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教会有群社运青年」讲座
陈龙斌︰读好圣经 革自己的命

【时代论坛讯】近年,不少年轻信徒都热心参与社会运动,实践信仰中「行公义,好怜悯」的教导。不过,这群信徒的热心,对部份牧者及社会工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战,不知可如何入手,与他们同行。七月十六日,明光社、触动辅导中心及Jesus Online合办了一场公开讲座,探讨此问题,有四十多人出席。

张达明︰法官判刑加重有原因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首先提到,对于曾投入参与雨伞运动的年轻信徒而言,近年一连串的事件令他们感到心灰意冷,「付出了很多,却带来不了任何的改变,加上代价之大(牢狱及舆论),以及很多隐藏的后果及前路茫茫,故对前路感到灰心。」当中积累的怨愤,会找渠道发泄出来。前年旺角的「鱼蛋革命」,很多参与者就是没想过太多后果就参与其中。张达明坦言,他接触的上一辈人,大多都不接受当晚发生的事。

法庭原初就黄之锋、罗冠聪等人冲击公民广场一案判处较轻刑罚,但其后政府不服上诉,致多名被告被改判入狱。张达明分析指,上诉庭的判决难分对错,而本身有其依据。加刑的判决是要向社会传达清晰讯息,纵使满腔热诚,都不能骑劫社会,令社会混乱。很多港人都认为,法官的看法过份离地。不过张达明指出不少法官已有相当年纪,而且他们生活的圈子与一般市民不同,所以判决反映其想法是十分正常的。而暴力程度提升,增加受伤的机会、程度,事件中部份警员亦真的对示威者无恶意,受伤是无辜和不幸的结果,都会令法庭考虑加重刑罚。他相信,虽然年轻人认为政权的暴力,相对他们在示威现场中所使用的武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法庭会认为政权的暴力是司法以外的事,所以判决时不会作出考虑。

张达明认为,对热心求变的人而言现时社会已进入寒冬,难再有大改变,无助感日益增加。不过,他相信神的心意是为了建立我们的坚韧力,不止是看时局的变化,上主更关心要建立我们的品格。「虽然付出了而期望有回报是正常,但若现时未见回报就已停步,则太可惜了。」他寄语会众,不要让仇恨蔓延开去,倒要求问上主的心意,扩阔自己的空间,继续做正确的事。「社会的黑暗,会更见信徒见证散发的亮光。当有更多人愿意这样做,互相勉励,相信总有一天会带来改变。届时社会亦能有充足准备,迎接民主政制的到来。」


张达明


陈龙斌︰牧养要弄清焦点

繖民网络教会(UCC)创办人陈龙斌牧师认为首先要清楚介定讲题。讲题中提到的「热心社会运动的信徒」,是指那些认为今天的社会环境,会影响如何实践信仰的信徒。所以他们关心的不是会否参与单一社会运动,同时相信信仰不只是教会内的事,时刻受社会时局影响。陈龙斌强调,这些需要关心、牧养的信徒并非只限于意见领袖,其他信徒都需要被牧养,「作为他们的同行者,要做的是维持关系上的结连,而非如何协助他们履行公民责任。」

陈龙斌认为,牧者首先勿视这些信徒为一个宣教工场。他忆述于雨伞运动前,被问及当人陷于苦难中,为何信徒不是先考虑挺身而出,而是明哲保身。他坦言,这条问题对他带来重要的影响,令他思考应如何与受难者同行。这促使UCC于雨伞运动后不久成立,并逐渐由一场公民运动转型为一场教会运动。


近年,UCC正推动一场「新敬虔运动」,目的是要完全地将这些信徒带到神面前,认识神是公义的。当面对社会的问题,就自然会为其发声。对于如何牧养热心社运的信徒,陈龙斌重申最重要是让他们看见公义的上帝。惟有努力助其打好信仰基础,才有能力在社会中作见证。

至于如何打好信仰基础、实践公义,他又指,信徒要「革自己的命」,「行公义并非只是发出声明,而是一种生命的彰显,不惜一切付上代价。」他举例指,当社会聚焦于维护社运界的意见领袖,而对建制力量打压寂寂无闻的人少有关心,他们仍愿意力撑到底。

要与热心社运的信徒同行,陈龙斌坦言最大的困难在于教会本身。教会本身有大中华的灵性。这是指教会离不开博弈、议会文化。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则要面对众多旁观者。陈龙斌强调,革命不在社会,而是在自己身上。教会没有特权不查性骚扰事件,亦不能对会内的财务问题视若无睹,「教会要成为社会的见证,首先不能败坏自己。」

至于应由谁做起,与热心社运的信徒同行,陈龙斌认为每一位信徒,以至各堂会本身都有责任。他观察到,雨伞运动期间很多信徒都曾参与,其中最挣扎的问题是选择社会还是教会。他们进取的立场,可能会换来被堂会放弃。他所属的UCC主张,只要信徒心中有上帝,那么他仍属于教会的,不受原本所属堂会的限制。


陈龙斌


教会是信徒的灵性资本

于答问部份,有人问及这些热心社会运动的信徒可能已经离开教会,而教会又可如何帮助他们。张达明回应称,他观察到仍然有一群年轻人仍不言弃,对未来仍感乐观。现今他们并非完全死心,只是需要一个契机,重新燃亮他们。他相信只要有人不放弃,未来仍会有希望。陈龙斌认为教会既非这些信徒的资产,亦非负累,而是灵性资本,互相鑑察。灵性生活谈的是要表里一致。可惜,部份人表里不一。对于部份热心社运的信徒选择进入政坛,陈龙斌认为教会对他们真正的要求是不可成为政客。即使他们犯错,亦不能盲撑。

有份出席讲座的触动辅导中心性治疗及家庭治疗总监程翠云补充,她留意到雨伞运动直接导致不少家庭两代人之间产生冲突。对于如何处理愤怒,需要时间、爱以至死亡。有时什至因着生离死别,才能驱使家庭产生改变。另外,她亦同意社运青年并非只有意见领袖才需要被关心,很多一般的热心社运信徒同样需要。

有会众表示感到于自己所属教会没人牧养她,而对于今天时局,教会的回应依然离地。讲座主持人欧建梁(春丽)指出,本港部份牧者的确对香港实际时局一无所知,是十分正常的,而他为此现象感到可悲。程翠云则认为有时信徒不可太依赖牧者,他们都会有其限制。与其累积失望,不如自己寻找可被牧养的地方或自我装备,反而会更好。

信徒与教牧立场差异是正常

陈龙斌则认为,在历史中很多人可能有生之年都看不见社会发生改变。但他强调首先要「革自己的命」,读好圣经。教会的语言就是圣经,若不读好圣经,犹如自我噤声,经文意思就被曲解。他承认,现时没有任何一间堂会可以全方位牧养信徒,不同堂会各有擅长。我们是属于耶稣基督,无需限制于只在一间教会被牧养。

另外,陈龙斌认为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是基督徒,释经时不可被自己的政治立场主导。张达明认为每个人对事情的判断都有差异,成长的背景是一大因素,从而影响对经文的理解。现阶段对上一代人不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需要接受立场上的差异,有些人的确会对政治冷感。他建议可找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互相勉励。

于总结部份,陈龙斌认为今天的年轻信徒重视真实的关系,需要成为他们的同行者,彼此勉励。今日香港社会仍需要我们守护良知,不过挑战是如何借群体鑑察自己,彼此守护。

张达明则认为作为同行者,要先检视年轻信徒的生命光景,敏锐地聆听他们。面对今日的环境,即使无人支持,都要坚持下去,做正确的事。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