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疫境下研讨会谈中小型堂会更新
蔡少琪吁别走「零风险」路线 善用时代媒体

【时代论坛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为各地带来经济及医疗冲撃;本港大小堂会亦难逃这场风暴,在牧养中遇上新挑战。建道神学院于三月十六日透过视像会议程式Zoom举行「疫情风暴下,中小型堂会该如何面对」网路研讨会,该院院长蔡少琪牧师在会上提醒堂会在疫境下,不要走「绝对零风险」的路线,什么都不做,而要做些实事;并要以基督的心为心,作神的仆人同心服侍,将生命活得美丽。而基督教铭恩堂创堂牧师梁永善认为,网络崇拜或是为未来的冲击作准备,又指教牧是以生命影响生命,建议可主动冻薪,与堂会共度时艰。

蔡少琪在题为「教牧和中小堂会能如何面对疫情和时代的风浪」的环节,提到能积极面对时代的「道成肉身」的牧养神学,包括:

一、福音当代化和生命化:将永恒不变的福音化成现代的语言、观念、经验及实际生命,要让人看见,并积极主动;如在没有实体崇拜时,教牧可致电关心问候长者。
二、将圣经活出来:不单要传道,更要活道,并建立如云彩般的见证团队;有需要时便立即行动,如派口罩等。
三、能针对具体群体,也尽量兼顾全会众牧养。派口罩看似对中产没什么帮助,但对基层却不同,因此要从多层次的圣工去想。
四、信徒皆祭司,善用弟兄姊妹及外界的资源。牧者时常都是一人做,会耗尽(burn out),「拉人落水」好过一人做,群策群力,教会自会有生气。
五、不要走「绝对零风险」的路线。若堂会作工少,人会离开,奉献会少;例如对应考DSE的会众,堂会能否作有限度开放给他们温习?派饭的可否改为派食物包?因此,要反思在艰难时代,堂会能否造就弟兄姊妹,是否仍是实践大使命,仍是积极牧养及传福音。

他重申,疫情下堂会总要做些实事,牧养要达标到位,如打电话问候信徒,用Zoom进行门训或主日学,又或冒一点风险,一对一吃饭等。面对新时代,蔡少琪指要善用时代媒体,一起走那未曾走过的路,因面对疫情或社会事件等,大家都是「新丁」,教会要实际去应对。「要知道神要用大家,要从不同的角色活出信仰,因此不论是大中小型堂会也好,亦要成为耶和华的仆人。」

另外,教会要预备面对荒年的挑战,如经济下滑、会友流失或移民等。他表示已得知有牧者以八折支薪,什或教会也要面对更替的危机。若口罩仍要多戴一年,教会如何面对?蔡少琪强调,牧者要有「好样」。他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的经文,指要栽培有基督心肠的仆人,中小型堂会可能做的有限,但无论教会是否有增长,也要将生命活得美丽,活得似基督,成为感动这代及后代的仆人,「耶稣都爱小人物,一杯凉水的服侍也是珍贵的。」他勉励说,只要同心就是美丽,要与基督一起奋斗。

疫情下牧者不能“hea”,积极关心会友

除了堂会运作层面,牧者又如何事奉?梁永善以「疫境下个人操守与牧养」作分享。他指疫情下很多聚会都停止,但有些牧者以为可以「hea住做」。但他提醒说,不要为钱而事奉,不要为五斗米折腰,怕得罪权贵,却要想在疫情下,有什么合宜的信息要向会众分享。他以保罗去到信徒中间(帖前三11)为例,指铭恩堂早前局部开放,他能回去讲道,是两个月来最开心的事;他亦渴望见到会友及帮助他们建立生命,因爱心及委身是分不开的,这是牧者对使命的承担。

谈到疫境下的事奉,梁永善提出几个方向,包括用讯息关心会友,如WhatsApp、慰问卡、致电长者问候等;若对方不抗拒,可亲自探访或相约食饭。牧者亦要有敏锐触觉,及早预备,以便关心个别会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如:年轻人不用上学,在家是否与家人多了冲突?会友无工开,如何关顾他们?牧者亦要寻找迷羊,在这较为閒暇的时间,会否对一些很久没返教会的会友作出关心?

他强调事奉的果效,是要以生命影响生命,牧者要践行信仰,影响会友。而事奉的动力离不开关心,虽有不足,但不閒懒,要从心里做;在事奉上尽忠,主是会报答的(歌三22-25),「敬畏神,惧怕神,认定神,要竭尽所能呈献,以爱作回应,并要感恩。」他鼓励教牧同工至少要返回教会一、两次,与长执商讨牧养事宜及祈祷,关心会友,并开源节流,如教牧长执可主动不加薪。

问及网络崇拜及圣餐,梁永善直言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他又希望大家反思网络崇拜能否为未来的冲击作准备,挑战包括港澳办最新委任曾推行拆十架行动的夏宝龙;政府会否透过收紧学校规例,针对教会借用学校办聚会;大厦公契是否限制楼宇作教会之用等。

停工停课,但不停布道

建道神学院跨越文化研究部荣休副教授滕张佳音博士及真理基督教会协英堂传道人陈守贤则分享有关「停工、停课、停布道?」的信息。滕张佳音说,疫情下,无论规模有多大型的堂会,聚会都停了下来,因此堂会要找寻突破点,重整价值观。例如:要保命安全,就是否什么都不做?她以武汉家庭教会为例,指她们封城但不封爱;又指在港的异端,如「母亲上帝的教会」及「东方闪电(全能神教会)」亦没停止活动。滕张佳音强调,上帝用苦难预备人心。上帝容许苦难发生,疫症下不得不停工停课、扑口罩等,什至半年前的社会运动,要当没发生也不能,但这却造就很多福音的话题,容易让福音进入人的心田,叫人回转。

陈守贤则举例,指其大角咀的教会与附近堂会,合作派防疫物资予地区有需要人士,当中透过聆听及关怀切入福音工作的个案分享,强调随时都要传福音。

而建道神学院候任拓展总监叶松茂博士及香港浸会大学社工系辅导博士胡可儿,亦分别以「疫情下的『埋身』牧养」及「重遇敍事实践手法:手机中、视频中、疫情中与情绪同行」为题,以个案形式分享其个人体验。叶松茂说,自己每周参与统筹十二次小组分享祈祷会,比未有疫情时还多。「埋身」的基础是要进取,如每周电话、每周见人、Zoom崇拜、IG团契及相约旧会友等。他强调要认真准备聚会,不故步自封,「大有大做,小有小做」,追寻突破,找出灵命成长及事奉的动力,以致埋身牧养成为教会更新的基础。

相交参与网络崇拜

疫症下,网络崇拜近乎常态,Milk&Honey Worship团长、敬拜队主领及诗歌创作人麦濬思在「疫境波: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的敬拜」的环节中说,进行网络崇拜要先检视堂会的核心价值与愿景是什么,是差传,还是装备信徒。另外要明白团队的资源及限制,制作水平如何,以及会众年龄的分布,用什么媒体软件或渠道,作直播或录播较合适。他认为,网络崇拜中的讲道可精准些,诗歌可短些,整个崇拜约一至一个半小时较为理想。麦濬思强调,网络崇拜不单是观看,而是参与,故可邀请会友将回应或感动的语句在留言区分享,又或相约朋友一起参与交流;之后可看有否合适场合,安排见证分享或相交等,增加互动。

是次网络研讨会有一百五十人报名参加。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请选择:💳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