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喚醒良知闖新路
教堂鐘聲為我城

廿多間本地教堂響應一位信徒的呼籲,計劃於九月一日下午一時同步敲響鐘聲,意圖在現今緊張局勢裡喚醒社會人心與良知。傳統的教堂鐘聲,既為按時召喚信徒參與敬拜,也有傳揚信息到遠方的功能,或是喜慶,或是哀悼。個別地區的教堂鐘聲,還跟當地社會的重要歷史事件連上關係。經歷數月的動盪,香港接受了一場全民覺醒的洗禮,深入社區;接二連三的百萬人遊行,回復不了昔日的沉睡狀態。我們實在盼望教堂的鐘聲能敲醒人心,無分崗位,以人性的光明面,來為香港尋出路,對抗黑暗張狂——這黑暗不是非我族類的敵我標籤,而是人心戰場上的陰霾勢力。

一、以「真.讓步」換取緩和空間——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週末邀請各方社會賢達商討共建溝通平台,據報多人要求她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以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她未有回應。另一邊廂,政府一直對民間五大訴求愛理不理,七二一元朗恐襲被控者稀、警黑合作疑雲未消;因此抗爭者武力不斷升級,而警方行動愈加強力,有時又有失控表現(例如以槍指向記者,以腳踢低試圖緩和對立、阻止慘劇的市民)。面對施壓與反抗陷入惡性循環難分先後之際,任何對大家都公平的讓步機會,簡單至雙方同步撤回「曱甴」、「狗」等非人化貶稱,均對於防止慘劇發生非常重要。而對於有能力以更換一句修辭(以「撤回」取代意義相同的「壽終正寢」)來獲取緩和空間的特區首長來說,這更是應有之義。問題是涉事各方如何戰勝人性的陰暗與軟弱,願意選取光明的一步。

二、以「和理非」堅持關注事態——香港今天的危機,既是出於行政機關的獨斷、立法機關議席分配及程序運作的不公,更是源自內地「全面管治權」的無限延伸,還要考慮中美經貿與政治博弈的空間;這些因素,有部份甚至不是香港這小城接近八百萬市民能夠從根本改變。然而,從長遠角度而言,香港社會要有自我修復的能力,面對未來更強大的挑戰,這城的居民就要維持一股暴力也不能遏止的道德勇氣以及關愛憐憫。無論是早前的百萬人遊行,抑或貫通港九新界的「香港之路」人鏈,所表現出來的正正就是這股民氣。仇恨滋長敵我意識,卻終究會斷送愛的空間,後者才是大眾團結「不割蓆」的社會心理基礎。有心以和平理性非暴力方式促使香港進步維持自身活力與核心價值的朋友,務必要繼續以最大力度維持對現今香港事態的關注。若當政者繼續沉醉於自我建設的「同溫層」漠視真民意,視己猶如昔日的殖民地官員,我們的關注和表態就更要持之以恆。

三、以「信望愛」領略上主心意——歷史的最後一筆,是由上主來書寫,基督徒不難明白。然而在蜿蜒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實在常常無法看清前路曲折將帶我們往何處。作為歷史裡的滄海一粟,我們要惦記的是上主從沒撇棄;浪濤中能抓住的,是那讓生命指向上主信實的信望愛;就像那足以傳遍千里的教堂鐘聲,警醒我們舉心向上主,思念上主對這城的歷史心意,一如百多年前一位在港宣教士的洞察與呼聲:「維多利亞城愈來愈繁榮,將會成為各種重大變革的根源,在香港的正或邪,都會以倍數增加,如果香港是腐敗的話,它的影響將既深且遠。這個城市應要走另一個方向,我們應將它推向另一個方向。」(裨治文[Elijah C. Bridgman],美部會宣教士,1844)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