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反修例与教会牧养」研究
大多受访教牧感伤心无力 讲道处两难

反修例运动持续半年,怎样影响教会牧养工作?教牧同工面对什么压力?信徒对教会回应有何期望?有机构早前进行了「反修例与教会牧养」研究调查,分别以焦点小组形式与数十位教牧访谈,及以网上问卷接触近四千名信徒,了解他们的看法。研究发现,大多受访教牧对社会事件感到伤心和无力,而且在讲道上感到两难。受访信徒对所属教会期望和实际回应落差最大的项目,则是「在游行或示威时开放教会作休息站」的议题。研究的发布会上,亦邀请了牧者及学者探讨反修例事件对教会牧养、同工情绪及香港教会未来的影响。

会上,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总监陈敏斯教授阐述研究结果及初步分析。第一阶段的焦点小组访谈在去年九月举行,有四十四位来自不同宗派、堂会规模各异的教牧参与。从访谈中,他们观察到,愈积极回应二○一四年的雨伞运动的堂会,面对今次反修例运动的回应也愈完善和成熟。例如,有堂会在伞运后已推动阅读有关政教关系的书籍,对相关课题已有思考,今次的冲击便较少;此外,因着伞运的经验,弟兄姊妹都大概知道不同肢体的立场,懂得以关系为基础,较少与不同政见的弟兄姊妹讨论。

调查团队在首阶段焦点小组的报告中,提出教会回应事件的四个现象和主题,包括:

一、讲台教导与信徒反应——大部份教牧在讲道上感到两难,会小心用词或尽量不谈及社会事件,有教牧什至提及游行资讯都会被认为有问题,往往讲道后会有人找自己「倾计」。

二、开放堂会的考虑与争议——不少教牧都希望回应需要而开放教会,但法律上的考虑和弟兄姊妹的反应都不容易处理。什至有教牧反映有会友说如开放堂会便会报警,也有教会因而被传媒报道及抹黑,故带来压力。因此陈敏斯认为开放堂会与否,难以一概而论。

三、不同政见下的牧养与沟通——不少受访教牧都希望多与不同政见的肢体作沟通,也希望缔造不同立场肢体交流的空间,并了解他们的生命现况。

四、信仰反思、祷告及属灵操练——教会更多举办祈祷会、静观及属灵操练,并相信这是正确的方向。


陈敏斯

讲道中增加受苦及盼望信息

陈敏斯亦提及对教牧同工个人状况的观察,指大多受访教牧都对反修例事件感到无力和伤心,却对是否表达立场和抒发个人情感感到顾虑。有曾在社交媒体道出个人立场的教牧同工表示,自己在教会尽量持平,不把个人立场带进讲道及牧养,但仍会收到不少投诉及提醒。不少教牧也曾面对情绪及质疑上帝的问题,但没有太多表达个人需要的渠道。「有牧师是『黄色』的,但也是要不断牧养警察的肢体……我觉得这是『道成肉身』,虽然是不同意见,但都要放下,继续他的牧养工作。」

焦点小组中,受访教牧亦谈及要为未来十年教会空间可能逐渐压缩作准备,认为香港教会需要考虑采纳内地家庭教会发展模式,陈敏斯形容就如社运中说的「be water」,并学习内地信徒经历压迫时的持守和信心。受访教牧提及近期在讲道中多了讲论有关受苦、受试炼及基督盼望的信息,更要提醒自己宣讲真正的福音,要宣讲深入释经的讲道,而不要自我审查内容。此外,教牧也希望有更多关于政教关系的讲座,帮助信徒清楚政教分离的真正意思。他们也担心教会失去年轻一代,因此需要不断与他们沟通。

开放堂会成期望与回应最大落差项目

第二阶段的网上问卷,主旨是希望知道信徒对教会就反修例事件回应的观感。网上问卷调查在去年十月十至廿四日进行,最终收集了3781份有效问卷,当中有近300位教牧。来自不同宗派的受访者中,分别有六成半及一成半指自己为温和民主派以及本土派╱激进民主派,共占约八成,其馀有1.4%指自己为亲中或建制派、11.4%为中间派或无政治倾向、6.3%对政治取态选择「不适用」。结果显示,受访者所属教会对反修例事件的最常回应,头三位分别是:举行祈祷会、在团契小组讨论与分享事件、在讲道中提及或教导信徒如何回应。而受访信徒最期望所属教会的回应则顺次为举行祈祷会、提供辅导服务、在讲道中提及或教导信徒如何回应。调查亦计算出受访信徒对教会回应的期望与实际回应的落差,头三位最大落差的项目为「在游行或示威期间开放堂会作休息站」、「安排讲座或与信徒一起参加讲座」、「约见不同立场弟兄姊妹面谈」。

调查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在个人表达方式上愈多参与集会、游行及联署的受访者,预测对教会满意程度会较低;愈多参与祈祷会的,预测对教会满意程度会较高。在教会回应层面上,教会愈多在讲道中提及或教导信徒如何回应事件、提供辅导服务及教牧愈多亲身前往集会或游行现场,都能预测受访信徒对教会满意程度会愈高。陈敏斯亦特别提及,受访教牧表达其实他们愿意在讲道中谈及反修例事件,只是希望能有更多支援。

总结两个调查,陈敏斯表示虽然教牧在讲道上感到两难,但如在讲道中提及如何回应事件,却是最能预测信徒对教会的满意程度会较高;同样,牧者面对开放教会与否的困难决定,这亦成为信徒对教会回应和期望落差最大的项目。陈敏斯勉励众牧者,愈困难的愈要去作,从中学习回应。

堂会随事件不断调校牧养方式

报告发表后,大会邀请了三位讲员继续探讨反修例事件对教会牧养的影响。宣道会屯门堂主任游淑仪牧师的讲题为「教会如何面对『反修例』引发的争议」,她坦言牧会二十多年,反修例事件这几个月是她认为很艰难的时刻。其教会于一四年雨伞运动后,因不少年轻人关注社会事件,遂于一七年成立社关小组。游淑仪指,小组发挥牧养及带领作用,于今次运动期间也在教会举办了多次祈祷会及相关聚会。

她提到宣道会区联会曾经向属下堂会发布两次对反修例事件的声明,声明对堂会有帮助,但如何向会众发布,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第一次是在六月九日崇拜中,她读出区联会在前一日的声明,及带领会众为事件祷告。「事后也有一点声音。」到第二次七月底的声明,游淑仪便调校了方式,只把声明部份内容读出,并将全文贴在堂内一处和请大家祷告。「所以你要明白因为这『颱风』(指反修例事件的风暴)一直在吹,我们便要改变一些方法。」

游淑仪亦提及判断形势、留意不同光谱是相当重要。她忆述九月底宣道会区联会举办了一个教牧营,当中的学者讲员提醒,大众对运动的取态有四个向度,包括支持年轻人和示威、支持政府和执法部门、认为两边也不对、认为最好什么也不要提。讲员提及四者比例是相若的。游淑仪认为对于牧养工作,这是一个好的提醒:不要以为全部人也是某个取态。此外,她也提醒牧者要留意信徒的情绪困扰,他们举办情绪讲座时,「听过有弟兄姊妹分享自己直情会不敢去某个地铁站」。


游淑仪

艰难中竭力牧养

她表示在反修例事件的数个月间,其教会举办了不同主题的祈祷会,例如社关分享、为社福医疗界祈祷、为公务员祈祷等,游淑仪发现弟兄姊妹很能接受这些不同主题的祈祷会。「就算他们未必都来到,但会觉得教会为不同群体都有守望。」他们也曾举办抹油祈祷,弟兄姊妹可简单说出他们的需要,反应也非常踊跃。她建议教会使用不同的祈祷会,除了一起交托上主外,也可有牧养效用。

她勉励牧者在艰难中竭力牧养,在讲道中可多讲教会历史、末世的提醒、属灵争议、和而不同、持守使命的信息。游淑仪表示今次「颱风」中,其教会的「震央」是五十多岁的弟兄姊妹,因此未来也会再思社关小组的定位、蓝色与黄色政见会众在一起还是要分开牧养、加强会众信仰的装备、个别关系的修补等。他们也在思考「分色牧养」的课题:「当然最理想是一起牧养,可是如果只是在争吵,牧者不能做任何事……」因此她认为短时间内分色牧养可能是需要的。她最后勉励牧者,如果已尽了力而未能令一些会友留下,「分道扬镳,未尝不可」,只要在普世教会中合一,彼此祝福便可以。

存卑悯心行的公义才是神的公义

伯特利神学院院长屈伟豪博士则从辅导角度分享「同工如何面对牧养压力及处理争议」。他表示面对这几个月很多时无从预计的情景,很多人会有无奈和愤怒的情绪;若然可管理情绪,便可以较平静地渡过。他观察有信徒什至会嬲怒上帝,问他为何不摆平事件。他分析,事件难以处理是因为过于两极化,形成了非友即敌的局面。此外,现时社会亦有一种不表态、无立场已是一种罪的风气,这是一种需要修正的心态。

对于上述现象,他归咎于数个催化因素,包括:一、群众接收单一资讯,「什至有牧者都宣传一些事(错误资讯)」;二、当身处的群体操控力量大,不容异见时,焦虑便会较多,「一个健康的社群是可容纳不同声音」,他认为信仰群体的相处不应看彼此的政见;三、个人欠缺支持及内在安全。

他提醒大家要规划空间,停下来照顾自己,也指出可做一些松弛的运动、注意呼吸和聆听内心,从而听到上帝的声音。他亦指,亲密关系是生命重要的资源,须建立支持系统。身为基督徒,我们也应紧贴上主,在这些时刻操练祷告、管束自我、在撕裂中不再加深撕裂,并接受黑暗,等候上帝临在。

此外,屈伟豪亦表示大家可多谈感受而非谈政见,从而反省核心价值,他强调基督徒最高的核心价值是要在爱中契合,因为十字架已废掉了冤仇。基督徒应存着卑悯的心去行公义,如此行出来的才是神的公义,不是人的公义。「任何颜色也不(应)接受暴力和谎言,不过很多人都在用这些策略。」


屈伟豪

须重新思考如何实践福音使命

福音证主协会副总干事(培训)、伯特利神学院城市事工讲师吕庆雄博士以「香港教会如何面对更严峻的未来」为题分享。他指世界上不同地方基督徒均有被迫害的经历,当放眼世界,我们可知道今日我们在香港承受的相比他们是轻微的。他举例指,埃及科普特信徒作为当地少数,在极端伊斯兰组织杀害基督徒后,仍勇于向当地多数的穆斯林派发福音单张,值得我们学习,思考要向社会群众传达怎样的信息。他又分享以色列隔离墙的神学反思,人与人之间的隔离是因为在自我圈子中感觉良好,却在不断妖魔化对方。当地神学家反省,要复和先要接触,要知道对方的感受、思考方式,这可从较容易接触的群体开始。

他也特别提及一九四九至八二年间,对中国教会而言是苦难岁月。当时社会经历不同政治运动,所有教会表面上都暂停了,但苦难岁月中教会仍继续有增长,官方信徒数目从四九年的少于一百万,到改革开放后有超过三百万。他表示面对未来,现时有些教会重新像九七年前般思考前路,他却认为这是一个时机让香港教会思想质与量的问题。例如,传闻中国政府在教义上想影响基督教,但教会对真理的教导、信徒圣经的根基是否已稳妥?他勉励众人思考超越制度的问题,反思自己应作什么,不断接触仍可接触的人。

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他勉励大家「爱里没有惧怕」,虽然经历的都是新的处境,但这些都是重要的功课。在领导学的理论中,复合型调适性领导(complex adaptive leadership)是适合今天的重要参考,相关理论认为世局是多变的,但领袖可以吸收当中经验不断学习和调适,创造新的知识,令人能面对新的挑战。

吕庆雄亦提醒,教会在这复杂多变的时期中,要重新思考如何实践福音使命,以至重新检视传统神学思想的文化背景,思考哪些需要更新。此外,弟兄姊妹也要多建立非功能性的关系,要有可以分享和閒聊的朋友,而非只有事奉关系。再者,也应思考如何释放会众潜力,将教会权力下放。

他亦表示,在今次调查中发现,若教会愈多接触和服侍社区,今次反修例事件对教会的冲击也较少。他解释,这是因为使命能使人向前走,若找到社区的共同需要,便能让人一起找到出路。即使未来可能面对政治上的冲击,但教会仍可在属灵和社区层面上坚持服侍。

吕庆雄

 是次「反修例与教会牧养」研究报告及专题研讨会
由福音证主协会及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合办,
于十二月十一日上午在阡陌社区浸信会举行,约有三百位教牧同工出席。

摄影:Elon Lau


研究主办单位福音证主协会、伯特利神学院柏祺城市转化中心及领导力培训学院亦于《时代论坛》网站刊载「反修例与教会牧养」系列文章。

详见本报网站:http://bit.ly/AEBandchurch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