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社評

以戰養戰的逆境社會資本

在歷年堅尼系數居高不下的香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帶來的疫症威脅,亦同樣透露出一片貧富懸殊的景象。縱然病毒不大認人,但本地不同社群的抗疫能力和避疫處境,明顯大不相同。正如今期頭版專題報道,教會關注基層與學生的最前線,見證了今天香港基層巿民在抗疫時代裡的捉襟見肘,亦道出彼此分享對於抗疫成敗的重要。每次探訪,每次分享,既拉近了大家的距離多一點,也讓本地抗疫的社會資本再加強一點。

對教會群體來說,這些分享與關懷,是見證上主的愛,讓自己成為上主賜福鄰舍的流通管子;對社會來說,這些點點滴滴的付出,正正是加強人際連結,建立互信理解,分享生命價值的基礎。當社會資本能夠在逆境當中得以進一步鞏固,一場疫症危機就只不過是另一次以戰養戰的機會,所累積的社會資本,亦可以有更豐富的層次,且不限於同溫層的相濡以沫,還有橫跨界別和階層的互相補足和協同效應。

以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為例,當地方堂會發現募捐口罩愈捐愈有,可有想過,由智能電話、視像會議鏡頭到上網SIM卡,其實也可以作同類的分享,有機會配合到受助者需要?可有想過,倘若有足夠空間和人手作出如同中學文憑試試場的防疫安排,堂會的無線上網訊號也可以成為在疫情裡打破學童數碼鴻溝的利器?

又以口罩為例,撇除混水摸魚之輩,坊間不同的有心人,不論階層與背景,均多番嘗試建立生產線,使置身全球疫症大流行裡的香港能夠「自己口罩自己造」——或是獨資,或是眾籌;或是公司撥出空間興建無塵廠房,或民間散戶租借現成空間。縱然不少計劃還是「只聞樓梯響」,能否解決原材料供應問題,能否克服種種困難而不致胎死腹中,仍然只能拭目以待;但經過種種努力後所新增的器材、經驗,以至人脈連繫,對於面對疫症愈趨頻繁的香港社會來說,明顯是重要的抗疫社會資本。過去大半年「兄弟爬山」的經驗,足以讓香港社會深信,當更多人具備「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決心,就難以輕言失敗,更不必放棄,無論擺在面前的困難是多麼巨大。好些以前難以想像的事情,都是靠眾人忘我無私的不斷努力而達成的。在建立本地口罩生產線和原材料供應鏈的眾多努力裡,又可有機會找到基督徒的身影?

社會資本並不能徹底解決社會裡的深層次問題,也不講求大一統的中央統籌操作,卻講求公民社會的不同社群皆自發以一己之長多走一步,這是活力所在。不是人人都要捐贈手機、組織口罩生產線,但我們可有用心聆聽弱勢的聲音,鄰舍的需要,在危機之中甘心樂意地付出,無負作為上主恩賜以及大地之物的管家之責?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