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总编desktop】

「反送中」的心灵检视

林郑月娥政府修订引渡法例一意孤行,社会关注继续升温,今期《时代论坛》周报亦以此为头版专题。事实上,昨晚教牧关怀团发声明关注修例,相关报道在网站一出,在社交网络分享者众,网页浏览率持续高企,连英美加澳日台等均不乏浏览者。

在历史里,香港多次成为不少人的避风港。今天香港人口的上一代有相当大的数目是逃避内地政治动盪而来港,这份集体记忆埋藏在大部份香港家庭的深处,却清晰依然。事实上,今天内地司法的全球排名比香港仍然低很多,近年中共还明言不会依司法独立的一套;今次「送中」法例修订在香港社会所掀起的忧虑,可想而知。高官只要放下刚愎自用的心肠,也总能够听进这些百姓心底话,撤回修订。

其实,即使对香港教会来说,本地为数不少的堂会,其创会信徒教牧也是一九四九年前后迫于内地形势而来港,分享同一份的集体记忆,也不难明白今天香港社会的忧虑所在。他们促成战后本地教会的大规模增长,却也在那些年强化了本地教会群体避谈政治的气质。当然,经过九七后一浪接一浪的大型社会运动和世代更替,今天信徒教牧对于社会关怀的看法其实已经大有不同;当危机杀到埋身,愿意发声的也愈来愈多。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为公共议题发声,也需要经常检视心灵——是为了自身的忧虑,抑或为了众人的公义?当恶浪未知何时退,两者日后可以导致很不一样的抉择与后果。就如今期社评所言,若然两地未有条件让被引渡的疑犯得到公平审讯,暂不作引渡安排就是符合公义;信徒教牧的关注不单是为了一己的安危,更是为了众人的福祉。这其实是一份为他的爱,为了那定居的、暂居的,以至因为逃难而经过这里的。这既符合耶稣基督为世人牺牲的榜样,也让前景愈见不明、生存空间愈见狭窄的香港社会有互相打气撑下去的能耐,见证上主的怜悯与公义。说到底,我们都是寄居在世的,也是寄居这个开埠不到二百年的小城,只是适逢其会,在这里碰上一个个活出见证的机会。

就「送中」条例风波,《时代论坛》社评在一开始就作过多次评论。这里再列一次,供读者参考:

特区政府还有多少捍卫人权的担当?
(1644期社评.2019年3月3日)

移交逃犯修订 当局切勿一意孤行
(1646期社评.2019年3月17日)

中港引渡公义难保 自己权利要自己救
(1648期社评.2019年3月31日)

为香港准备一颗怎样的心──续评《逃犯条例》修订
(1649期社评.2019年4月7日)

林郑月娥政府何时才肯面对民意?──再评引渡条例修订
(1654期社评.2019年5月12日)

「总编Desktop」随每周电邮快讯发出。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