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特写

探访无家者的那个晚上

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下称协会)每逢周二及周五晚上,都会到九龙或新界地区探访一些无家者、露宿者或在麦当劳休息的「麦难民」。在三月六日(周五)晚上,记者随同义工队来到了新界地区探访无家者,为他们送上协会预备的口罩、少量干粮和抹身用的湿纸巾,并附上协会的联络单张。

「黄伯!你近排有无得冲凉呀?康文署啲体育馆有无得冲呀?」义工问黄伯(化名)。「无呀,近排啲体育馆更衣室啲冲凉房都闩哂呀!无得去冲凉呀!」康文署早前因应疫情,关闭所有康乐设施,无家者有一个多月都没有地方洗澡,原来即使上周起政府部门已回复正常办公,沐浴设备因衞生缘故仍未开放。义工把一包抹身用的湿纸巾放在黄伯手中,提醒他未能洗澡时,可以用两张清洁全身,又邀请他到协会的澡室洗澡。

隧道旁边是一条河,高楼大厦的灯光反映在河面上,浮光跃金。在隧道入口的有盖位置,街友有一个一人小空间,这空间摆满大小行李喼、饭煲、鞋子、棉被、纸箱、胶袋、啤酒。旁边亦有途人来往踏单车或跑步;栏杆上就晾着街友们的衣服。两位街友坐在「床位」上,眯着眼跟我们道:「沙士我都唔惊啦!沙士我都无戴口罩啦!」叫我们哭笑不得。协会的高级外展主任陈文珊姑娘(Olivia)曾说过,街友们的防疫意识的确不高,他们或许不完全感受到疫症的危险,会「以笑看风云的态度面对一切」,「无口罩咪唔戴罗!」义工们探访他们时,都要嘱咐他们谨记戴口罩、洗手等。但其实,街友的身体和心灵彷佛都有抗体,长居恶劣的环境培养了他们的抵抗力,亦有一份处在人心惶恐中却仍「无有怕啦」的心态。

下车后,转右直走,我们步行到新界一个巴士总站。义工纯熟地走到街友的住处。这位住在巴士总站旁的街友吴伯(化名)所住的角落,衞生环境较差,比较杂乱。他睡在地上的床褥,盖着两张被,附近有一叠叠及一袋袋的杂物包围着他,有报纸、衣服、胶樽、水桶、数个大行李袋,地上不时也有蟑螂或蝨。义工每次探访完一个街友后,都会把其身体状况、近期需要等,仔细而清晰地记录在自己的电子笔记簿里。吴伯拿出文件夹内的一叠覆诊纸,约有三、四张,义工便仔细地逐张阅看,又记下吴伯覆诊的日子。「月底三十号覆诊呀!记得去呀,朝早九点半呀!记得起身呀!」义工大声提醒吴伯。吴伯又说:「我想要张棉被呀。」义工用粗黑色油性笔,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吴伯的文件上。「好,我下次嚟畀棉被你(抄在手机里),你记得拎埋嗰份文件去覆诊呀,知唔知道?有咩打呢个电话畀我呀!」然后又把口罩、湿纸巾、干粮等送给吴伯。


街友的衣服晾在栏杆上

街友:「依家基督教果啲都唔嚟喇!」

正值疫症期间,同工们认为更需要进行探访。陈姑娘分享,她深深感受到,耶稣当初钉十字架时,「落地」与世人一同经历苦难,他是痛苦却又无私;而疫情亦像一个苦难,同工们更需要在苦难当中走出去,就像耶稣一样,连结大众,帮助贫苦的人,体现上帝很爱贫困人的这份爱。于是,无家者协会就在这段时间持续进行探访,由反修例运动到疫情至今,一次也没有停止。另一边厢,不少教会机构因疫情关系而取消了平常的探访活动,有街友分享,「依家基督教果啲都唔嚟喇!」陈姑娘指街友或因此而缺乏物资及援助。在疫症中,协会的同工们则持续地探访街友,陈姑娘觉得这样可让彼此的关系更巩固更进深。同工们亦时常提醒自己,「(服侍)系做畀上帝睇,唔系做畀人睇」。这些年来,有不少街友与他们建立深入关系,什至有街友成为了协会的同工,一起服侍。同工与街友同行时,会举办一些由街友主导的活动,例如带领深水埗导赏团、深水埗美食之旅等,让无家者找到他们的价值。

陈姑娘又说,更多人因疫情而走到街头露宿,影响大概有两方面。一是工作方面,例如有从事饮食业的街友,因为疫症而「无工开」,超过一半街友因此而失业,而失业亦带来情绪影响;二是家庭方面,因失业或不少场所的关闭,令他们更长时间与家人共处,当中不乏引起家庭纠纷,双方关系处于临界点,最后无奈地走到街头。更什的是,即使有工开的街友,有三成是从事清洁工岗位,他们却需要担心公司供应口罩不足的问题。

在缺乏之时分享爱

被迫走上街头的街友,除了在街上露宿,亦有一群在麦当劳过夜的朋友──「麦难民」。在疫情影响下,「麦难民」的数目似乎有所增加。这天晚上,我们去了三间麦当劳,每间麦当劳约有五至十位街友不等。同工Dickson和陈姑娘说,「麦难民」街友的特征大多是:穿拖鞋、脚趾头有小渍、穿厚厚的外套、带大大的背囊,或有腰包。当天我们亦观察到,有街友更会携着行李喼,会在长椅子的位置睡觉。麦当劳街友多数坐在店铺里的角落,彼此已认识彼此。他们更会与我们分享,哪一间麦当劳比较「好瞓」。有一位带着行李喼、相信是街友的女士,倒头呼呼大睡,脚板有灰色的污渍。义工说:「现在愈来愈多麦当劳进行装修,把长椅子全都改成独立的圆椅子,故意不让街友在麦当劳过夜睡觉。」

我们跟随义工去接触麦当劳的街友,主动走到他们的跟前,与他们聊天并派发物资。在角落的位置,有一位周伯伯(化名),戴着一个已起毛粒的口罩,睡在长椅上。「你戴左呢个口罩几多日呀?」「七日喇。」义工派口罩包给周伯伯,并着他在我们面前换上,免得他又重用旧口罩。细心聊天下,感觉周伯伯渗着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他旁边放着简单的黑色长背囊,有几件深色衣服摺叠而成的枕头,面上带着浅笑。一边交谈时,他彬彬有礼,说自己已在这里露宿两年。「我患了癌症,也不打算去治疗了,标靶药很昂贵,十几万……不如顺其自然,由它吧。」空气像凝固了几秒,大家心里有一种难过。周伯伯说,以往都不见别的机构来探访,自己亦很少和别人透露他的事,提到家人时,他面有难色,表示不想再提。义工问:「那你有没有很想完成的愿望呀?」「没有吧……没有什么特别的……」义工又说:「你再想一想呀,你想到的话跟我们说,我们很愿意协助你完成心愿呀!」「多谢你们,真心衷心的多谢你们……好的,若我有需要,随时联络你们,我记得你们的。」陈姑娘把无家者协会的粉紫色单张放在周伯伯面前,指划着单张上协会的地址及负责义工的联络电话。

我们离开后,想到周伯伯把原有的口罩戴了七天,便决定折返再给周伯伯多派一包五个装口罩。他却连番推却,指自己已足够了,最后我们坚决着他收下。我们回到集合点后,看见他拿着其中一包口罩,逐个问旁边的「麦街友」需不需要口罩,希望分给别人。一位自身有缺乏的人,反倒过来把自己仅有的与其他人分享。 

在派发口罩给麦难民时,我们也派了给一位做文职工作的六十岁叔叔。他接过口罩后,眼中流露出欣悦,「谢谢你们呀!你看我现在也是重用口罩,我完全抢不到,又要上班,很担心!我家中只剩两个口罩呀。」我们问他为什么在麦当劳过夜,他指因为家中并没有WiFi(无线网络)。每天晚上,他都会到麦当劳上网,观看每天的新闻或一些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发现,又有另一些其他住劏房的居民宁愿到麦当劳过夜,也不回家,因麦当劳的环境比家中更舒适。原来我们每天认为理所当然的,并不是理所当然。

「麦街友」的特征大多是:穿拖鞋、脚趾头有小渍、穿厚厚的外套、带大大的背囊,或有腰包。

在麦当劳休息的街友

政府部门执法程度不一

与陈姑娘聊天时,她也提到协会同工们有时的无力感──因为政府对无家者的冷处理,和没有制订任何关于无家者的政策。每一区的政府部门对无家者的对待亦有出入,执法程度松紧不一,例如有地区的民政处会因应天气情况,酌情提早开放避寒中心让无家者内进,但部份民政处坚决在法定时间才开放;又有地区会打压无家者在街睡的权利,不容让他们在街上睡。她期望政府能为无家者制定更有系统和以人为本的政策,「让他们有生命的保障,有一致的服务指标。有地方,又有人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事就能统一处理。」她又提议政府设立综合住宿服务、一致服务指标,拨出可用资源,如荒废土地。 

陈姑娘又指,协会亦有与十多区的教会合作,与无家者同行。协会主要是关顾及跟进福利事宜、订立计划;而教会则是关怀与传福音,邀请无家者上教会。「两者合起来,刚刚好。」当协会与教会一起去探访无家者时,教会又可以服侍该区的无家者,例如之前试过有从事律师、剪发师或烹饪行业的弟兄姊妹为无家者提供服务。她期望协会希望未来能与更多地区的教会合作。

同工们亦十分感激一众义工在疫情中坚持的探访、协助、用心的付出,又感激各界一呼百应,送上许多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资,让他们可以派给无家者。 


基督教关怀无家者协会高级外展主任陈文珊姑娘


义工们出队后一同祷吿

采访后记:

随着协会的义工们一起去探访,看见他们与无家者有一份密切关系,不是「间唔时得閒去探下你」,而是把那街友的名字、住的位置、各项需要、心情和身体状况等等,都牢牢记住,下一次探访时会跟进上一次的情况。这是他们用「心」而作的行动。这段时间大家都纷纷起来,「季节性地」去关注一班无家者或基层群体。我反思,是因为疫症,所以我们才去关心他们吗?从无家者协会或其他机构的工作可以看见,关顾或给物资予基层人士不是一种施舍,亦不应该是一种「季节性活动」,而是需要付出时间、心机,长期地走进他们的世界,视他们为你的朋友;把自己拥有的、自己爱的、上好的,也给予他们。这不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关系、不是你站着,以从上而下望向他们的角度去聊天,而是当他们蹲着时,你也和他们一起蹲着聊天。

近日发生疫症,不少人说抗争好像止息了;但我却认为,抗争中的「光复」一词,仍是影响着整个香港,也包括光复每一个在不公体制下挣扎求存的生命,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肢体,亦即是无家者、住在恶劣居所的人等等,让他们取回人的尊严,赋予他们价值。

在疫症当中,人们顾着四处奔波劳碌,担心物资不足够,担心疫症「杀到埋黎」,人人都惶恐。可是,这群每天根本无固定居所、什至无足够物资的无家者,部份在面对疫症时,仍是处之泰然,笑看风云;相反我们,抱着一堆口罩、搓手液、纸巾、大米,却是处处害怕、担忧、不平安。在这次采访中,发现无家者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不是看轻疫情,而是没有以手中的物资为平安的依归,并安于手中所拥有的,在苦难中仍然可以豁达面对,内心仍然有平安。我们所依靠的,应是万军之主,我们的上帝。

(摄影:陈盈恩、李静蕙)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请选择:💳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