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特寫

暗夜中的陪伴者
專訪反送中輔導義工

【時代論壇訊】「當他經歷傷心時,你跟他說:『無野嘅!』,就像在寒冷的冬天時,你脫去他的衣服一樣。」黃瀚之是一名多年從事熱線義工的教育工作者,亦是一名信徒。他認為每人都可作身邊人的聆聽者,陪伴他們,疏理其想法和感受,不應否認其感受。同時他建議大家需要開放自己去留意另一方的聲音。

近日香港發生數宗自殺個案,有青年抗爭者因「反送中」而輕生,引來香港極大反應。黃瀚之認為港人十分關注此事,亦對抗爭者的離去感到可惜,但擔心隨之而來產生仿效的現象。「將有更多人反思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是否能做更多,甚至會思考死亡會否是個方法,能帶來一些訊息給社會。」不少人稱自殺身亡的青年人為「烈士」或「義士」,黃瀚之認為這種稱呼會簡化了自殺者走上這路的背後原因、整個經歷故事和來龍去脈,而忽視離開背後的眾多影響因素,難以作出判斷。「當一個動作受到讚揚的時候,其實都會鼓勵同樣動作再出現。」

通過祈禱,黃瀚之找到自己不同的崗位。他亦會反思:「我自己的社交媒體,能否帶來正面影響予身邊的人呢?我會選擇轉載一些甚麼資訊,令身邊的人更加了解正在發生的事呢?」他說,媒體或局限我們只了解單邊的資訊,忘記了可以有另一種心態。

黃瀚之又提到,坊間的心靈加油站,作用主要是去聆聽身邊人的分享,「與其說是輔導,我未必會稱之為輔導。」他認為,輔導可能涉及一個專業。「陪伴是最主要的角色。專業人士未必能夠每時每刻都陪到你,但我們作為(他)身邊的人、身邊的朋友,未必需要說話,好簡單去陪伴,讓他知道當自己不快樂時、在哭泣時、是有人在的。這角色是專業人士無可取替的。」

反思自己的工作,黃瀚之認為他其實不是幫一個人去解決問題。一通半小時至一小時的通話,未必能夠帶來解決方案,然而致電者有機會被聆聽,被人了解自己內心的愁煩和掙扎,是很重要。他發現對於兩類年輕人,熱線發揮的作用尤其大:一是家人與自己立場有別的年輕人;一是基於身份不便、不想與認識的人溝通的年輕人。他們希望能與人傾訴,卻不知找誰。作為十分重要的同行、聆聽的角色,黃瀚之在過程中幫助年輕人整理自己的意向、想法。

當身邊充斥不同人、不同媒體的資訊,需要幫他疏理自己想法,更清晰地思考。黃瀚之亦發現不少關注此事的中學生,無法停止地閱讀不同媒體的資訊。而且在運動繼續進行時,又開始失去方向。

黃瀚之坦言:「都會傷心,都會想喊,這是代表你關心這件事而產生的情緒,不需要去抹殺,我地習慣見到人喊嗰時就會叫人唔好喊,其實就喺佢身邊,畀佢喊,就已經好好。」他從經文中獲提醒,「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鹼上倒醋。」(箴廿五20)他指出作為信徒,需要活出一份同理心,不應否認對方的感受,說「其實冇嘢嘅」;亦多反思自己能否聽到另一方的聲音,在對方立場思考此事。

黃瀚之(攝於「陪著你嘔——情緒關顧的同行之道」工作坊,受訪者提供)


「反送中」情緒支援:
(1) 教會團體提供之服務
(2) 社聯整理資料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請選擇:💳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