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时代跨页

水浸眼眉,未来有救?
实践关爱受造世界的福音

气候变化一直是困扰全球的严峻问题。最近美国「气候中心」(Climate Central)在期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增温令水灾恶化,到二○五○年时有多达三亿人聚居的沿岸区域每年都会受到洪水威胁。他们根据人工智能技术作新的数码模型推演,本港面对水浸威胁的地区範围亦会大幅增加,新界西北为重灾区,当中赤鱲角机场、西九等更面临被淹没风险,反映环保工作刻不容缓。据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研究教授刘雅章于《明报》有关访问提及,新模型是采用更精密的地势资料,他相信预测会较旧模型更准确,研究反映本港面对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严峻。

日前在港举行洛桑运动「关爱受造世界与福音香港会议」,邀请了专研生态神学的美国惠特沃思大学(Whitworth University)副教授穆尔(Dr. Jonathan Moo)分享,亦邀请四位本地关注教牧与环保工作者作回应,思考关爱受造世界与福音的连系。本报亦访问一些本港环保工作的在地实践。


红色地方为经美国「气候中心」最新的数码模型推演后,预测于2050年香港会遭受水浸的地域。(Map via Climate Central)

穆尔于九月三十日下午及晚上分别担任两场公开讲座「门徒生命与关爱受造世界」与「一同叹息迎向更新」的主讲员。前者的回应讲员由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牧师及施达基金会总干事邝伟文博士担任,后者则邀请了中国神学研究院副教务长黄国维博士及中国布道会尖沙咀迦南堂主任关浩然牧师回应。

穆尔:圣经并无提及世界只为人类创造

穆尔在两场讲座中提及,万物之间都有相互联系的和谐与美丽,在圣经中有明确讲述上帝对受造世界的看法,就如创世记多次提到,上帝认为他的创造是美好的。基督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很不同的地方,就是基督教并非只强调他世,也重视今世以及物质世界的重要性,什至相信物质世界是神的创造,能够荣耀神。他引用诗篇第一百○四篇指,这个世界是所有被造物的家,是人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共有;上帝亦关爱人类及其他受造物。

穆尔认为圣经并没有提倡一种说法:任何有关世界的创造只是为了人类。他认为世界的存在都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人类的角色只是帮上帝管理这个地方。人类其实并非如我们一般所认知的那样重要,什至没有人类专属的创造日,因在创造人类那天也创造了牲畜、昆虫、野兽等;而滋养众多的也不只是人类,也包括鱼和飞鸟。虽然人类有一定独特之处,如拥有上帝的形象,可以管理万物,但这并不应成为人类对世界为所欲为的理由。穆尔强调,正因人类拥有大地管家的身份,更有责任去借爱护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来作事奉。

穆尔指出人类对地球以及环境的肆意破坏,「人类的存在可以是破坏性的」,因为近数百年人口的大幅度上升,人类需要消耗更多资源以获得食物及住所,从而导致许多生态及环保问题,包括过度砍伐及过度捕鱼,以致不同物种绝种,以及全球暖化、极端气候引致的水灾、饥荒及难民问题等。「如果我们是爱邻舍、爱上帝创造的人,为什么会容许这些事情的发生?」他指,耶稣道成肉身,钉在十架而死的意义,为的就是拯救万物,为世界带来新的希望。穆尔呼吁,基督徒可以做的是帮助「气候难民」,尤其是帮助贫困国家面对气候灾难,以及减少购买我们不需要的物品、减少吃肉、支持对环境及员工友善的公司等,从而活出拥有上帝样式的信仰生命。


穆尔

胡志伟:教会应重视宣讲环保工作

由于是次活动与洛桑运动有关,胡志伟在回应时提及二○一○年第三届洛桑大会的《开普敦承诺》(The Cape Town Commitment)中,指出福音是包括对上帝受造之物的好消息,他认为华人教会应对这份承诺作出仔细反思。据他对本港大型宗派的调查,只有香港圣公会教省把关爱受造物置于其宗派的使命宣言中,在该会的五大使命宣言中,第五点提及「致力保护受造物的整全性,维护地球的生命」,指出该会的教会、学校及社福单位,有开办不同类型富环保意识的活动及教育。胡志伟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其他教会仿效。

胡志伟呼吁信徒可在閒时多到本港的郊野公园,「因为在这些地方不会有警察放催泪烟,可以更好享受大自然。」他指近月社会的示威与「行街活动」,也见过有人自发在现场收拾胶樽与废物回收,反映香港人在抗争亦不忘记尽大地管家的责任。胡志伟亦强调宣讲环保工作的重要,他引用瑞典少女通贝里(Greta Thunberg)公开批评各国领袖在气候问题上「走数」,把年轻人对环保与地球将来的重视,以及对当权者忽视环保工作的绝望情绪搬上国际舞台,成功引起关注。他认为教会亦应对关爱受造世界有这种「宣讲」的责任。最后他引用社运歌曲〈愿荣光归香港〉的首句「何以这土地泪在流」,认为「愿荣光可归予地球」,土地亦在为人类的污染叹息,信徒与教会有责任守护环境与地土。


胡志伟

邝伟文:关注环保等同服侍穷人

邝伟文在回应中则提及关爱受造世界与贫穷的关系。他指世界各国致力发展经济,在工业、科技不断消耗能源而追求增长,目的是追求人类的舒适与方便。然而,他认为过度发展带来气候变化问题,实际是把地球推向贫穷。邝伟文引用有科学家的相关研究,指当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2°C,就会带来因环境灾害而约15%GDP的经济损失;而每升高3°C,全球便会承受约25%GDP的经济损失。「试想想二十世纪初美国大萧条也只是25%的经济损失,即是日后气温升高2°C,世界各国就要经历如美国大萧条般的伤害。」邝伟文称这是「气候贫穷」。更什的是,国家之间的富裕差距也影响气候贫穷的严重程度,「一些富裕国家如挪威、加拿大,一般都较少和较慢承受因气候变化的影响;但在一些贫穷国家如苏丹、印度等,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经济破坏,如水灾、风灾就变得十分明显,结果只令到这国家愈加贫穷。」

「很多人认为信仰要服侍贫穷人,却从来没想到关注环保是与贫穷有关。」邝伟文认为教会可扩阔我们的福音观念,包括从文化上调节我们惯于在急速节奏生活的步伐,减低对舒适与方便生活的依赖。他指其实我们生活上有许多东西不是必要(needs),只是因渴望(wants)而买。从个人生活上节约自己的购物欲是可行的做法。另外,他指出应调节我们日常的时间观念,不是被主流文化所形塑、认为要追求效率指标;学习慢下来生活,也能减低我们追求方便的意欲。邝伟文指这些都是跨越主流文化的服事,是另类的福音实践。


大会设有工作坊,不同基督教保育机构推介其事工及环保理念。 

黄国维:不应把受造世界当作即弃纸巾

曾任职环境顾问、现为神学院教授的黄国维在回应部份提到,穆尔提醒信徒有关上帝对创造物的爱,并不只是针对人类,而是指向所有受造物。同时,他指出在华人教会的信仰观中,常有一种对他世的倾向,从而贬低了物质世界与上帝创造世界的意义,他谓之「毁灭性的终末观」。黄国维指,有人认为「如果上帝觉得世界是如此美好,那为什么要毁灭她?」他认为圣经所提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毁灭受造世界,而是要更新及炼净,就如挪亚时代上帝也不是用洪水毁灭世界,而是用洪水审判世界。他又指基督道成肉身不是没有肉身的灵魂,在受难复活之后也没有造一个新的身体,而是更新一个被毁的肉身。这些都反映了神没有看轻物质世界。

黄国维认为,有人将不爱护神创造的世界合理化成为「不贪爱世界」,他批评这是不负责任,将受造世界当作即弃纸巾一样,自己享受后就将后果留给下一代。黄国维重申,我们是有生命气息的活物,不是没有身体的灵魂;基督徒也不应跟随消费主义,以金钱或消费能力去定义人,也不应以物质或美食作为对自己的安慰或奖励。他提醒,基督徒应成为世界的光,不只在教会内,在生活上细节的选择也应参考福音的教导。


黄国维
 

关浩然:环保在社会层面改变必涉及政治

关浩然在回应部份指指,穆尔的分享重新将基督教由人类中心转为受造世界中心,闸述受造世界在圣经中的位置,讲述受造世界彰显上帝的荣耀,重申人类是受造世界的一部份,与其他受造生命是邻舍。而且,他提到上帝透过道成肉身,重新肯定了受造世界的好,借基督的神人二性令受造世界更新得救。因为上帝的恩典与拣选,使人在万物中有自己的角色,信徒必须有集体行动去回应自己在受造世界中的角色。

关浩然认为,除了穆尔提到的一些个人生命的转变外,环保在社会层面的改变也十分重要,而要达到社会的改变必须涉及政治。他认为在华人教会中大多人认为行动上应以个人名义进行,如在早前常见教会内的「一群XX人」的联署出现后,不少教会立即割席,指这些人不代表教会立场等。他认为,有时个人的力量太微小,而宗派又有许多顾忌时,「一群XX人」正是一种新的力量。关浩然指,如果教会不想依靠政府,而要用自己的力量行动时,或者可以考虑联合其他宗教或社会群体合作。

关浩然

是次会议的源起,是在二○一七年于台北新竹区举行洛桑运动东亚谘询会议后,有份出席的本港教牧与环保工作者,决定筹组在香港举办首次同类型的基督徒环保会议,主办机构为中国神学研究院、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新福事工协会及施达基金会。整场会议假中国神学研究院举行,两场公开讲座出席人数各为一百多人。原订大会在十月一日早上举行实地考察环节,但筹委会以近月社会动盪及十一国庆日有不同公众活动而取消,并把原订下午的大会工作坊及崇拜环节提早至上午举行。


深耕细作 在地公民教育

港环保组织多方面与企业合作进行减废

要把关爱受造世界与福音的理念具体在地化实践,除了有赖市民的自发参与外,近年有香港环保组织开始留意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世界绿色组织」(WGO)创办人及行政总裁、本身是基督徒的余远骋博士,接受本报专访时分享有关该机构回收胶樽、融资合作等与商贸合作的经验,给予本地进行环保工作的信徒与组织更多的思考与想像。

WGO自今年开始与本地饮品公司合作,在全港十八区的商场、屋苑、大学等设置收集箱,市民透过回收每个容量三百三十毫升至两公升的胶樽,都可以获得八达通两毫子回赠,每日上限为十元。每部收集机可储存最多五百个胶樽,然后由政府认可的回收商处理。余远骋指两毫子的回赠价是透过市场调查所得的,希望增加市民主动回收胶樽的意欲;在联络企业合作方面,他指一般大企业也很乐意支持这些回赠计划,能配合他们重视社会企业责任(coope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需求。此外,WGO亦有主动组织人手落区进行回收胶樽,希望在接触市民时作公民教育,「例如教导市民在送上回收樽时需先冲水洗干净,这点是平常很多市民都不会留意,结果很容易使整个回收箱的樽弄脏而难以回收。」余远骋指他们在全港约二百个点的落区回收计划仍在进行中,希望最终能回收二十万个胶樽。

余远骋又认为「绿色融资」可以是未来香港企业思考如何与环保组织合作的方向。在十月十七至十八日,WGO与另一组织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共同主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融资及可持续投资」国际会议,是在港首次举办同类型的活动,超过四百人出席。余远骋指地区层面的环保工作,一般需要资金去进行大型基建、研发绿色科技,以往多由公营机关负担,但发现难以负荷。近年外国开始把一些环保项目与私营企业作融资工作,借基金投资为地区性的环保工作注入资金,而这做法在本港相对较为陌生。他指是次会议目标是本港及内地,以致整个亚洲地区的企业,都能更多认识公私营协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他透露,一些本地企业如银行、投资基金、会计师楼均有参与是次会议,希望日后能有更多项目合作空间。

WGO又在九月廿二日公布一个有关港人步行习惯的调查发布会,指出港人在五分钟或以下车程而选择乘车不步行的受访者比例,由22%升至31%,有八成受访者因赶时间或节省时间,会选择短途交通工具而不步行。余远骋指步行有助减低都市的碳排放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引,每日步行半小时或一万步亦有助保持身体健康。因本港的地理环境所限,建设步行城市会比外国的「单车城市」的效果更理想。因此WGO曾向政府提交意见,在市区重建的城市规划时,增加更多步行径。他指如「起动九龙东」的重建规划时便有这类步行径的设计,希望增加市民日常在区内步行的意欲。是次调查由WGO委托研究中心进行,共有五百名市民受访。

图:世界绿色组织专页


「气候变化融资及可持续投资」国际会议开幕,右四为余远聘。(图片由WGO提供)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