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長河逐浪

歷史長河,粼光點點,都在見證祂的故事。微觀昔日教會點滴,遠眺主澤長流。

【長河逐浪】

柏林圍牆的缺口

回望歷史,柏林圍牆的缺口於八九年十一月九日被打開,故事起始自東柏林共產政府在傍晚的電視記者會上一個似乎不大起眼的用字失準。政府發言人宣佈:所有持護照的東德人均可離國旅遊,並保證警局以最快最不官僚的速度來處理。記者問何時生效,得到的回覆是「即時生效」(其實是翌日辦公時間開始)。

當地群眾就出境權爭取多時,還剛剛在數日前才成功迫使政府推翻那將出境權與擁有西德貨幣數量掛鉤的草案(在東柏林,除了特權階層,以及少數有慷慨西德親戚的民眾,並不是人人都有西德馬克)。當大家聽聞這個「即時生效」的出境消息,都感到難以置信。然而經過數月以來的社會運動,東德群眾除了愈來愈覺得德共政府無藥可救,群眾本身更建立起一份昔日所無的政治觸覺與勇氣,大家紛紛走到柏林圍牆東德一方的管制站(而不是警局)看個究竟,高聲要求離境。圍牆守軍亦一時間給政府發言人搞亂了,加上群情洶湧,於是只能打開關閘。柏林圍牆的倒下,就在深宵這刻開始。

其實,經過連月的群眾示威,德共希望透過放寬出境的做法來挽回點點聲望。但當時東德政府經已疲態畢露:德共黨內的貪污問題被連環揭發,連部份黨員也忍受不了,觸發退黨潮;莫斯科表明不介入,期望華沙公約各締約國在「新思維」下自行處理;而東柏林政府就窮於應付群眾的各種訴求,到一程度連政府發言人也未有出席中央委員會聽取新出境政策的會議,結果造就了圍牆缺口打開的一幕。

能夠出境到西柏林「自由行」,不必再受圍牆守軍的死亡威嚇,東柏林群眾當然欣喜若狂,天天到西柏林觀光蹓躂,也買點東西。而兩德的經濟和社會運作差距,亦暴露於東德大眾眼前,徹底粉碎過往東柏林政府的宣傳與蒙蔽:由貨架上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工廠運作所需的替換零件供應,到文化生活的自由與豐富,樣樣西德都勝過東德。東德的社會大眾未必都想離開自己的家園,但總希望購物不用排隊數小時又缺乏選擇,要換一個零件不用無止境的等待,文化生活不再處處受壓。

對於柏林圍牆這個缺口,德共當然最憂心:原本挽回聲望的算盤打不響,連向西德波恩政府暗盤換取西德馬克支持的機會也失去。有黨員直指,東柏林政府將失血而死。

不過,即使當時東德民間的反對運動領袖,包括不少教會人士,對於圍牆缺口在此刻打開,也不是人人樂見——有擔心群眾都湧到西德去,過往推動與政府談判以重建東德的心血,會付諸流水。有擔心物質主義會取而代之成為群眾的心魔;他們甚至創作了一些口號,勸喻群眾「別飲可樂至死,力挽市政狂瀾」。當時,沒有在共產國家設廠的可口可樂,代表著資本主義世界的自由生活模式。然而在商品匱乏貨架經常空空如也的東德,別說「飲可樂至死」 沒可能,連想在市場買菜時多一個選擇也有困難。這樣的口號只會顯得推動官民談判的反對派精英與群眾脫節,而且忽略了群眾出國訴求背後的「後物質」傾向。

就在這時候,兩德統一的訴求開始漸次出現於群眾運動裡,西德成了東德人民希望更快速穩定達致其「後物質」訴求的途徑。

主要參考:Gareth Dale, The East German Revolution of 1989.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6.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