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时代跨页

以爱抗争的属灵力量

「免于被掳的恐惧,同为这城求平安」祈祷会讲章
宣讲日期:2019年6月20日

经文:哥林多前书十三章1-13节
地点:循道衞理联合教会香港堂
讲员:赵崇明博士(香港神学院神学及历史科副教授)
(文章根据作者原稿及现场发言,由编者整理结合,未经作者过目。)

失去信望爱的香港

大概由二○○三年开始,到二○一四年的雨伞运动,直至最近的《逃犯条例》修订,这些历史事件都见证着香港人,不断失去了三样很重要的东西。

1. 失信

指的当然不是香港人没有信用,而是香港人失去了一样很宝贵的东西——信任╱信心,为何这么多香港人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特首与政府不断说,我们不清楚及误解,所以要不断解释,我们却不明白我们误解了什么。其实都是归结于不信任。因为香港人不信任内地的法律及司法制度,不信任真的有「阳光司法」,归根究柢是不信任中央政府,以致不信任特区政府、不信任特首、不信任……当然亦不见得政府信任自己的人民。由○三年开始,究竟是谁弄得整个社会分化、什至撕裂?是谁弄得成年人不信任年轻人,年轻人不信任成年人呢?

2. 失望

随着雨伞运动的落幕,近几年香港社会弥漫着的是迷失、郁闷、无奈、无助、失望的气氛。当市民感觉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不可以改变现状,就会变得愈来愈心淡,什至心死。哀莫大于心死。政府过去几个月强推《逃犯条例》修订,令香港人再次深深感受这种无力、无奈和失望的悲情。

3. 失爱

「送中条例」的提出,几个月来令到人心惶惶,反映了香港人内心充满恐惧、忧虑。我们不是做反,但都会恐惧。香港人恐惧北京政府会以言入罪,从此失去言论自由,恐惧会因为秋后算帐而被捕、恐惧未审先判、恐惧屈打成招、恐惧……就算身在香港示威的市民(包括年轻人),亦恐怕会被随便控以暴动罪名。人民对政府怀有这么多的恐惧,存在这样大的不信任。归根究柢,由于人民感觉不到在上位掌权者爱护子民的心,在我们的父母官的心目中,我们(尤其是一班抗争的年轻人)非常任性,对待任性的儿女,就应该用棍去打、去体罚,什至应该严刑峻法,「再搞事就拉去坐牢」。我们感受不到爱、感受不到恩慈、感受不到包容。

见证爱与和平的教会

面对这个历史的伤口╱破口,身处这个强权当道、歪曲真理、缺乏信望爱的社会当中,教会有什么可以做?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让香港人经历到在上帝里面仍然有信、望、爱。哥林多前书十三章13节提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最大的是爱,意思是爱已经包含及成全了信与盼望,哥林多前书十三章7节就是这样记载:「爱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弟兄姊妹,不单是我们,我想未信的人都会明白,事实上有爱存在的地方,就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有了信任,自然就会更加相信人,及相信人所做的事情。同样,只要有爱存在,就算外在环境如何困难和恶劣,我们仍然可以在困局中看见盼望。六月十六日有二百万人同心团结和平上街,终于让困局露出一线曙光,就是我们经验到的一个例子。本来是绝望的,六月九日游行前,有弟兄告诉我游行是没有实质作用的,但仍然要出来行,原因是只为了心安。在十六日我们便看到盼望。

站在信仰的角度来说,当然确信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神的爱,亦惟有道成肉身的爱,才能为世人带来真正的信与盼望。基督以自己的身体钉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堵塞破口,将两下合而为一(参弗二11-22)。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耶稣做了,并将他的使命交给教会。因此,教会正是被召要站在历史的伤口、破口上,宣讲和见证这个堵塞破口的爱与和平的福音。

在过去一段时间,让我很感恩和很感动的是,我看见今次很多教会都愿意出来站在弱势的人民的一边,为一些不公义的事情发声。以前在政治议题上较少或不发声的牧者及教会,今次都打破沉默,什至以宗派的名义表态。「让教会成为教会,成为真正的教会。」当然我们更加见到一班牧者和一群基督徒在示威区里,他们并非搞社会革命、冲击政府,而只是做回他们平时在教会里经常做的事——祈祷、唱诗、敬拜主、见证天国爱与和平的福音。我们真的见到「耶稣落咗嚟」,他跟香港市民同在,他跟香港市民同行。耶稣透过教会在这里,耶稣又亲自来到这里。我觉得今次是「爱」这个字,在两个星期内召唤一、二百万人出来。万众一心,为单一个议题示威抗议,因为我们爱香港这个城市、爱香港这个家。

六月十六日之后,虽然政府终于「暂缓」这条恶法,特首出来道歉,市民似乎小胜一个回合,我们都要为这些感恩。但弟兄姊妹,你们都心中有数,抗争其实未完结,因为政府依然不肯「撤回」《逃犯条例》修订,不肯收回将六月十二日的警民冲突定性为暴动,仍然不肯成立独立委员会去调查警方是否滥权及过度使用武力。更重要的是,事实上中共的威权管治并未停止,它会借着其他事件、其他政策随时卷土重来。我们抗争的道路依然是很漫长的。正因如此,我们更加要「以爱来作持久的抗争」。



如何以爱抗争?

1.「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林前十三6)

其中一样最令香港人反感的,就是政府口口声声说为台湾杀人案的死者和家属「彰显公义」,其实就是「摆人上枱」,利用受害者作为工具,达到掌权者某些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我们需要以爱抗争,对不公义的事情,对假仁假义、对语言伪术和谎言,说不。

2.「爱是恒久忍耐」(林前十三4)

由于这是一场持久的抗争,马拉松的长跑需要耐力,因此需要培育忍耐的属灵德性。真正的爱是恒久的,不是只流于三分钟热度,我们爱这个城市,爱其他的香港人,爱我们的年轻人。因此,我们需要孕育一份恒久忍耐的爱去作持久的抗争,去守护我们的城市,我们要将抗争的力量化成一种日常生活的政治践行,「同佢斗长命」。这里的资本不是指五十多岁、没多日子的我的命,而是年轻人的命。年轻人,请你们继续去抗争和去爱。

由恒久忍耐引申出来的,就是「等候」的属灵操练和灵性。等候不是没有行动,不是坐视不理,并非不去抗争。等候,只不过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行动:不以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政见、不以自己的情绪、不以自己的计算判断,也不以群众的意志作主导的行动。反而是承认三一上帝才是行动的主,这是一种寻求圣灵的带领和主导的行动。大家知道,维持治安、保护市民性命安危的警察执法行动,理应是听从上头命令、应是一个不由自主的行动,不可以单凭自己当下冲动的情绪反应,而急不及待地去行动和动用武力。当然他们上头所下的命令有可能是非常错的命令。我们作为基督的精兵,岂不是更应该只能等候及服从上帝的命令才行动,由他作主导吗?而且我们确信,我们上头的命令必然是善的。

3.「爱是不轻易发怒」(林前十三5)

这是第三种我们可以做的操练。留意经文的意思并非指完全不发怒,只是不轻易发怒。当六月九日一百万人在闷热天气下,「身水身汗」游行完约一个多小时,换来的消息就是在六月十二日就修例进行二读;当我们目睹警察用不适当的武力殴打手无寸铁的市民,却听到政府定性六月十二日的警民冲突是暴动;当我们听到特首在记者会上,除了「真诚道歉」四字之外,剩下的只是人肉录音机般空洞的官腔;当我们听到保安局局长以制服上没有位置,来解释「速龙小队」欠缺警员编号的原因时,真的「好嬲,火都嚟」!不可能不感到愤怒,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当你想愤怒,想破口大骂的时候,我建议你不妨考虑诵读诗篇中的咒诅诗,或以咒诅诗来祈祷。当黑暗掌权、敌人张牙舞爪的时候,上主容让诗人什至以充满「恶毒」言词来写的咒诅诗,让诗人表达郁结和愤怒的心情。诗篇中也有哀歌,充份表达受苦者在困苦绝望中向神发出的呼喊和申诉,什至有点怨天尤人的味道。

为何这么恶毒和充满困惑的作品,竟然在圣经正典之中出现?无非由于哀歌或咒诅诗,就是受苦者最真诚及深入内心深处的感受、伤痕祷告。上帝容让他们祈祷。内心的苦涩和怨愤必须要宣泄,否则会容易累积成为仇恨,何况咒诅诗正好反映人生的困境,以及人对公义对待的迫切渴求。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次诵读咒诅诗的时候,亦同时提醒我们面对一宗事实,就是无论加害者和受害者也可能成为暴力(尤其是语言暴力)的共犯。面对邪恶和不义,我们当然可以发怒,只是林前十三章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发怒,不可含怒到日落,不可将愤怒累积成仇恨。而且咒诅诗往往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打击恶人、审判恶人、惩罚恶人,计算人的恶的工作,交由上帝来做,「上帝有分数」。上帝没有叫我们以「公义」为名,替天行道,这不是上帝给我们的召命。惟有以「不轻易发怒的爱」来抗争,才容易成为具备属灵上道德力量的一种非暴力和平抗争。

结语

最后,我想用启示录廿一章3-5节一段描述新天新地的经文作结束:「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要作他们的神。他要抹去他们的一切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先前的事都过去了,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说:『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先前的事都会过去,是上帝,不是我们,会将一切更新。我盼望我刚才读的这段经文,留在大家的心中。

 (摄影:郑乐天)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