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還我父母本色」家庭研習會
何志滌夫婦分享重拾父母本位角色

【時代論壇訊】現今世代當父母不容易,面對時代的挑戰,父母教養子女也愈來愈困難。家庭發展基金及香港浸信教會於十一月十日在香港浸信教會合辦了2018家長研習會「還我父母本色」,由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何志滌及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何羅乃萱以六點總括時代趨勢如何使父母失色。

何羅乃萱認為我們已進入了價值崩解、規範失能的時代,即是傳統價值和社會規範遭到削弱、破壞,乃至瓦解,導致社會成員心理上失去價值指引、價值觀瓦解的無序狀態。失範的社會使任何角色都隨時受質疑及批判。她還表示,在現今高壓、高工時的情況下,爸爸媽媽一般都工時長,而且家長將孩子的興趣班排得密密麻麻,父母與子女同檯食飯的機會不多,造成「父母忙工作、孩子忙興趣班」的現象,家人關係疏離。強勢的母親在家庭中愈來愈常見,管教子女的父親愈來愈少見,削弱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何志滌解釋,此現象是由於男性很少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即使愛太太、愛子女也很少以行動作出表達。他認為父親角色其實在子女的成長階段中很重要,母親為子女帶來安全感和同理心,而父親則可教導自制、耐挫等特質。

何羅乃萱又認為現今不少父母墮入溺愛控制、過度焦慮的處境。她曾經接觸過一個母親為懷疑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女兒安排數種治療法,使年幼的女兒承受巨大的壓力。另外,她提及到現今新一世過度依賴互聯網去認識世界,但互聯網真偽難分辨,並且內容膚淺,甚至充滿欺凌,父母要好好保護子女及教導他們正確使用互聯網。何羅乃萱觀察到現代人缺乏耐性,不習慣等待也會影響夫妻親子間溝通,造成沒有足夠時間消化情緒的處境,容易因誤會而動怒。面對認同「擁有金錢等於成功」、抗逆力低、品德欠奉的世代,她指出父母需要引導子女培養合適的價值觀,亦同時要避免過度溺愛孩子。

何志滌認為現今父母太多懼怕憂慮,太少敬畏上帝,對上帝的輕視普遍發生在基督徒身上,亦是身邊不斷出現惡恨的原因。父母很少對子女清楚講出罪是有審判,甚至在教會的佈道會中也很少談及罪,反而以「做錯事」代替「犯罪」,因為對於「犯罪」一詞較多人易反感。「後現代是抗拒真理的一代,教會習慣了不敢教導,絕對的真理誰又敢教導?」。在不信的世代中,他提醒祈禱至關重要,因為上帝按衪覺得最好的時間給我們所需。何志滌身為父親,感到信仰中天上的父親給他很大的鼓勵,並不斷提醒他做好父親的方法就是學習天上的父親怎去看地上信的人。他不計較自己的女兒是否入讀名校,亦深信無論是否入讀名校,當中都是自己女兒努力付出所得來的結果,已經值得欣賞。何羅乃萱亦提醒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應著眼於「甚麼對孩子生命最重要」。

何志滌引用資深臨床心理師史都的剖析,指出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扮演了四種無可取代的角色︰從五歲前的關懷者,至學齡期的規範者,再到青春期的戰士/保護者,以及成年後扮演的精神導師。何志滌認為父愛的影響深遠而持續,如若父親在不同時期缺席,將對孩子造成不同的衝擊。因此,何志滌決定在女兒出生首三年將所有艱辛的工作推掉,並將時間留給自己最重要的女兒,然後女兒滿三歲後再學習怎樣安排時間陪伴。到今天女兒成家,何志滌仍然會單對單相約食飯,定期關心自己的女兒。

儘管天下父母愛兒心切,但仍不乏管教路上迷失的父母。現作為三個兒子的戴少清律師夫婦當日分享由信主前至信主後在家庭管教中改變的見證。戴少清形容自己出身草根家庭,性格獨立,憑自己聰明才幹入讀法律。學業事業順利,使他自大,亦開始對太太及兒子要求漸高,但坦言過往其實沒花時間管教兒子,並將之形容為「他們在缺乏父親的帶領下成長」。面對強勢的丈夫,太太自我形象低落,並用嚴格管教較年長的兩個兒子。回想過往,戴少清夫婦指出他們當時沒有關心小朋友的需要和給予感情上的支援,因此與兒子關係非常疏離。


戴少清夫婦分享。

決志信主後,戴少清夫婦的人生方向出現改變。信仰帶領他們在管教孩子中學會愛、關懷及放手。較明顯的改變是出現於二人與么子的相處中,有甚麼開心與不開心都可以分享,建立了正向的親密關係。現在,戴少清夫婦希望盡量修補和較年長的兩個兒子的關係,並相信神會為他們一家開路。

研習會當日分為上、下午時段,約有一百人出席。下午時段由救恩學校顧問校長陳梁淑貞擔任主題講座「Happy School的迷思」的講員;由播道會同福堂成人牧區義務區牧及執事陳錦文醫生及播道會同福堂兒童牧區義務區牧陳馮美蓮擔任工作坊(一)「開心撤種‧等待收割︰如何將信仰傳承給下一代」的講員;家庭發展基金事工顧問李翟永瑩擔任工作坊(二)「亦中亦西的掙扎」的講員。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