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逃犯条例》修订所引发的连串冲突,数月来令社会躁动不安,教会在牧养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连教会及教会领袖要扮演什么角色,也成为争议焦点。毋庸置疑,此刻香港教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到底教会有否发生「撕裂」?这场社会运动对教会有何影响?对教牧同工来说,感到最大的压力又是什么?面对当前处境有没有解决「良方」?读神学或会涉猎其他国家、文化、时代的信仰反思及神学着作,但此刻我们需要从处境出发,较全面地认识教会所面对的难题。
为了更适切回应教会需要,福音证主协会、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及领导力培训学院正进行一项关于「反修例与教会牧养」的研究调查,期望能初步呈现教会现时的处境、同工的个人状况,及教会未来面对的挑战。
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透过焦点小组(focus group)的形式,了解教牧同工面对时局的实况。讨论範围包括教会处境、同工个人状况及未来挑战等。我们又透过网上问卷调查,以了解信徒对教会的回应,是否合乎他们的期望。透过是项研究,期望能发现堂会所面对的实际牧养处境,并提出可应对的策略方向。
二○一九年九月组成了九个焦点小组,共邀请到四十四位来自不同堂会的牧者参与。获邀参与讨论的教牧同工没有身份与职份的限制,所代表的宗派也是随机的。至于堂会的规模,平均聚会人数在二百五十人以下的占了一半,人数最少的有少于一百人,也有接近一千八百人的大型堂会。而十月开始,我们更推出网上问卷调查,邀请非教牧同工回应。
我们明白现在每周都有新的变化,上个月的观感跟这个月或许已有不同,但由于信徒群体对教会有所期望,希望本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客观事实。
以下是焦点小组所呈现的部份现象:
教会现时处境
1. 大部份受访教会的会友都包含不同政见者,有选择不表态的、有选择要求牧者支持自己观点的,也有表示明白牧者难处,不期望教会支持的。
2. 在二○一四年雨伞运动中曾出现争议或撕裂的教会,由于汲取了当时的经验,在这段时间,教会中的不同政见者仍能保持良好关系,彼此尊重。
3. 教会所在地区曾否遇上冲突,对教会采取哪种社区策略也有影响。是否开放堂会?如何开放?同工之间也有讨论这类问题,只是若信徒与教牧的意见不同,出现争议的机会便较多。
4. 牧者与信徒的个人关系,会直接影响异见者是否离开教会,或会否直接对教会/牧者的立场表达不满。
牧者个人状况
1. 牧养难题包括:情绪治疗、两代不同政见的家庭问题等,当中如何牧养异见者是普遍的难题。牧养是教牧同工的基本使命与责任,而时局的变化,反映了神学院的装备未能应付当前需要。不少同工表示无奈、无力、无语。
2. 教牧同工的压力,来自不同政见者直接或间接要求站在自己一方;同工团队内政见相异也造成一定的压力。讲道是另一个压力来源,因信息会被评为「离地」、「偏颇」、「激进」,什至包含「政治隐喻」。
3. 専责青年人事工的同工,压力有来自家长的,也有来自教牧与长执的。曾在前线观察、或曾接触参与示威的年轻人的同工,虽有不同看法,但仍表示理解。
未来的挑战
1. 面对未来,同工表示,该如何表达盼望、移民的考虑、教会牧养模式的转变,什至对外及本地宣教模式等,都是需要多加反思的课题。
2. 对政教关系的理解各有不同。不是不同宗派有不同的神学论述,而是同一宗派之内,牧者之间及信徒之间也有不同理解,这直接影响教会如何在社会事件中定位。
上述只是部份重点。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对教会来说,「反修例」所引发的问题是全新的经验。同一宗派、同一规模、同一地区的教会面对的问题都不同;同工的取态、信徒领袖的立场、彼此的关系都影响着教会的状况。往后,研究团队会就着当中的发现,逐一分析相关议题,反思信仰实践,共寻出路。
(「反修例」与教会牧养情况研究系列文章之一。作者为福音证主协会副总干事〔培训〕、伯特利神学院城市事工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