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動盪香港的聖誕歌聲

二千年前某個晚上,在伯利恆的星空下,一批天使向牧羊人報以大喜的信息,指向大衛的城一個馬槽裡那剛剛誕生的救主基督。隨後,大隊天兵同天使讚美神:「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牧羊人按指引見過耶穌,滿心讚美神,也將這事傳揚開去。(路二8-20)

時至今日,在每年的聖誕節前夕,同一份的天使報信情懷,仍然得見於街頭巷尾信徒教牧的聖誕歌聲之中,既縷述昔日耶穌道成肉身降生成人的事蹟,也藉著歌聲在社區裡體現出「以馬內利」的精神——神與人同在(這也是耶穌名字的意涵,參太一23)。

當不同年代的教會詩歌,在平安夜的報佳音活動裡,於公共空間隨風飄揚,甚至吸引坊眾和應齊唱,這既是教會詩歌傳統的承先啟後,亦成為今天最為草根(street-level)的宗教自由表徵。信徒教牧甚至不需要強大的組織、昂貴的音響設備,只要兩三個人自發奉主的名,擺上禱告的心,齊聲頌唱,都可以做到相同的報信果效,體現同一份的宗教情操。教會的報佳音活動,從來不限於形式與規模,能否在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期,藉著暗夜歌聲將信仰的種籽散佈到世人心裡,才是重點。

昔日的巴勒斯坦地區,雖然置身「羅馬平安」(Pax Romana)的強大軍力之下,但仍然凶險難測;伯利恆全境兩歲以下嬰孩被希律傀儡政權殺掉的惡行,至今仍透過聖經廣為流傳(太二13-18)。今天,香港時局並不比二千年前的巴勒斯坦地區凶險,但經歷半年動盪,暗夜待黎明;基督信仰裡的信、望、愛,既使心靈得安撫,更為前行添力量。信徒教牧在報佳音之時,無論選擇甚麼詩歌曲目——或是表達全地讚美上主之情,或點出神與人同在的可貴,或是映照人心底裡對和平公義之主的企盼——總會衷心期望,更多的坊眾會因為這些詩歌,不讓心靈單單聚焦於今天的困難、哀傷和憤怒,明白到走向未來的信心與盼望之所依,不在乎一地一城由甚麼強權所支配,而在乎那從神而來的愛與公義。倘若更多的人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反躬自省,更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我們就更能體驗「神與人同在」的真意。耶穌基督是教會的元首,更是那掌王權之主,祂的國永無窮盡。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賽九6)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