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特寫

隻身赴菲宣教    走進流徙社群
柴凱琳:他們也是上帝所愛的兒女

一般人認為,大學畢業後,固然要找一份褔利好、待遇高的工作。於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的柴凱琳(Hollace)則選擇不同的路,她曾經隻身走到菲律賓宣教,為要服侍流徙社群。在二月廿二日的「信仰在世界」系列講座,香港基督徒畢業生團契邀請了Hollace分享她的故事。Hollace認為,每人都是上帝的流放者,要與流徙人群分享,在上帝筵席給予他們座位。

甘願走進流徙社群

Hollace是信二代,她的生命不似保羅有突如其來的轉變。畢業後,她曾想找到神給她獨特的召命,希望前路暢通無阻,不過她後來發現,原來整本聖經裡每一句說話都可以是召命(calling)。一般而言,基督徒可能只會覺得聖經裡所寫的是任何人都適用的召命,並不是為每個人度身訂做而設,甚至會一直等待神直接、明顯的呼召,但Hollace覺得「呼召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她的呼召,是先在大學修讀相關學科開始,她在當中被撼動,在過程中,她開始不明白現世代為何仍有著勞役的事。後來,她到外傭機構實習,受到各樣折騰,開始理解流徙人群的生活,在生活上不斷反思信仰,一步一步走上朝聖的路。

Hollace說,其實流徙一詞早已在聖經出現,並不陌生。在舊約中,上帝除了以雲柱、火柱的形式與漂泊在曠野的以色列民同在,祂亦設立會幕,讓他們歇息。Hollace指,談及流徙,通常會想起相反的字詞——dwelling(居住),信徒渴望居住在耶和華的院宇中——但原來這字原文是指短暫的休息,指的是耶和華也跟著子民流徙,與他們同在。到了新約,Hollace說神是第一個流徙的上主,她引用神學家巴特的說話“The way of the Son of God into the far country”,指出主基督從道成肉身,這「向下」的流動,由聖潔的國度走進極破碎的空間,與人一同生活。此外,「聖靈是無處不在,聖靈亦是真理和聖言……聖言與律法是流動性最高……如舊約中被擄的人民靠賴的是上帝的訓言,」Hollace說,在聖經裡流徙的概念常常會出現。

在Hollace的宣教旅程中,並非如此順利:當她滿有熱誠,初到當地草根機構服侍時,院長卻叫她休息,沒打算讓她做任何事;她不懂得當地語言,難以與當地人溝通;她帶中學生到農村學習,因不懂打水煮食、洗澡而被他們取笑;因膚色與當地人不同,被的士司機收貴五倍車資……不過,這些經歷都讓Hollace深深感受到流徙人群的處境。「可能他們在自己國家是很有才幹,懂得法律知識,或者是醫務人員,但因為語言障礙、空間的不同,(到了城市)就好像被『廢武功』。」

「閾民」的故事:抽離或轉化

Hollace說,從人類學的角度,可用「閾」(Liminality)形容流徙人群的狀態。這是一個概念,指人生歷程中間的轉折點,就好像電子遊戲裡的「結界」,也像處於兩個世界的中間。Hollace形容流徙人群是「閾民」,然而聖經中的以斯帖、保羅也是「閾民」,有兩個不同的身份。「閾民」擁有的,是能夠看到兩個不同世界相異之處的視野,他們能選擇在其中一方抽離,也可選擇成為當中的橋樑,帶來突破和轉化。

Hollace認識的Lalaine,就選擇了抽離菲律賓的家。Lalaine在台灣做外傭二十多年,到二十多年後她回到菲律賓,家人卻不認得她。她現在獨居住在偏遠的村莊,靠自己做的小生意過活。由於習慣了台灣的生活,她較喜歡有更多個人空間,所以較少參與社區活動,村內的人都會覺得她很奇怪。對於Lalaine來說,她會認為台灣才是她的家,那時雇主和他的小朋友才是她的家人。

另一個Hollace遇到的菲律賓女孩Diday,是為整條村帶來轉變的英雄。廿七歲的Diday是原住民村落族長的女兒,他們所居住的地方距離城市遙遠,是一個無法接收訊號、與世隔絕的地方。當時有些財團想在村子建水壩,其後因為村民不懂得讀書寫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簽下契約,被迫遷,更面臨滅村、滅族的危機。後來,背負整條村命運的Diday獲得機會離村讀書,她在三年內學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後來,有媒體訪問Diday,讓更多人關注到興建水壩的事件,最後成功拯救整村脫離危機。Hollace說,其實Diday也有掙扎要不要回破舊的村子,但當想到神對她的呼召,她最後回到村裡教導村民學習。

Hollace(左)與Diday(右)(圖片由Hollace提供)

給予流徙人群一個「座位」

流徙人群的經歷又與我們有甚麼關係? Hollace說:「其實我們所有人在上帝眼中都是流放者,因為我們都犯了罪,從伊甸園被流放……所有合一的靈魂都要甦醒……我們並非在這世界長居;我們都是(在這世界)小息的人群。」

Hollace提到她想到一個畫面:「在上帝的筵席,當我們擁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剩餘的渣滓放給檯下的人;但神的意思是要我們一起享用這恩典的筵席,我們要給予他們一個座位,不是給予他們無用的東西,因為他們也是上帝同等所愛的兒女。」

除了金錢、物資之外,還可以透過不同方式幫助流徙人群,與他們分享。Hollace指,例如教會可以給予他們事奉崗位,讓他們發揮恩賜。同時,他們需要長期的關係、群體,如在節日舉辦活動、進行探訪、幫他們租訂羽毛球場等,讓他們建立歸屬感,建立關係。另外,也可以為他們發聲,爭取權益,成為他們的同行者。「真正的款待(hospitality),是要讓人體現天國……透過你的愛、你所實行的公義來彰顯。」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