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疫潮下網絡帶給教會的量變與質變

要走過未知盡頭的困難,人需要進深一層的意義來支撐。對基督徒來說,無論是聖經章節裡的智慧忠告與人物事蹟,抑或信仰群體走過死蔭幽谷的雲彩見證,都在提醒人在陷入禍患時所仰賴、所呼求的是誰。正因如此,今天當香港教會與社會一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威脅,肯定更能體會新約希伯來書裡「不可停止聚會」背後精粹的重要性——彼此勸勉,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4-25)。在那通訊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要全面做到這一點,人只能實體地聚集在一處。時至今日,這實體藩籬早已被劃破,正如今期頭版專題所報道,不同教會因應武漢肺炎在港的疫情,將主日崇拜的過程與信息,透過資訊科技傳遞給留在家中、避免交叉傳播風險的弟兄姊妹。不難想像,教會各式各樣的會議、團契和小組亦可以透過大大小小的網絡會議平台,來盡力維繫。

疫情下的資訊科技介入,會否讓教會生活帶來甚麼量變與質變,猶如當年古騰堡印刷術之於宗教改革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有更多人理解聚會的原本意義為何,認識又有多深入,從而知所辨別和補充。年輕世代的參與,相對年長及貧窮信徒所面對的資訊科技鴻溝,兩者如何此消彼長,固然要認真了解和補足。而事實上,人際溝通亦從來不止於語言。表情語調、動作姿態、走位互動,以至現場氣氛,全都在表達語言背後的弦外之音,因此資訊科技即使聲音影像俱全仍時有表達不足之處,人對著鏡頭的表現亦跟平日的面對面接觸有所不同,以致將一篇教會禮堂的講道直接擺上社交網絡,往往溝通果效大為不同。理解教會聚會的原本意義,會讓我們清楚明白在今天因時制宜的需要下,有甚麼流失了,又有甚麼加增了。對於崇拜時著重禮儀的教會,重要的是資訊科技能否將過程完完本本的呈現,以讓信徒見到祭壇前的儀式猶如見證基督將己獻上當作活祭。對於著重敬拜讚美的教會,重要的是資訊科技能否帶動坐在電腦旁的信徒一同口唱心和讚美神。無人能限制聖靈的工作,資訊科技也不能;然而網絡生態會為溝通素材帶來甚麼改變,讓聖靈觸動人心?相信今次疫情下的聚會變化會為教會帶來不少新的啟迪。

隨著武漢肺炎的疫情發展,醫學界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了解亦不斷更新,但始終不變的是其傳播能力遠超○三年沙士,即使死亡率暫時未及,實際患者數字之高不難拖垮醫療系統。因此在今次抗疫,其公德意義跟近幾十年的數場同類疫症相比,來得更為突出,成為抗疫關鍵所在。本地醫療系統其實早已積患處處,長期資源不足;連前線醫護人員的防護裝備亦見緊絀,有些更要自行籌措。社區在抗疫上守望相助,由彼此分享口罩等防疫物資,減少社交接觸,到人人自我竭力維持抵抗力並做足家居防護,在在都能幫輕醫療前線人員的負擔。對於為應對疫情改變聚會形態,而在電腦鏡頭前後加倍辛勞的信徒教牧,我們衷心致謝。盼望他們的努力,不單減低社區感染的機會,更讓教會群體有機會細心思量在今天的世代如何讓上主的道更深入人心。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