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社评

宗教对话,在乎让更多人面对生命真相

由戊戌踏入己亥,农历新年不单单是中国历法里的年份更替,也盛载了民间百姓的种种记忆。在昔日的农业社会,这是农閒日子家家户户围桌叙天伦,数算去岁恩典,展望来年盼望的日子。在今天的商业城市如香港,农閒变成难得的连续公众假期,花市变成创业新世代的市场初体验;然而,那份将人生历程寄望于干支变换的风水命理,在「变幻原是永恒」的香港,还是继续大行其道。

而对不少华人信徒来说,每年的农历新年所要面对的,都是一幕幕的属灵争战。由家中未信亲人的拜神上香,到友侪之间应该说什么恭喜说话,再到工作地点「开炉」的种种礼仪与忌讳,每一次的避席与解释,都是信心与智慧的考验——既要表明自己的信仰,又希望关系得以维持,以致日后对方能从我们的身上认识上主更多。

对于一神信仰如基督宗教,表明自己的信仰,不参与其他宗教习俗,很是自然,背后是对上主那份专一的爱。然而,我们的表态和解释,是否能以爱心说诚实话,让不同信仰的朋友感受到一份尊重与自重?更重要的是,我们平日的生活,是否能够「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主同行」,让不同信仰的亲友感受到基督信仰在今世的实在?若不然,种种的分别为圣,纵然仍是可以在世人面前成为自我宗教身份的肯定,那到底表达了一份怎样的信仰?是那跟随基督脚踪的信仰?抑或只是跟民间迷信趋吉避凶没有两样的「幸福音」?

因着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香港社会容让不同的信仰文化共冶一炉,又各自保留了特色。以公众假期为例,能像香港那样,让不同信仰文化的节期都成为公众假期的地区,在世界上实在是少数。事实上,香港从来没有爆发过宗教冲突。而在过去几十年,香港不同宗教之间的高层对话与聆听,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所带来的合作关系,就曾经在上世纪末的《基本法》起草过程里,于确立九七后香港宗教自由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大家既活在同一特区里,又是民间社会重要一员,日后明显还会在社会各方面,有对话合作的需要。

「对话」并不是为了同化,而是为了增加了解,认清异同;对话过程若是认真与诚恳,自己的信仰身份与内涵,其实会更被强化。在基督宗教而言,人心的转化,还得靠赖圣灵工作,不完全是基于人的工作就能成事。然而,若然真诚的对话能带来对一己生命真相更深入的了解与洞察,就如昔日保罗与雅典人讨论他们的「未识之神」一样(徒十七16-34),我们深信,这仍然是会为那爱世人的上主所用,让更多人愿意回转,与他同行。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