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年轻人高度参与「反送中」示威
胡露茜:批评者不应隔岸观火

【时代论坛讯】昨天(六月十二日)大批巿民上街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期间曾发生严重的警民冲突,最后更被政府定性为暴动,事件令人痛心。民间人权阵线首任召集人、香港基督徒学会前总干事胡露茜博士于今天(六月十三日)接受D100《恩典时刻.时代论坛》电话直播访问,谈及这几天的示威活动,她表示大众应与年轻人一同奋斗。

胡露茜曾听闻不少人批评年轻人即使追求公义,也不应以暴力的方式抗争。她直言大部份的批评者未有亲身参与其中,并什少参与社会运动,这种隔岸观火式的批评实为「离地」。她指出成年人应有广阔的胸襟,去面对年轻人的批评。此外,他们应怀父母的心肠去看待这群年轻人,不单与他们同行,更是与他们一同抗争。

对比起2003年的七一游行,胡露茜留意到今次参与者的年龄下降。以往,参与游行的是成年人和大学生,今次则看见很多中学生独自走出来。这种趋势可追溯至几年前的「反国教游行」和「雨伞运动」等,逐渐累积一群关心社会的年轻人,令更多人投入参与社会运动。

2003年的游行议题较为复杂,当时除了反对「廿三条立法」,亦受到当时沙士后的经济状况影响。相反,今次的议题是较为单一,只是为了反对修订《逃犯条例》。胡露茜指出,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未来绝望,认为须亲自走出来重夺自己的未来。这反映今天年轻人的公民意识提升,他们不再只顾一己之利,而是重视社会的未来。纵然他们有惧怕,仍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参与抗争,这种敢于牺牲的精神,确实值得成年人学习。她庆幸有机会到现场与年轻人沟通,自己亦因此被转化。

她指出,从六月九日游行和六月十二日的抗争可见互联网的威力。比较2003年的七一游行,当时主要倚靠不同的组织和团体(如妇女团体、宗教组织、专业人士团体、工会、学生会等)作推动者,号召各界人士参与游行。反观是次组织过程全是自发,由网上联署至计划整个示威活动,所用的时间明显较过往短,而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至于教会应如何面对这样的时局,她借用了一位波兰神学家的三个观点:第一,坚守真相,拒绝政权的谎言。第二,与被压迫的人同行,让教会成为他们的避难所。第三,坚守和平非暴力的原则。教会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牧养年轻人,怎样教导他们回应社会的需要亦十分重要。她最后指,教会应走进社会,与民同在,才能活出基督的精神。她深信若耶稣身处在今天的社会,他会与人一同面对政府,亲身示範非暴力抗争。

本集重温:http://bit.ly/2FaDRdU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