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頭版專題

香港人的催淚日常

反修例風波持續至今已有五個月,多區衝突持續,警方已共施放逾萬枚的催淚彈驅散群眾。催淚彈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接觸,情況甚至被形容為「催淚彈放題」。最近有在衝突現場的記者稱患上「氯痤瘡」——人體積存高濃度二噁英的表癥;亦有催淚煙吹進民居、學校,市民出現肚瀉、皮膚敏感癥狀等。催淚煙肆虐全港,帶來怎樣的公共衞生危機?假若接觸到催淚煙,應怎樣做?教會群體怎樣在其中與人同行?

今期,兩位牧師楊軍及潘玉娟與我們分享個人及堂會應對經驗,公共衞生學者鍾一諾則講解催淚彈的基本成份及對社會的影響。神學老師白德培藉基督教面對中世紀歐洲黑死病的歷史資源,勉勵教會思考自身角色。

本文只供訂戶閱讀, 請先訂閱登入

守護自由空間,請付費訂閱《時代論壇》。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