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当二战的德国教会遇上纳粹民族主义
郭鸿标:国家教会历史与现今香港教会相似

荣光ZOOM「通识大补课」 2020年4月3日(五) 香港时间:晚上8:00-9:30 『二次大战前夕,德国许多基督徒采纳希特拉的国家社会主义,作为他们信条的一部分,成了纳粹的政治和宣传工具。而潘霍华、巴特等少数派则成立认信教会,发表《巴...

Posted by 荣光敬拜事工 on Sunday, March 29, 2020

【时代论坛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有很多德国基督徒都相信元首希特拉的国家社会主义,是作为信仰中个人信条的一部份,而德国国家教会亦是当时教会内的多数派。可是,他们也无形中成为当时政府的工具。在四月三日,荣光敬拜事工举行了一场网上研讨会,探讨二战时期「德国国家教会」与「认信教会」对今天信徒的挑战与提醒。

当时主流德国信徒将信仰与民族主义捆绑

建道神学院神学系主任郭鸿标牧师在当晚分享,指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基督徒的普遍政治取态,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历史。当时很多德国人希望国家再次能富国强兵,而因国内犹太人拥有经济资本、传媒权力,所以德国人视犹太人为眼中钉。而当时德国基督徒取态保守,多为认同领袖希特拉提倡的「国家社会主义」,亦对犹太人加以仇视。他们认为,应该回归至德意志民族权利与经济生活、回归基督信仰,并相信上主会帮助他们。

郭鸿标强调,当时德国教会并非政治中立,反而是将信仰与民族主义连结在一起。很多信徒认同国家社会主义,欲引进至教会中。例如,教会会摆放纳粹党旗,纳粹党员亦可穿着制服参与教会崇拜。他形容,德国基督徒想将「教会纳粹化」。而他们亦认信上主在创造中设定所有生活基础,包括婚姻、家庭,以至是种族、血缘群体,整个民族都要为维持及圣化基础而努力。他们同时认信一个强盛的信义宗德国民族教会,透过教会的灵,德国将会维持着一个信仰强大并有美德的民族,国家自然会变得强大。

直到一九三三年,德国基督徒推动松散的「德国信义会联盟」归并入德国信义会,由国家主教领导。而当他们的代表成为当选为国家主教,国家社会主义亦正式成为教会信仰的一部份,并表明德国信义会应成为民族教会,故此他们不许非德裔信徒参与崇拜,并与旧约圣经的犹太人背景划清界线。此外,德国基督徒更推动「福音去犹太化」,强调耶稣基督是外邦人。虽然他们明白基督福音该传遍天下,犹太人都是传福音对象,但只有按国家权利成为人民的人,才可成为国家教会的一份子,亦即教会只容纳纯粹的德国人。郭鸿标认为,当时德国基督徒的主张其实违反了圣经中向外邦人宣教的命令,应该尊重其他民族,在共同信仰下建立团契。

牧者抗争并非反对政权

不过,当时并不是所有德国基督徒都支持上述的取态。部份牧者如神学家阿斯穆森(Hans Asmussen)发起《亚尔托纳信条》,列明教会不可成为政党庆祝之用途。教会应该顺服国家的权柄,但当国家不为社会福祉努力,就应顺从神而非顺从人。郭鸿标指出,信条无说明支持哪种主义,但因内容上批评执政党,所以引来舆论抨击,被政权视为敌人。而着名神学家潘霍华亦对纳粹思想有疑问,表明真正的领袖应远离个人权威,不应成为被领导者的偶像,将其神圣化就是侮辱上主。他亦明确表示,教会应对政府提出问题,对受欺压者负责。

除了阿斯穆森及潘霍华外,当时也有一批牧者反对信仰与国家社会主义捆绑,将福音变成支持政权的工具。不过郭鸿标指出,这些牧者并不是反对希特拉政权,只是为了维护信仰纯洁。当时瑞士神学家巴特曾警告,若德国信义会被当时主流德国基督徒领导,教会就会灭亡。

不难想到的是,希特拉容不下有信徒挑战国家教会,一概视之为对政权作出挑战。所以他们当中不少人被逮捕并送到集中营,当中包括着名神学家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而在教内,认信教会与这些德国基督徒没有分开地点聚会,只是会分开举行崇拜。不过,德国国家教会同时会透过财政压力,向认信教会信徒施压。

郭鸿标总结时指,在一九三三年时这些纳粹倾向的德国基督徒拥戴希特拉,直至一九四五年,认信教会仍在受苦。直至希特拉被打败后,人们的意识醒觉起来,并认知当年德国国家教会的领袖是政权的帮凶。他认为,当年德国教会的历史与今天处境有所相似,只是香港未到那种境况。他勉励信徒应该正确地认识历史,提醒我们在神面前要做负责任的人。

德国信徒没有察觉信仰变质的原因

于答问时段,大会主持、宣道出版社社长王礽福问及当时这些德国基督徒是否留意到信仰已被骑劫,郭鸿标表示德国人后期才得到国家领土完整,而且国土四周被其他国家包围,令他们欲变得强大以保护自己。所以,他们当时积极发展经济及军事科技,以至他们有条件尝试扩张领土。为了达成目标,这就需要有一位强人领导,适逢希特拉站出来成为领袖,并推行国家社会主义。加上当时德国基督徒普遍支持政府,认同国家社会主义,令当时教会排斥非德裔信徒,并尝试消除所有异见声音。

至于他们的反犹太人立场是否具备圣经基础,郭鸿标指出当时他们只是以马丁路德反对犹太人的文章加以演绎,构成宗教理由,而在政治上则视犹太人为德国没落的罪魁祸首。严格来说,他们的反犹太人立场没什么圣经基础,只是反映出他们的政治取向。

有会众问到,为何德国基督徒看不见邪恶衍生于教会内。郭鸿标表示,即使是神学家,也会被民族身份影响信仰理解,心中希望德国振兴,自然认为任何使德国强大的事都应做,直至事情动摇了信仰才不接受。他相信,不少认信教会的人本来是纳粹党人,但接受不了纳粹主义干预信仰,触及信仰底线才觉醒起来。而他们的取态,自然被纳粹政权针对、打击。政治上,部份认信教会信徒不反对纳粹党,只是他们仍会被捉拿,很多人亦自此「人间蒸发」,显出当时德国充斥着白色恐怖。

基督教中国化令人想到宗教自由问题

很多信徒认识到,现时中国国内的教会需多谈及爱国。对于此现象是否与当年德国国家教会相似,郭鸿标表示内地信徒要面对基督教中国化,正面对重大挑战。即使两种情况难以完全对应,但会令人自然联想到,当中涉及宗教自由问题。而在今天,本港信徒仍可自由表达信仰、享受宗教自由,已是感恩的事。

王礽福追问,这是否暗示我们日后需面对同样挑战。郭鸿标回应指,虽然《基本法》列明保障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但生活上很多细节港人已可感受到正在转变。纵使我们不能掌握未来,但至少我们已能感受到自由正在逐渐收窄。

有会众则问及,香港出现较多国家教会还是认信教会。郭鸿标认为德国教会与香港教会之间,两者不能简单对等比较。即使是以政治立场划分本港众教会,已经存在不确定性,而香港亦未有出现国家教会。虽然无人知道二〇四七年后会否出现类似于当年德国的情况,但至少本港教会现时不用加入内地的三自教会,未到德国当年的境况。

牧者对社会事件想法过于福音化未必是好事

王礽福亦提到,香港教会可能普遍对政治敏感度不足,对社会事件缺乏相关论述,表现得过份沉默。郭鸿标不认为同道不谙政治,只是选择保持沉默。他们各自可能要维护更大利益,所以保持低调,这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关心若部份牧者对社会事件的想法过于福音化,则就未必是好事。

对于如何预备本港信徒日后可能被当权者打压,郭鸿标认为普遍信徒没那么大影响力,会被政权看上成为打压目标。而他认为目前环境未算严峻,只是空间的确是收窄了。我们以前或会认为信主会得好处,现在更要预算会遇上困难,承认信徒身份未必得着好处,反要付出代价。不过他相信,上主会保守每个尽忠于他的人,并赐下平安,使我们稳定下来。

是次讲座由荣光敬拜事工主办,名为「国家教会VS认信教会 二战德国教会对我们的挑战」,是该机构事工在四月份举办的「荣光Zoom『通识大补课』系列之一」,该讲座设有自由奉献,建议为五十元(学生、退休、待业、低收入人士则免费)。当晚共有六十五人次参加,包括十名听障信徒。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请选择:💳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