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日新聞

特寫

《懶系基督徒》
嘻笑怒罵揭示教會問題

近年來網絡多以「佛系」、「離地」來形容那些看淡一切、口裡承認、心裡相信,不吃人間煙火的人或信徒。本身是基督教信望愛堂傳道人的「懶鬼KK」創作了一個新詞——「懶系」來形容教會那些虛偽、不停用屬靈字眼、不思考生活與信仰、人云亦云的信徒教牧。最近KK與其教會弟兄「懶鬼漫畫部同事s」出版《懶系基督徒的20個盲動基因》,以漫畫展露和諷刺教會的問題。

那些年,我們一起搞錯晒的信仰……

早於二〇一六年初「魚蛋革命」,當時KK教會較少討論社會時事和就事情發表意見,因此教會幾位弟兄開設了懶鬼神學FB page。專頁主要上載他們Live影片和錄音,討論政治議題、社會文化和聖經,嘗試整合社會時事與信仰,但網上收看率卻很低。後來KK加入團隊,建議把FB page關注點轉為談論教會現象,從釋經角度反思信仰與生活。得知早前楊牧谷牧師及曾思瀚博士曾用類似的方法剖釋聖經,分別出版《壞鬼神學》和《壞鬼釋經》,KK和懶鬼漫畫部同事s另覓新路,用漫畫為噱頭,以較地道寫法和嘻笑怒罵的方式揭示教會光怪陸離的事,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現在懶鬼神學FB page亦會上載一些諷刺時弊的漫畫及插圖,獲得不少人讚好。

KK對記者強調釋經的重要,他分享有一次教會有位外來講員在崇拜講道時指「民主有時都不太好」,舉了彼拉多讓民眾選擇釋放強盜巴拉巴還是釘死耶穌為例,講員指因民主令耶穌死亡,事後KK說有很多年輕信徒立刻上前問他,質疑聖經是否真的表達這個意思。KK擔心有些信徒教牧想表達自己的論述,只抽取部份經文解讀,但對前文後理、經文的時代背景、當時語境卻不了解。因此,透過出版《懶系基督徒的20個盲動基因》,KK希望提供一些釋經方法給大家,以免大家解錯經,搞錯信仰。

除了吸引年輕信徒外,KK也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教會管理層及年長弟兄姊妹,深入了解教會現象及當中一些死守傳統的事。KK說,書內就有一位虛構人物——「高傲,但宅心仁厚;低調,但受萬人景仰」的「鬍鬚教主」,象徵那些擁有較多話語權、較為固執的年長教會管理層,他們可能不自知又或潛移默化地建立了一套方法去整合信仰及生活。如書內的第一個故事〈再嘈,停你事奉!〉提到,教會有信徒違反教會紀律(如與未信者談戀愛、婚姻出現問題):

鬍鬚教主:「聽講阿邊個最近婚姻出現問題,我建議停佢事奉崗位一年,免得佢玷污聖工!」
KK:「既然睇到佢咁evil,咁應該要停埋佢十一奉獻先啱喎!」
鬍鬚教主:……(鬍鬚教主立刻打了KK一下耳光)
鬍鬚教主:「作死呀!停佢十一奉獻?!佢搵幾十萬一個月㗎!」

KK質疑教會是否應建立信徒,不只以暫停教會事奉當作懲罰,同時卻沒暫停他的十一奉獻。KK亦懷疑停事奉是「潛意識懶鬼神學上腦」的後果,但其實那是來自聖經「分別為聖」的觀念,擔心弟兄姊妹接收了一些「懶鬼」思考。

(圖片取自懶鬼神學FB專頁)

勿做懶系基督徒

他觀察到教會年長與年輕兩代之間有代溝,年長信徒不太明白年輕人,例如他們認為看聖經時用實體版會較有味道,而年輕一代則慣用手機版聖經;甚或最近「反送中」事件,年長的眼中只看見暴力行為,不明白年輕人為何要很遲回家。

書中取材都是KK在教會及生活上經歷的事。他提到書內另一個比較深刻的故事〈穿西裝的不一定是高層〉,想藉此表達教會領袖也可能有人心詭詐的一面。有一次KK乘搭港鐵時,旁邊一位穿西裝的男士翹起了腳坐在他的旁邊,他邀請那位男士放下腳,但對方不肯。後來KK認得他是某堂會著名的牧師,於是再發出邀請:「牧師,唔好意思,請問可唔可以放低你隻腳呢?」其後那牧師才尷尬地,極速放下腳,行為開始變得謹慎。要避免成為這種「懶系基督徒」,KK建議大家思考生活與聖經如何接軌,而信徒無論在甚麼情況下,行事為人都要做好榜樣。

眼見教會出現一些問題、瑕疵,為何還要留在教會牧養?KK坦言也曾想過離開,不過他強調沒有教會是完美的,縱使離開了,另一間教會亦有問題,總會有「懶系基督徒」。而且他覺得離開可能會帶來更大破壞,因離開代表有另一位新傳道來牧養教會,弟兄姊妹和新牧者便需時間適應;也可能那牧者會覺得磨合不到而離開,這反而形成了惡性循環。「愛是很冒險的,情況就像一對情侶拍拖,相處得愈長,愈會知道對方的缺點……一愛就會有很多情感上的牽扯……選擇愛,不離開也等於不斷冒險。」KK說教會也在接納他,也是很冒險的,但就是在遷就和包容中一起走這條相愛的路。

採訪後記:雖然KK自稱為懶鬼,但據記者觀察的他完全不是懶人,用心預備每題訪問題目。他返了教會約三十年,但他給記者的感覺仍然很年輕,與時代很接軌。書內最後有一部份描述KK縱使在牧養工作上有氣餒,但他因著教會還有值得去付出和奮鬥的人和事而留下。記者曾聽過不同人離開堂會的原因,但這次採訪後,從他身上看到的,是一位傳道人對教會的堅持和愛。

「時:」

【每日新聞】
華豐大廈三級火 災民面臨即時生活困難
區內教會網絡、機構籲公眾伸出援手

採訪:麥嘉殷、林倩恆

【聚會報道】
分享會談異中求同
陳謳明指政府市民不願彼此聆聽

採訪:林倩恆
  • 頭版專題
  • 【1912期.頭版專題】
    以哈戰事裡的
    民間和平努力

    報道:老旭暉 羅民威
  • 社評
  • 【1912期.社評】
    「執笠群組」與今天社媒生態

    時代論壇
  • 國際
  • 【情牽一線】
    曼城.德國.香港

    蔡錦圖
  • 文化
  • 【焦點藝評】
    《填詞L》
    限制中尋找出路

    鄭潔明
    更多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