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電影《地厚天高》座談會
袁天佑:傘運後年輕人生命被改變與成長

近年社會撕裂,亦有不少人因政治問題而離開教會,作為基督徒應如何面對?使命公民運動舉行「《地厚天高》電影播放暨映後座談」,主題為「威權時代的青年參與,完?基督信仰角度,未完?」,由電影導演林子穎及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前會長袁天佑牧師分享,主持為融樂會創辦人王惠芬。

《地厚天高》是一部以本土派政治人物梁天琦為主角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記錄了由梁天琦最初參與雨傘運動,到認為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爭人法並不能改變現時社會,再到加入本土民主前線,代表本土民主前線參選立法會等等。在電影中,梁天琦向公眾展示了自己人性的一面,他說自己怕入獄;說自己怕死;說自己不是想當英雄,只是想當一個人……戲中呈現了梁天琦內心的掙扎及軟弱。

絕處盼望

座談會環節,王惠芬提到梁天琦被時代呼召再以行動實踐其理念,不過卻不被主流社會欣賞及感謝。她認為梁天琦的困局某程度反映著香港現時的困局,「常強調絕處盼望的基督信仰,可如何回應梁天琦及香港人的理想幻滅?」袁天佑表示他對現時的困局並沒有答案,但他認為香港人並不需要太絕望。雖然由雨傘運動到今天,貌似每況愈下,就如八九民運一樣,「即使在改變社會上未有即時的成果,我們卻能看到不少年青人的生命已被改變及成長了,就如梁天琦及黃之鋒等,這也算是黑暗中的光明,而最重要的是仍是堅持與盼望。」

王惠芬批評現時不少教會去政治化,亦不懂得如何牧養對政治有抱負的年青人,袁天佑回應指,教會可舉辦今次這類電影會,透過電影了解年青人的想法。也可以用心聆聽年青人的心聲,了解他們所面對的迷惘。

由聆聽開始

有台下觀眾表示自己雖然看到年青人被威權打壓,但並不認同部份年青人選擇的路線,可以如何處理?兩位嘉賓及主持均認為聆聽十分重要。袁天佑認為我們應多問為什麼青年人要這麼做。他認為有時年長一輩雖然未必支持年青人的做法,但仍能多聆聽他們背後的原因,亦要向他們分享自己的看法。有時可以回想自己年青的時候,老一輩也未必認同自己,再回想自己如何在迷惘中走過,這些都有助了解現時年青人的想法。他亦反問當我們怪責年青人行動過激時,為什麼不怪責政府不認真處理社會撕裂。王惠芬提到,近年政府的行為其實造成了一種社會集體創傷,很難去撫平。她認為年長一輩對青年人經常很嚴厲,指責他們暴力,她反問青年人的行為真的很暴力嗎?是真的很暴力還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被他們的行為吸引了目光,而忽略了背後的原因?她又問到,在我們嚴厲對待年青人的同時,為何又要對政權所使用的暴力如此包容呢?她最後強調現時年青人最需要的是他人的聆聽。

有台下觀眾批評現時教會過於「說教」,不夠真誠,同時讚賞林子穎能將故事真實呈現出來。林子穎表示,自己之所以能令梁天琦如此真誠的表達內心想法,其實也花了不少功夫。因為不少人希望表達自己心底想法時,往往得不到好的回應,因此漸漸不再分享真實的自己。她反思自己因為工作的緣故,願意如此有耐性、如此包容地聆聽梁天琦的故事,但面對身邊人的時候,反而未能耐心聆聽他們的想法。她說,即使不是政治人物或名人,他人的故事也很值得聆聽,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多聆聽、多包容。

妥協與堅持

王惠芬又問,在社運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付出卻看不到成果的時候,這個時代的出路到底在哪裡?林子穎表示很多人一開始都會有宏大的理想,但現實中往往有很多困難,所以有時不一定要在政治上改變社會,可以先裝備好自己,在其他範疇努力爭取話語權,等待合適的時機再改變香港。台下觀眾回應,表示自己曾覺得有盼望,但到雨傘運動清場,再到現在立法會一個本土派議員都沒有。他認為這有點像六四後的中國,當初有部份熱心的中國人離開政治,在其他範疇努力,希望有一天能改變社會。但他們漸漸忘記了初衷,成為了不擇手段向上爬的人。袁天佑牧師表示認同,他表示當人們找到話語權和社會地位後慢慢成為建制的一部份,有時反而無權的人更有力量與自由。林子穎承認有些人會被社會改變,因為礙於身份問題,有時不得以會為了更大的權益而有小的妥協,而如何在妥協之間堅持自己是困難的。

台下有觀眾認為,袁天佑提到的以無權換自由其實是另一種逃避,即使可以隨心所欲,但這種自由似乎不能為社會帶來甚麼改變。袁天佑牧師表示,自己並不是認為要離開所有崗位才是有力量、才是自由。他強調我們需要在有限空間做更多的事,與保持對社會的熱誠同樣重要。

《地厚天高》座談會於九月十五下午假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舉辦,參加人數約二百八十人。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