

【長河逐浪】

事工根基何處尋

除了英華書院,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倫敦傳道會在港短暫結束的,還有醫療事工和鄉郊事工。

最早抵港進行醫療宣教的合信醫生,以醫院作為向病人傳福音的輔助。他除了在現今灣仔摩利臣山建立醫院,亦在現今上環蘇杭街和摩利臣街交界處的下市場堂開設診所。無論是醫院抑或診所,均求醫者眾,亦成了宣教士的福音禾場。

不過,合信的心願一直是在內地開設醫院。一八四八年,合信在廣州金利埠覓得建院地方,隨後便離港到當地全力發展,香港的醫院就交由新到港的醫療宣教士赫什伯格(H. H. Hirschberg)接手。

赫什伯格本身也很積極進取,一度將醫療事工開拓至尚未割讓的九龍半島,在那裡開設了一間診所。當時曾有清朝官員探訪診所,卻未有阻撓事工。倒是英國差會總部擔心赫什伯格過於進取,要求撤回,赫什伯格也就遵從指示。一八五三年,赫什伯格到廈門開展事工,香港的醫療事工接手無人,曳然而止。由此直到一八八七年倫敦傳道會開設雅利氏利濟醫院這段期間,該會有三十多年沒有在港設立醫療事工。

至於當年倫敦傳道會的鄉郊事工,也是以合信為主力。他在一八四五年於尚屬偏遠郊區的黃泥涌興建了一間小木屋,作為村落的福音堂和學校,有學生三十人,每週有兩次聚會。此外,倫敦傳道會在赤柱的小教堂,亦自一八五二年起出現於香港政府的記錄裡。小堂可容五十年,平均有二十人聚會。但有關記錄自一八五五年起已不再出現,估計往後無以為繼。

事實上,自合信離開後,倫敦傳道會亦再無派遣宣教士到香港鄉郊宣教。直至一九零四年,源出倫敦傳道會事工的道濟會堂以及香港佑寧堂,才再度開始在剛剛租借給英國數年的新界傳道。

其實,眼見合信在廣州設立醫院事工運作暢順,香港的事工似乎沒有多大前景(包括人口不加反減、操不同方言、流動性大又品流複雜);在港的倫敦傳道會宣教士曾經探討是否將香港的所有事工遷往廣州。一八五零年初,理雅各曾就此議去信倫敦傳道會總部,並列舉各項優點缺點。總部很快就有回應,整體否決了理雅各的遷穗提議,理由是該會在香港投資了很多,遷穗是一項危險的實驗;而合信在廣州的成功,屬醫療宣教事工的性質使然,並不必然保證將英華書院和福音堂遷穗也能達到相同效果。總部並要求理雅各強化及改善香港站的事工。

往後的日子,雖然倫敦傳道會在香港的醫療、教育和鄉郊事工因為種種因素而暫時譜上休止符,但其城市宣教工作往後卻一枝獨秀——這不單單是因為部份讓香港事工前景暗淡的社會因素得以改變,當中也有一些缺點竟也成為了優點。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