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劉進圖「給下獄青年的信」

給下獄青年的信之四十五:上帝之死

因旺角騷亂、佔旺藐視和東北發展案被判下獄的青年朋友們:

看到空中服務員打贏官司,確認前特首女兒的「行李門」事件違反當時的航空安全檢查規定,心裡著實感動,正義能夠伸張,既要有公正明智的法官秉公斷案,也要有勇敢執著的市民站出來與權力當局周旋。

這個星期想和大家分享一本看時很沉重、過後卻感釋放的好書,是艾倫路易士(Alan Lewis)寫的Between Cross and Resurrection: A Theology of Holy Saturday(《十架與復活之間:神聖星期六的神學》)。我從前聽說過這書,沒有上心,就在寫完上一封給你們的信後,和一位素來尊敬的牧者午飯,聽他分享過去一年與癌病搏鬥的經歷,他說做完治療後身體很衰弱,在病榻上其他書都看不進去,唯有艾倫這本書卻一看再看,感觸殊深。我馬上到亞瑪遜買來看,一看便停不下來,思緒被深深吸住,彷彿回到了二千年前各各他山旁,那個埋葬拿撒勒人耶穌的墳墓。 

基督教會每年來到復活節前,總會有特別的聚會,在星期五紀念耶穌釘十字架,在星期日慶祝基督復活;但星期六常常是空白的,因為福音書對這一天幾乎沒有任何記述,耶穌的屍體還躺在墳墓裏,門徒在驚恐絕望中四散,猶太人的政治及宗教領袖與羅馬的總督在互相祝賀,他們把一個褻瀆上帝兼顛覆帝王的搞事分子消滅於萌芽階段。這一天,黑暗的勢力在地上掌權,上帝隱藏在沉默的穹蒼背後。

艾倫卻認為,這是極其重要的一天,是理解上帝奧祕的鑰匙。福音的中心信息不是甚麼神學大道理,而是一個簡單的歷史記述,上帝之子耶穌降世為人,在耶路撒冷被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判處死刑,釘十字架流血而死,被埋葬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亡中復活。而在這個歷時三天的救恩記述中,在十架與復活中間,就是耶穌埋葬在墳墓裡這個冷冰冰的事實,這個星期六的殘酷現實,既是十架與復活這兩件大事的分隔線,也是這兩件大事的連接線,唯有通過這一天的獨特視角,信徒才能全面理解基督受死與復活的涵義。

艾倫說,我們太熟悉復活節的故事了,以致當我們唸到耶穌被埋葬的記述,便馬上想到第三天祂復活帶來的「大團圓結局」,因而無法理解第一次聽十架故事的人,以及當故事發生時躲在耶路撒冷暗處的門徒,他們對上帝之子受苦、受死、埋葬、下到陰間,內心那份驚詫、惶恐、悲傷、絕望。我們把這故事轉化成為聖餐禮儀中那淡而無味的薄餅,和那一小杯的葡萄汁,在耳熟能詳的禮文與動聽的教堂琴聲中,耶穌的死亡故事不再震撼我們靈魂深處。

二十世紀最出色的德國神學家,包括巴特、莫特曼、容格,如何理解這個稱為神聖星期六的墳墓之日?艾倫為讀者逐一縷述。巴特認為,歷代教會都相信耶穌既是百分百的神,也是百分百的人,但以往的神學家繼承了希臘和羅馬的哲學觀,認為神的屬性與人的屬性截然不同,不可相混,例如:神是永恆不變的,人會消逝改變;神是全知全能的,人卻有重重局限;所以基督受死只是人性那部分經歷死亡,基督神性那部分不受影響——巴特認為不對。他指,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中的一位(聖子耶穌),不單經歷了人類肉身的死亡,而且因為自願承擔世人的罪,被聖父離棄了,所以才會在十字架上高喊:「我的神,我的神,你為甚麼離棄我?」巴特認為基督的受苦受死確實與人設想的上帝屬性有矛盾,但我們只能通過基督來了解上帝,這一切的矛盾是因為上帝選擇愛我們。

莫特曼據此進一步發揮,說耶穌的死是在三一上帝內部發生的死亡(Death In God),聖父和聖子之間出現了一條巨大的裂縫,把被救贖的世人納入了三一上帝的懷抱。莫特曼受到潘霍華《獄中書簡》一句「唯有受苦的上帝能夠幫助」(落在苦難深淵的人)啟發,把十架神學連結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德國集中營,鍥而不捨地問:當聖子耶穌在十字架上垂死呻吟時,聖父和聖靈在幹甚麼?莫特曼認為,死的雖然只是聖子,但聖父和聖靈與聖子心意相通,祂們也經歷了聖子的痛苦掙扎。祂們因為愛的緣故甘願與人認同,甘願承擔全能上帝本來絕不會經歷的羞辱與死亡。當被屠殺的猶太人仰天長嘆,質問上帝「祢在何方」,上帝的回答是:我在各各他山的十架上,在那冷冰冰的墳墓裡。 

容格作進一步闡釋,把「上帝之死」(Death Of God)的神學意涵盡情發揮。容格認為,上帝不是一個僵化靜止、冷漠無情的他者,而是為了愛勇於付出敢於犧牲的仁者。祂不斷尋求「成為」(becoming)祂所愛的人的父親、愛侶、朋友,在彼此相愛中創造完滿,所以祂可以經歷「死亡」,因為死亡不是定格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蛻變過程。聖子甘願進入死亡,服在罪與死的權勢之下,然後從內部摧毀罪與死的權勢,就像特洛伊的木馬摧毀堅固的城池。從這個動態的、發展的角度來看聖子釘十架,「上帝之死」便不再是難以設想不可言喻的奧祕,而是懷有犧牲大愛的上帝忠於所愛的唯一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理解復活基督走過的歷程,才能明白為何那復活了的身體仍然有釘十架的傷痕。

艾倫認為,這幾位傑出神學家對「上帝之死」的探究想像,並非象牙塔裡的玩意,而是受二十世紀人類歷史啟發,特別是造成以千萬計生靈塗炭的兩場世界大戰。他指,二戰期間以奧斯威辛集中營為代表的大屠殺、廣島和長崎的原爆、切爾諾貝爾的核電廠爆炸,這三件人為慘劇充分說明,儘管人類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好像掌握了上帝駕馭宇宙的能力,仍無法擺脫自我毀滅的威脅,無法在地上建立和平仁愛的社會秩序。人類仍然活在那個黑暗勢力掌權、上帝消聲匿跡的星期六,看不到光明和盼望,直到復活日的晨光照耀,空墳墓傳出天使佳音。

艾倫在即將完成這本四百多頁的著作時,確診患上癌症,整整一年困在醫院裡,接受各種摧殘身體細胞的治療,人變得極其脆弱,每天只能被動地等待,讓別人在他身上做這樣做那樣,失去了自由與尊嚴。就在這死蔭幽谷裡,他真切體會到那個黑色星期六的意義,明白到上帝之子走向墳墓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是為了每一個走進死蔭幽谷的人,與他們牽手同行,為他們帶來身體復活、新天新地的盼望。

我不懂得如何描述看這書的感受。它寫到悲觀絕望處,把人打落萬丈深淵,但落入絕境才看到本來看不見的曙光。生命就是如此奇妙。

(原載於作者Facebook)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