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年輕人高度參與「反送中」示威
胡露茜:批評者不應隔岸觀火

【時代論壇訊】昨天(六月十二日)大批巿民上街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期間曾發生嚴重的警民衝突,最後更被政府定性為暴動,事件令人痛心。民間人權陣線首任召集人、香港基督徒學會前總幹事胡露茜博士於今天(六月十三日)接受D100《恩典時刻.時代論壇》電話直播訪問,談及這幾天的示威活動,她表示大眾應與年輕人一同奮鬥。

胡露茜曾聽聞不少人批評年輕人即使追求公義,也不應以暴力的方式抗爭。她直言大部份的批評者未有親身參與其中,並甚少參與社會運動,這種隔岸觀火式的批評實為「離地」。她指出成年人應有廣闊的胸襟,去面對年輕人的批評。此外,他們應懷父母的心腸去看待這群年輕人,不單與他們同行,更是與他們一同抗爭。

對比起2003年的七一遊行,胡露茜留意到今次參與者的年齡下降。以往,參與遊行的是成年人和大學生,今次則看見很多中學生獨自走出來。這種趨勢可追溯至幾年前的「反國教遊行」和「雨傘運動」等,逐漸累積一群關心社會的年輕人,令更多人投入參與社會運動。

2003年的遊行議題較為複雜,當時除了反對「廿三條立法」,亦受到當時沙士後的經濟狀況影響。相反,今次的議題是較為單一,只是為了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胡露茜指出,這是因為年輕人對未來絕望,認為須親自走出來重奪自己的未來。這反映今天年輕人的公民意識提升,他們不再只顧一己之利,而是重視社會的未來。縱然他們有懼怕,仍堅定不移、義無反顧的參與抗爭,這種敢於犧牲的精神,確實值得成年人學習。她慶幸有機會到現場與年輕人溝通,自己亦因此被轉化。

她指出,從六月九日遊行和六月十二日的抗爭可見互聯網的威力。比較2003年的七一遊行,當時主要倚靠不同的組織和團體(如婦女團體、宗教組織、專業人士團體、工會、學生會等)作推動者,號召各界人士參與遊行。反觀是次組織過程全是自發,由網上聯署至計劃整個示威活動,所用的時間明顯較過往短,而互聯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至於教會應如何面對這樣的時局,她借用了一位波蘭神學家的三個觀點:第一,堅守真相,拒絕政權的謊言。第二,與被壓迫的人同行,讓教會成為他們的避難所。第三,堅守和平非暴力的原則。教會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牧養年輕人,怎樣教導他們回應社會的需要亦十分重要。她最後指,教會應走進社會,與民同在,才能活出基督的精神。她深信若耶穌身處在今天的社會,祂會與人一同面對政府,親身示範非暴力抗爭。

本集重溫:http://bit.ly/2FaDRdU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