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流堂研討會論聚會即興化
教會網絡事工成福音契機

【時代論壇訊】隨著本港疫情持續,不少教會舉辦不同的網上聚會,討論不再停留在網上崇拜的可行性,而思考整個香港教會的網絡生態轉變。近日,流堂舉行第二次的「香港教會網絡生態線上研討會」,並邀請三間教會的牧者分享籌備網絡事工的經驗,一同探討牧養和傳福音的新模式。當日,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陳韋安認為,在疫情下可發展聚會的多元化和去大台化,讓信徒藉網絡平台自發舉行聚會。其中The Vine Church(葡萄藤教會)的傳道Chapman Fu提及外國的例子,指網絡事工能成為教會的前門,未信者可透過網絡平台認識教會。

疫情下發展即興和簡化聚會

當天聚會,陳韋安提出「聚會即興化」的概念,並以祈禱會為例,指祈禱會最重要的是祈禱,不需要太多正式(formal)的東西,如主席領詩。聚會可以是幾個弟兄姊妹在網上視像會議,相聚禱告。因此,他認為祈禱會在疫情下是最好和最容易舉行的聚會,並能讓人恆常參與。

陳韋安後來也有補充,網絡生態會讓「聚會變得多元化和少大台」,教會的角色會變成一個發動者,作組織和安排,然後讓信徒自己自發聚會,建立一種思維,不一定以某種形式或在某個地方,不用預備投影片和詩歌,單純地輪流開聲祈禱就可以。

教會網絡生態不斷發展,基督教宣道會忠主堂堂主任洪國謙牧師認為,「要思考教會一直以來的傳統,做慣了便繼續做」,而網上聚會是讓人有空間去轉變和轉化,是值得去討論更多。他覺得這是個機會,讓人重新重視禱告和屬靈操練,而不是局限於教會舉辦才有。

網絡平台成教會的前門

除了有不同的嘉賓提及他們教會在疫情下的對應外,有參加者問及網上傳福音和佈道會的可行性。Chapman Fu提及一些外國的研究,反映網絡事工是教會的前門,未信者可透過網絡平台認識教會,他指出網上不但能建立關係,也能成為福音的工作,有助增加參與實體崇拜的人數。Alpha Hong Kong的麥濬思也認同上述的說法,並舉例指出若教會公開其Facebook專頁,又或直播牧者「打機」,能讓人更了解教會的文化,打破一些對教會的迷思。他也強調,「網絡能降低地域上的限制和門檻」,有助傳福音。

思考網上傳福音的時候,麥濬思也提醒本港的牧者沒有很多時間,若要實行需檢視教會的盛載力和作員力。Chapman Fu指出網絡教會其中一個特點是去大台化(decentralize),因此弟兄姊妹可主動發起,而不是等待牧者發動,每人都擺上自己以回應使命。

會上,三位嘉賓牧者皆分享其教會在面對疫情的聚會安排。來自國際教會The Vine Church的Chapman Fu提到,因為其教會過往每週日有四堂崇拜,故他們由二月開始以錄播方式直播崇拜,讓弟兄姊妹自由按其情況參與,並鼓勵他們有限度地相聚觀看崇拜直播,強調在網絡外的群體性。The Vine亦發起「churcheverywhere」運動,鼓勵弟兄姊妹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在不同地方崇拜。

現為基督教宣道會忠主堂堂主任的洪國謙,指出其教會在疫情前的聚會不多,故現在只是以YouTube轉播崇拜,因他們重視崇拜的實時性和擔心版權的問題,故在直播後會隱藏崇拜片段。當中有長者沒有設備而未能參與網上崇拜,他分享教會同工會為長者預備舊電話和數據卡,讓他們不能回教會,也能參與直播崇拜。洪國謙坦言,教會的實體活動反增加了,因為他們會做義工、送物資和探訪。

基督教宣道會華貴堂的傳道蕭建輝分享,除了網上崇拜外,他們也有以網上形式舉辦繪本圖書館、唱詩歌、玩耍、祈禱會,目的是讓弟兄姊妹也疫情下也可藉著網絡交流相聚。他也提及,Facebook的私人群體能連結不同的年齡層的人,因為弟兄姊妹都十分願意在私人群組內分享,讓會友間彼此了解。

當晚的聚會也討論到小組查經的新形式,也有分享在疫情下的的關顧模式。聚會前,Flow Church預先收集了四方面的問題以作討論,其中包括:崇拜理念、網上互動、牧養形態和延伸考慮。

是次聚會為「香港教會網絡生態線上研討會【2.0】」,由流堂 flow church主辦,G-Power青少年事工協辦,於三月二十日在Facebook和Zoom同步進行。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請選擇:💳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