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头版专题

「我不能再沉默」
专访罗秉祥

占领运动虽然是二○一四年的事,然而所牵动的政见及世代张力,这些年还一直在发展。长年研究基督教伦理的浸大宗哲系教授罗秉祥,见证伞后至今香港社会的氛围演变。由「离堂会」到重返「离地堂会」,由马丁路德精神到普通话标准试,竟在这段日子相互交织成他信仰生命的一部份。

在占中九子案宣判前夕,罗秉祥剖白自伞后至今种种思绪。面对日后的社会和教会,他指应在自身岗位「影响到几多就几多」,勇于面对积习,容许改革空间,不能沉默。

 

走过「离堂会」的岁月

占领结束至一五年初,我决定离开教会。我的教会明明在(旺角)占领区旁边,从来没为香港祈祷,没为这从未经历过的局面祈祷——为何教会「离地」到像离开了香港那样?我对教会有点幻想破灭(disillusioned),觉得气氛很不舒服,于是离开一下,参加其他教会。

我以前在这间教会参与很深,当了七年执事。但不辞而别之后,教会没人致电问我的离开及近况,只有一些人透过太太问候我。原来我的离开,是没人挂念的。

一年后却出现转机。伞运一周年,使命公民在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举办一周年纪念培灵会。我也有参与在其中,筹办时给了些意见。另外,当时见到很多基督徒涌入会堂,心里觉得好像有一批迷失了的羊,需要人去牧养。培灵会完后,见教会的一位姊妹亦有到场。当时神给我的感动是,在我教会中,不开心的不止我一个,每间教会亦有一些不开心的信徒,不满意教会在伞运的处理,但教会需要这些信徒,需要有人行出来关心牧养他们。这便令我觉得,我也可服侍自己的教会,牧养跟我一样有很多郁结的弟兄姊妹。

当我决定重返教会后,我办了一个读书讨论小组,一起读文章,我负责安排讨论与社会及教会有关的题目。小组约有十人参加,每次读文章后会讨论有什么行动,例如一六年基督教选委会的十席,我们便讨论如何配票;又与牧者商讨在崇拜祈祷事项中,加入为教会及社会祷告;一七年的暑期则发起另类祈祷会,为教会、香港、中国及全世界祷告。自此至今,会友都变得积极及关心教会。一六年年初一的旺角骚乱亦在我脑海中留下痕迹,之后一年梁天琦参选,九月被取消资格(DQ),是伞后的延续,显示社会潜伏了很多计时炸弹,只待时机,一有火花擦出,很多事便走出来。

由宗教改革到普通话试争议

至一七年宗教改革五百周年,上半年备课时,整个人都沉浸在阅读宗教改革的事。原来五百年前发生的与在香港经历的有密切关系;由一个修士及大学教授对教会内部事的不满,提出希望讨论,但教会的人却不肯,这令我很有共鸣。看马丁路德的事,人生就似有属灵长者陪着同行,给我很多启迪和鼓舞。

《教会异见生还者?:路德改教30问》,正是希望唤醒大家要有马丁路德的精神。因伞运发生的事,令我写这书,正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教的是基督徒生活,教人如何令生命重新上路;伞运亦造成很多教会的撕裂,如何行一条出路?马丁路德就给我动力,如何继续行走这条路。

一八年一月浸大发生学生冲击语文中心事件,当时马丁路德的精神已融入我里面,所以当我见到大学出现这事,作为教授的我便要为大学及学生发声。虽然其后写的文章引起大迴响,什至有人到校园示威要我下台等,但我只知发声,不知已踩入地雷阵。当想到在大学发生的事,便觉得为何要等别人去代你发声?以前以为做一个好老师,就是上堂教好书,但其实是要关心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天职。

民间运动意见难一致

时:伞运时有不同世代及政治光谱的人参与,处理上亦有不同,分歧什至延续至今。你与学生属不同世代,看法未必一样,这些张力及矛盾如何消解?若放回你到伞运面对当时的张力——未来不同的社会运动都有这些张力——应如何做?

罗:很难的,每场社会运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分裂,有人希望激进些,有人希望不要去得太尽。正如宗教改革,大家都觉得教会需要改革,马丁路德及慈运理谈不拢,亦各行各路。伞运亦如是,有不同光谱及激烈程度,唯一共同的是要有真普选。不过,什么是真普选,是否一定要公民提名等,大家都没辧法做到「统一战线」,民间自发的运动往往如是。

时:如何令事情的走向少一些内耗,达至和而不同?可否从你的经验分享?

罗: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大学,如上次大学有管理层为普通话事件拆弹,我与他交流了数次都谈得不错,但开会时他说的内容又不同,我很不开心,便用上一些很重的语气去表达不满。之后我写了一封道歉电邮给这人,指话语中有不礼貌,以后大家不要再谈这问题。他回覆说不觉我很无礼,更主动邀请我到其办公室吃午饭。我觉得他至少对我是尊重,明白我在做什么,这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另一方面是学生。学校当时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小组内有参与冲击语文中心的同学。当时我没与他们联络,因为写文章时,已表明我不认同他们冲击的手法,但认同他们的诉求。完了工作小组见面后,有学生感谢我关心他们,有参与冲击的同学亦与我保持联络和互动。

生于乱世,谨记天职

时:伞运时,不同世代间有很多纠结,你却真诚关心学生。你作为大学教授,在教育层面上,如何装备这一代面对香港未来一些难以想像的处境?

罗:学生的诉求一定要细心听,但要分开诉求及诉求的方式来处理。当同学遭遇苛刻,我会发声,但不会参与游行及开记者招待会去数大学的不是,我不想用一些激烈的方式,以宣泄愤怒来处理事件。虽然有人或觉得我「得个讲字」,但我觉得支持学生之馀,亦要帮手解决问题。所以,教授的天职是要与大学及学生讲道理,大学给予我们自由空间讨论的环境,是要理性分析整件事的问题所在,不是怀着愤怒来泄愤。

时:知道自己位份的人,尽自己天职做好一样事;要面对这世代,这是很基本的做法。

罗:但这世代中,却有很多人忘记自己的天职。你看周边的人,只是想及这些话是否适宜,而不是应否说,又担心别人如何看他,就不敢说了。当然大学内很多人都会噤声,但在普通话事件上,涉及大学的政策并影响每位学生。若大学自治,老师便应参与政策的讨论及制定。既然事件已引起关注,我就要想如何帮助社会,对此事有更准确的认识。

文章发表后,有朋友担心我会被辞退,但在浸大廿多年,我的个性及对大学的心如何,学校很多人都明白,所以我不担心学校会对我秋后算帐。你先要让人看到你对大学有建设,提出异议时,别人才会愿意听。

别让新教精神变成禁忌

时:未来的日子,香港教会若要继承及发扬改革,助力及阻力是什么?

罗:当我研究马丁路德时,有种感叹,觉得香港现时有很多教会或宗派,都有一个或数个教皇或「老大」,不肯真心去解决问题,以致问题累积得愈来愈深。我觉得很多教会都不喜欢讲宗教改革,因一讲改革,便联想到自己的教会是否需要改革呢?因此,有些教会领袖不想有人去问,不想带动信徒谈教会是否要改革的问题。

宗教改革本来是我们的传统,现成为禁忌。外国有句名言是「一个改革的教会一定要永远的改革」,教会会不断出现很多问题;一个真正基督教的信徒,要勇于面对教会的积习,要去改变,要肯开放地讨论,教会应好好地阅读宗教改革历史。

时:知道历史外,有否愿作的心亦很重要,改革的心如何维持不走样?

罗:我的心比较简单。难的是,当其他人的心与自己不同,如何令他们跟上自己的步伐。我的做法是,我影响到几多就影响几多,不一定要一步登天影响教会整个管理层。

时:要有马丁路德的精神,但不要想着自己就是马丁路德,觉得自己一定做到宗教改革?

罗:马丁路德当时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做到,只是勇敢地行出第一步,关键是你宁愿退后还是勇往直前。所以我们要有马丁路德的精神,不一定要带头做「老大」,教会的改革亦不一定要透过我,可以透过其他事,看大家身边範围内可以做多些什么。

成为打破同温层的天国群体

时:伞运前一年有神学院举办和平占中的研讨会,最后一日找来对占领运动持不同立场的教牧一起施圣餐。似乎一些信仰的纽带,能让大家即使意见如何不同也能一起做点什么。当掌权者未来仍会以拨弄矛盾来达成政治操作,基督教在未来能否发挥这力量?

罗:从占中开始至演变成伞运,教会常常都希望促成合一,不要分裂。由不同立场的人来主领圣餐,似有象征意义,但我觉得这是很表面的合一。

教会要合一,关键不在于呼吁多点宽容,不要彼此论断。所谓撕裂,是因大家在教会沟通不足,担心若开放讨论,大家便有争拗─这只是承认我们的教会生活没有信仰力量,大家只跟社会其他群体一样,一谈就吵,所以用不谈论来维持「合一」。这表面的合一,是斩脚趾避沙虫。要真正做到,教会就要营造一个场合,让大家对等交换意见而不会迁怒对方,自己也不会情绪失控。

教会是天国的群体,我们的群体生活是要向社会示範,是光是盐。当社会上的黄丝蓝丝互相指骂时,有很多爆炸性命题出现;若教会一谈大家就争拗又不谈,就会如耶稣说教会成了无味的盐。教会的角色应促使信徒有更好的沟通。我们常担心大家留在同温层交流,对其他看法愈见陌生,教会正正就要打破这一点。若教会不讲这些问题,就正正助长大家躲在同温层里。

 


倘若日后有伞运纪念馆,罗秉祥选了捐出这本《教会异见生还者?:路德改教30问》作为藏品。不过罗秉祥坦言,这本是他的着作中销量相对较差的,一年来还只是卖到一千本左右。「出版社告知,跟历史相关的着作都是这样。」

然而,马丁路德带给罗秉祥的反思,除了关乎反抗,还关乎召命。「马丁路德贴《九十五条》要求大学辩论,他这么大胆因为他是大学教授,他有权这样做,他的工作原本就要设很多题目给学生辩论……大学教授有一些空间是其他人没有的。」



「伞合风云在」系列序

上年底审结的占中九子案,今年四月九日宣判。判决前后,回望伞运至今,心怀社群的,到底走过多少人生风景与生命变化?在香港社会面前,当走的路什远,可以如何走下去?

这系列的被访者,包括朱耀明戴耀廷、罗秉祥、王少勇,有直接因为伞运而正在负上法律代价的,也有心系伞运一代紧密相扣不离地的。数算这一千六百多日的深耕细作,不单在这世代香港人的心田,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上主的足迹,灵性的韧力。



(摄影:郑乐天 李志雄)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