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故事

【長河逐浪】

極權下的教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在短短一兩年之間,東歐共產政權如骨牌般連環倒台。這些極權的終極命運縱然一式一樣,教會在當中的位置與角色卻不盡相同,社會走過的路也可以很不一樣。對於原本就教會活力充沛信徒人口眾多的,如波蘭,教會在公共空間和文化領域的所得信任和影響仍然龐大,共產政權縱使手握國家機器,在拉鋸中仍有相形見拙時,最後的政權更秩亦見和平。若然信仰群體原本就傾向從公共領域退下來,不感興趣於社會改變;再加上社會裡的國族主義張力以及鐵腕打壓文化,極權的終局甚至會顯得頗為暴力,所出現的變革亦見換湯不換藥,如羅馬尼亞。當然也有教會與政府和諧合作無間,最終變革到來,政府變天了,教會卻被人民不信任和唾棄,如匈牙利。

至於東德,雖是昔日改教重鎮威登堡的所在之地,但政府並沒有如其他東歐共產國家般,委任願意妥協合作的教會領袖進入建制方便操控;而是實施「堅壁清野」的政策。結合了「德國效率」的東德共產政權,建立出一個強大的祕密警察系統,線眼無處不在,對教會的打壓和弱化工作亦雷厲風行。有信仰背景的學生不能入少先隊和共青團,也難以升讀大學平步青雲,很多只能當手作工人或農民。而新建的城市亦刻意將教堂建築排除在規劃以外。至於成了國家敵人的異見份子就被囚者眾,甚至被送往西伯利亞人間蒸發。

一九五三年,東柏林反抗共產政權的工人革命被蘇聯的坦克血腥鎮壓。當時在一些中學裡,基督徒學生仍約佔一成。不過那時政府指斥這些基督徒學生是末代資產階級,直言二十年後基督徒就會在國土上消失,甚至將基督徒視作法西斯主義者加以批判。不少基督徒青年見前景暗淡,愈來愈多投奔西德——在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興建之前,東德人仍然可以自由經西柏林前往西德——當然也有信徒出於信仰責任感,選擇繼續留下來,以至入讀教會私下主辦的神學院校,成為牧者。不過到了八十年代,在東德境內的基督徒已成為相當少數;教會對於工業城市的工人階層,以至年青新一代,普遍缺乏影響力。

然而,因著共產經濟表現的不斷下滑、對自由的嚮往,以及工業化規劃失效所帶來的嚴重污染問題,八十年代要求離開東德的一般民眾愈來愈多,甚至演變成一股「用腳投票」的抗議風潮,成為八九年群眾運動的重要背景之一。而人數比例似乎微不足道的教會,卻在這風潮之中起著關鍵的轉化作用,舉足輕重,也始料不及。

主要參考:Niels C. Nielsen (1991) Revolutions in Eastern Europe: The Religious Roots. New York: Orbis Books.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