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政治风云人物与新约释经」
鲍维均曹杰明鼓励用两约间历史释经

【时代论坛讯】新旧约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中所发生的事与新约有什么关系?「两约之间与新约何干?」圣经讲座已于一月十八至十九日举行,第一晚的讲座以「政治风云人物与新约释经」为题,美国三一神学院新约系教授及系主任、希罗文献研究学者鲍维均博士及加拿大安布罗斯大学圣经研究系客座教授、死海古卷研究学者曹杰明博士分别从希罗歌颂皇帝的词汇,及犹太君主成为当权国傀儡的历史释经,强调看两约间历史的重要性。

需用第一世纪的眼镜读圣经

鲍维均以「罗马皇帝——人民的恩庇者」为题,从希罗的文献、碑文看较为争议的提摩太前书。开始之先,鲍维均解释,客观地看「两约中间」,可称为第二圣殿期,即主前六世纪至主后七十年——第二圣殿被毁(视希律时期为装修圣殿,不视为新圣殿),大概就是玛拉基书至马太褔音之间的时期。

鲍维均亦强调了研读两约中间的历史的重要性,「要看两约之间的文献因为是信徒通常不为意,也惯了戴着廿一世纪的『眼镜』读圣经。」他希望众人能用第一世纪的角度来读经。他补充,这不是要否定背景资料研经的问题,而是人怎样都会戴着「眼镜」看圣经,只视乎能否意识戴了什么「眼镜」。

当代歌颂奥古斯都为「恩庇者」

鲍维均指,当时第一任皇帝奥古斯都(又名亚古士督),维护了共和国的体制——没有称自己为君王,但拥有着君王的权柄,从将军变成了一位审判官,并且集所有皇帝所拥有的称号于一身。

当时其中一个奥古斯都拥有的称号是庇护者、恩庇者(benefactor),意思是一切好处从他而来。鲍维均指,「奥古斯都是当时历史的高潮,因他延续了历史,并承传了末世论,同时也平息当时天下内战,带来和平」,人们视他为「恩主」,君王就是当时的主角——而耶稣就是在这情况下诞生。

鲍维均引用歌颂奥古斯都的《普林尼碑文》,指出当时人们来形容奥古斯都的词汇亦包括:「恩庇」、「救主」、「显现」、「恩庇者」、「褔音」。他又指,保罗书信中用了六次显现(επιφάνεια)这字,第五次则在教牧书信中出现,从而猜想教牧书信是回应当时用语对耶和华神及耶稣的地位,而作出合适的讨论。鲍维均亦强调,这些词汇同时也正为路加褔音第二章用来描述耶稣诞生的词汇:「为你们生下救主、带来和平的褔音……」其他用来描述当时罗马皇帝的词汇还包括:「大祭司」、「国父」、「恩典」、「感恩」、「敬虔」、「荣耀」、「传令官」等。

上帝才是真正的「恩庇者」

提摩太前书属教牧书信,主要写给教会领袖或牧者。鲍维均笑言这书卷也许太过苦闷,大家平日也许不会看,但当用「恩庇者」的角度看,会发现这书卷真正认定了上帝才是那位「恩庇者」。鲍维均指出,第一章提及的「救主」、「尊贵」、「荣耀」所形容的是上帝,而不是耶稣;这里所形容的「救主」,是当时社会能明白的词汇,保罗在这书强调——真正的「恩庇者」是上帝,并非罗马君王。

同时,二章7节所提及的「传道」,即「传令官」一词,鲍维均指出在这段充满政治色彩的经文中,保罗坚持说上帝是君王,他找到自己的定位,说自己是太监、是传令官,唯一要讨好的是上帝,希望众人学习保罗态度。在这前题下,鲍维均开始探讨9至15节,他表示这一段是最难解释的经文,经文阐述女人穿贵重的衣服,与第五、六章所提及的传假褔音的妇人、寡妇有关,她们觉得自己是「施恩者」。他解释,当时社会看有权势的人,凭自己的财势来控制当时的群体。鲍维均提醒众人不能抬举自己,视自己为「恩庇者」。


鲍维均

犹太君主成为当权国的傀儡

新约的另一书卷路加福音亦有难解的章节,曹杰明就从十九章11-27节有关十锭银子的比喻,示範以两约间的历史去解读。他指出,这跟太廿五14-30的按才干接受托付的比喻很相似,但当中路加福音的这段经文有着一些令人费解的元素,例如:什么是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意思是什么?要得的国在哪里?为何有一群人「不要主人作他们王」?曹杰明认为,路加在经文加添这些意思,或许可以尝试从犹太经外的文献再作解释。

曹杰明引用了经外文献如《犹太古史》、《马加比一书》、死海古卷,说明犹太君主起初受外邦人尊重,但后来却受希腊文化所同化。他先从巴比伦、波斯时代说起:指在波斯王古列时代,允许犹太人有敬拜神的自由,也给予他们自治的权利,犹太人获准回归故土,重建家园,设犹太省长、祭司。到了希腊时代,主要民族管理都交给大祭司。不过,到了主前一九八年,犹太人发生争权的问题,当时大祭司的身份是能够从贿赂权势而得来,便雅悯人门尼老斯成为大祭司。安提阿古四世执政时逼迫犹太人,以平息当中混乱,犹太君主逐渐被希腊文化同化。

其后,曹杰明亦引用《犹太古史》中的记载,进一步说明犹太君主如何变成当权国的傀儡。他提及一群犹太义士——马加比家族,马他提亚的五个儿子推翻了安提阿古的侵略,其中一个儿子约拿单担当大祭司,他死后便由另一个兄弟(西门)继位。西门被百姓拥戴,众百姓封他为王,尊称他为犹太的施恩者。到他的后裔第二、三代,更成为希腊化的君主,什至还改了希腊的名字。到第四代又发生争权的问题,许尔堪二世与亚里多布二世争权,许尔堪二世的参谋安提亚帕,即大希律的父亲,建议请罗马人的帮助,许尔堪二世亦成功争取皇位,被立为当时的犹太王,更成为了罗马人的傀儡。后来,许尔堪二世王朝衰落,罗马更直接把王朝交在希律手上。希律王死后再次出现争权问题,其中他的儿子亚基老被废王位后被封为巡抚。

反转的十锭银子比喻

曹杰明指,希律的儿子亚基老与路加褔音十锭银子比喻的贵胄很相似。他引用了布隆堡的「三点比喻」来解释,主要分为三点:贵胄、赚到钱的仆人、赚不到钱的仆人。以往传统的解释是会与马太褔音的看法相似——会把贵胄视为耶稣,但曹杰明却指出圣经中的贵胄与亚基老相似的地方:一、按照当时希律的遗嘱,要亚基老去远的地方——罗马去得他的国;二、亚基老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包括他的家人;三、亚基老是一个非常暴力的人,大希律刚离世时,圣殿曾出现暴动,他便派全军平息,杀了三千人;当亚基老得王位时,他也决定对付不支持他的人。曹杰明表示,「这个比喻可能是一个反转的比喻,通常权威的角色都是用来形容神或耶稣基督,但这些加上的元素,这比喻应该反转来看。」

曹杰明推断,贵胄可能就是指亚基老,欺压百姓;赚不到钱的人就是不愿意屈服的人;赚到钱的人可能就是与亚基老同流合污的人。他又指,有些圣经学者也质疑为何赚到钱的人能在短时间赚到十倍钱。由此,曹杰明强调两约之间的历史对新约释经的重要性。


曹杰明

失望之时仍要宣告神的同在

在回应的部份,播道神学院圣经科副教授谭志超博士亦强调了解两约之间的历史的重要性。他总结鲍维均与曹杰明的内容,说明读圣经时不要持绝对答案,鼓励众人要不断思考经文与自身的关系。

谭志超亦指出了研读两约间历史与现今世代的关联。经过鲍维均解释后,谭志超指出,「教会的那位『传令官』其实比总统发表的国情谘文更重要……如果我们看得通,有那份信心时……香港发生了很多事令你灰心失望,与福音对比时,不要忘记什么是历史的砂砂石石……」另外,他又用二千年后的以港版路加褔音比喻来对应曹杰明所说,应用经文于现今世代。

谭志超认为,「路加褔音所描述的耶稣,如教牧书信中的保罗一样,他们心目中「神的国」和「福音」都是既落地而又离地——以街头的言语和新闻的时事,挑战地上的政权」。他强调,众人要晓得效忠于谁,并知道要持什么的价值观。最后他以诗歌〈站于天地之间〉,提醒众人,不忘世间事,记念世间痛,纵使处身悲伤幽暗的角落,仍要宣告神的同在。

谭志超

是次圣经讲座由播道神学院与中国基督教播道会港福堂合办、环球圣经公会协办,第一晚逾一千人出席。虽然设有副堂及转播站转播,大会亦在港福堂临时开设几间课室转播。大会亦表示,因参加者过多,第一天晚上有部份人未能参与是次讲座。


讲座逾一千人出席,大会亦临时开设课室转播。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