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评

百年五四的今日意义

并不是每件过百年的历史事件,到今天都依然可以让人感受到其影响力和现实意义。对于中华大地的社群而言,五四运动正正是这个级别的历史事件。一百年前的北洋政府和五色国旗,早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当年学生「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也实在不能全面对应今时今日外有一带一路扩张、内有迈向完美极权操控的现实处境。不过,五四运动先行者那份对于「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追求,背后是一份摆脱专制人人得享自由的人权向往,一份尊重事实真相不会以我为主的客观情操。百年后的今天,两位「先生」依然是中华大地的社群所继续追寻的方向,不能不让人感到唏嘘,却也同时让人领略到这些深入灵魂向度的价值有其不可抹煞的普世性,不因一时政权更迭而转变。

对于教会群体而言,五四运动及其后的非基运动,亦是中华大地对基督信仰态度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基督教在当时的形象,由自辛亥革命以来的救世济民之道,变成帝国主义侵略的附庸,后者在今天仍不时有人于论争里拿来作刺稻草人之用。平情而论,当年的转变,有出自五四以后有如春秋百家的政治意识形态争逐所需,也有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部份外来宣教士自视高人一等的负面态度,还有部份基要信徒教牧抽离社会不问世事的冷漠与自我中心;然而,公道点说,当时教会群体里,无论是本土基督徒还是外来宣教士,尝试积极服事社会弱势贫寒的,以及努力纠正社会不公与歪风的,依然大有人在。可叹的是时至今日,教会群体对社会的关心与付出,仍大有增长空间;而信仰群体在内地的服事空间,仍陷于重重压力之中。社会上一些用心各异的误解与抹黑,教会无法控制,有些时候还会因着基督的缘故而以之为有福(太五11-12);可是若我们不学效耶稣基督那爱世人的心,进入人群、俯就卑微以至牺牲自己,那又如何能称之为跟随基督,践行主旨意?

以基督为元首的教会群体,其存在并不依附于世俗的政治与社会议程之上。然而在追寻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百年五四路上,那份对于人和真相的尊重,与信仰精神实在互不冲突,什至至互有补足;亦只有教会群体效忠于元首基督,不沦为政治权力的附庸,这种「互有补足」才具备真实的互动意义。今天,由中华大地到小小香港,当愈来愈多人意识到前路荆棘满途,百年五四的功课就不单单在乎鼓励青年发奋图强,更在乎更多人能坚持正直,也爱邻人。这些对教会群体来说,其实都应该不陌生。「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8)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