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總編desktop】

看戲的花生與人生

戲如人生,豈及人生如戲。這個星期,無論是立法會因為《逃犯條例》修訂而首次出現建制派議員被逐離場的戲碼,抑或香港電影金像花落誰家誰來頒獎,都不及藝人的士偷情片段轟動。誠然,事件觸及眾多埋身議題:男女界線、家庭價值、的士車廂私隱,還有信仰教導(本週《論壇》的「永善亂壇」就有論及),還有公眾道德——有說香港的公眾道德是廉價的「偽道德」,不顧當事人的處理空間,又律人嚴律己寬。的確,「食花生」行為反映了公眾的道德期望,只不過,這期望公眾自己也常常守不到,就像當年宗教領袖拿淫婦來問耶穌一幕所揭示的。指正之餘也自省一己不足,給自己給別人回轉的可能,這會換來一份既自重又重人的態度。

遠在巴黎的聖母院的大火是一場文物慘劇,卻又何嘗不是一場值得認真看的戲?文物瑰寶付諸一炬,牽動公眾的心,有信眾在火場外唱詩禱告,也成新聞目標;但為何新聞報道裡那些立刻捐贈鉅額資金作修葺教堂之用的富豪,平日不見於救濟貧民?這場火,又能否讓更多人重新關注信仰在社會裡的沒落(起碼對當代歐洲社會而言)?一場火,能否讓今天作為重要旅遊景點的歐洲教堂,再次成為復興信仰生活的中心?

今期的訂戶專文裡,「焦點藝評」討論的電影《淪落人》剛奪得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新人獎。戲如何,評論如何,這裡都不「劇透」了。但相濡以沫的人情味,確實會讓困境中的人生可以挺得過去。這對於心裡面對「百二歲要瞓快餐店還是公園」的香港中年一族,既是感觸,也是感動。永不止息的,仍然是愛。

對於教會群體中人,當然還要看看上週末管浩鳴牧師、吳宗文牧師和邢福增院長一場關乎「教會與政治」的對談報道。這篇報道相信也是網上至今可找得的最全面文字記錄。當極權壓境,香港教會未來到底會選擇怎樣的政治?對談所展現的眾生相,可有給你甚麼提示?

戲如人生,豈及人生如戲?戲,還有很多,重要是那戲會帶觀眾如你我到甚麼地方去,而你我又會多花時間看哪一齣,細味弦外之意,啟迪下一步。

「總編Desktop」隨每週電郵快訊發出。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