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在本土場景進行神學詮釋」
郭鴻標:先擴闊不同視野作處境詮釋

【時代論壇訊】建道神學院於十一月七日及八日舉辦第三屆實用神學研討會「神學詮釋與教會牧養」,第二日早上專題主題為「在本土場景進行神學詮釋」。主講者該院神學系主任郭鴻標牧師指出,做本土神學詮釋的思考是多元,需要接受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前設、對處境的了解而對聖經文本與神學概念,有不同選取及立場。他又分析雨傘運動後的各種聖經詮釋其實選取自不同的神學傳統,信徒在選擇某個神學立場前,須慎重了解其產生背景是否於香港同樣適用。該院聖經科副教授馮耀榮牧師回應時指,解讀聖經時,讀者會自然融入自身背景而產生對該事物的印象,詮釋時毋須刻意撇除個人情感。

郭鴻標:需追源溯本了解不同神學立場背景

郭鴻標指自己並沒有對如何作本土詮釋的詳細方法,只是嘗試勾勒本土詮釋的現象,應是一種對應本土場景所引發神學議題的神學詮釋。他指出每個基督徒都在進行「聖經詮釋」,而神學詮釋是非單向性:各人會帶著社會、文化背景讀聖經;帶著自己的問題讀聖經,希望能從中找到答案。郭鴻標指本土神學詮釋是把處境的問題帶進聖經的閱讀與神學分析中,「詮釋循環」(hermeneutical circle)發生在讀者不斷在處境、聖經文本與神學概念三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尋找一個自己認為最適合的解釋,「這亦可能出現『一本聖經,各自表述』的狀況。」

近期加拿大維真神學院訪問美國著名神學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郭鴻標引用該專訪,談到雨傘運動期間香港有關他的詮釋論爭。郭鴻標指當時有香港的神學學者聲稱引用侯活士的思想,指出教會關心的應是教會事務而非參與社運;但侯活士在訪問中指自己對香港處境「唔係好識」,從沒要求信徒抽離社會,不宜指點港人如何應對。郭鴻標指這點反映侯活士與某些香港神學學者保持距離,亦反映讀者與原作者都可以因應不同的前設而引發出不同的神學立場與結論。

郭鴻標又引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新約副教授曾思瀚博士在二○一六年一份美國紐約的學術期刊中,對香港在雨傘運動後出現不同的本土神學詮釋的分析,指出當時香港不同神學學者的聖經詮釋分別受南美解放神學、克羅地亞神學家沃弗(Miroslav Volf)提倡的擁抱神學,及宗教改革後各種神學思想影響。郭鴻標提醒信徒在採納某個神學立場時,須慎重了解其產生背景是否於同樣適用。他舉例指當有學者提倡引用侯活士的思想,信徒須追源溯本地了解。侯活士參考的是尤達(John Yoder)的思想,而尤達則引用宗教改革後重洗派的神學傳統。他指當尤達提倡教會要成為社會的另類社群,參考的其實是重洗派在歐美脫離大城市的小群生活。郭鴻標反問那些提倡引用侯活士思想指要「教會成為教會」、要求教會不參與政治的香港神學學者,看到的是理想中教會,還是實際能在香港存在的教會。「如果把一個在理想中的教會觀,套進香港信徒面對的具體政治處境,這又是否合適?」

至於當前若要做本土神學詮釋的工作,郭鴻標指出我們需要先擴闊不同處境下的神學視野,細心了解不同處境如何與今日的香港處境對應。「今天沒有人去談昔日南非在種族隔離政策下教會的回應、沒有人深入了解德國在納粹統治的認信教會與《巴門宣言》的回應,我們的神學視野如此狹窄,如何做好一個本土神學詮釋?」他引用詮釋學家伽達默(Hans-Georg Gadamer)的視域(horizon)觀,鼓勵眾人擴闊視域,尊重他人想法,從不同角度了解及作聖經詮釋。郭鴻標亦談及聖經與神學詮釋均需要創意,他指自己培育創意的方法是在長洲神學院附近的海邊散步,讓自己有更多空間反思;教牧預備講道時也可因此而獲得更多靈感。

在研討會上,郭鴻標亦梳理整個聖經詮釋與建構神學的歷史,解釋兩者同時充滿互補性與張力,分享聖經詮釋的主要元素,及如何回應後現代的解構主義等主題。

馮耀榮:不會認為只有自己的解經才是正確


馮耀榮

在回應部份,馮耀榮解釋讀者或會因個人自身經歷、背景、印象,而對聖經有不同解讀。他分享自己最近較喜歡閱讀中國宋詞,因宋詞的表達情感較豐富,信徒閱讀聖經時也同樣,毋須刻意避免加入個人情感。馮耀榮指自己是個後現代詮釋者,不會認為只得一個對聖經的正確解讀,不會認為只有自己的解經正確、相對地別人一定錯誤,「為何不可以大家都正確?」。他指出解經因著自身的限制,會產生對經文的謙卑,從而認為自己的詮釋是在等候當中的不確定性,「我不會認為自己的詮釋是錯誤,但不敢說是一個偉大、統攝的詮釋,而只是一個破碎的『印象』。」

馮耀榮引用撒上十七45-47作例子,指聖經作者對大衛對抗歌利亞得勝描述是「不是用刀用槍」,而是靠耶和華成事;但後現代主義卻顛覆從前想法,讀者可以反問聖經作者「不是用刀用槍」這樣的描述,是否另有深意。馮耀榮指一個解讀是大衛在此已知道戰勝歌利亞後可成為掃羅王的女婿,繼而利用女性「上位」,進入權力的核心,甚至這種解讀可與大衛晚年靠賴亞比煞取暖遙相呼應,暗指大衛一生都是在利用女性。在這種觀點下指大衛的得勝並非用刀用槍,而是用更險惡的東西,反映大衛王在品德上亦不比掃羅王優勝。

是次研討會由該院實用神學部、教牧及專業進修學院及教牧學博士課程主辦,於建道灣仔市區校園舉行,該場有約五十位教牧及同工參加。研討會亦邀請多位該院教師如陳韋安博士、何啟明牧師、李文耀牧師等於工作坊分享;首場則由高銘謙博士就「正典,教會與神學詮釋」作主講。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