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离教者的数据分析
中神研讨会解读教会数据调查

【时代论坛讯】中国神学研究院于四月六日举办「离教者的数据分析——解读教会数据调查」网上研讨会。调查发现,受访者整体对「享乐」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善行」的重视程度减少。结果又显示,基督徒与非信徒的价值观愈来愈近,或有更多信徒离开信仰。有讲者认为,教牧应帮助信徒在生活中活出基督价值,亦指教会若想信徒留在信仰内,应积极塑造信徒的价值观。

许志超:社会或进入「后基督教时代」

二○○九至二○一三年,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名誉副教授许志超博士与一班基督徒学者进行研究调查,以了解信徒离开信仰的特征和原因。负责分析调查结果的许志超指出,他们搜集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样本,并邀请他们参与横跨三年的研究,参与者须填写问卷六次,有六百三十二位基督徒回答。三年后,有一百八十八人(30%)则改称自己为非基督徒。研究样本有五十三男、一百三十五女,年龄由十八至五十二岁,平均年龄为廿三点七一岁。

研究的其中一部份,比较了离教者、留教者及非信徒的价值取向,包括对「善行」、「传统」、「服从」、「自决」、「享乐」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 留教者对前三项价值的重视程度比离教者和非信徒高,而他们对后两项价值的重视程度则比离教者和非信徒低。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留教者、离教者还有非信徒,在三年间,对「善行」的重视程度同样有下降的趋势,对「享乐」的重视程度却不断上升。

许志超认为,社会整体上没有那么重视「善行」这价值,或反映社会已进入「后基督教时代」,基督徒与非信徒的价值观愈来愈接近,会有更多弟兄姊妹离开信仰。

朱光华:塑造信徒「三观」助成长

中国神学研究院副院长暨实践科助理教授朱光华牧师从教牧角度反思,在整体环境愈来愈追求享乐的时候,教牧应了解信徒的缺乏,例如在职场上感吃力的地方,然后塑造信徒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三观),使他们在信主的过程中,生命得以成长。朱光华忧虑,「即使自称为信徒的人,他们的价值观也未必与基督教的价值观接近,也有离开信仰的可能」。

朱光华指出,教牧不能只满足于把信徒留在教会,而是要思考自己的教导,能否帮助信徒面对复杂的生活处境。他以学校为例,当学校为了争取名声使成绩达标,便牺牲成绩平庸的学生,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只是一味操练他们的考试技巧,没有时间作全人的关顾和教育。 他认为,教牧要让信徒有信心在不同行业和职场之中,努力活出基督的价值,不让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影响他们。他引用腓立比书四章8节中「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指出教牧应教导信徒以这些德行作为生命的焦点。

黄国维:不应只牧养与自己相似的人

研究也发现,与留教者相比,将要离开信仰的人,其「满意教会作法」及「和教会『夹』」的程度较低,或可反映离教者在离开教会前,他们的价值观已与留教者有所不同。中国神学研究院助理教授(神学科)黄国维博士指出,虽然这个调查显示的已是约十年前的数据,香港教会现在可能正面临新一轮离教的现象,但仍肯定调查所表现出信徒与非信徒价值观的不同。

黄国维认为,留教者的价值观更接近基督教的价值观,以致可能比较适合教会的生态,较容易在教会生存。但他强调,教会的使命不是只接受与自己类似的人,更要牧养不是门徒的人。他认为,「教会不应忽略与教会主流不同的会友,轻易让他们离开,而是要努力牧养群体内所有人」。黄国维重申,教会若想信徒留在信仰内,应积极塑造信徒的价值观,若教会放弃牧养,信徒总会有离开的一天。

被问到教会应否在信仰价值上更多元化,例如更重视享乐,令教会更贴地,黄国维以美国主流更正教(mainline Protestants)和福音派(evangelicals)之辩回应。他指前者较自由,后者较保守;前者指摘后者不迎合世界转变,后者反指摘前者太接近世俗价值观,后来两者都同样没落。黄国维借此反思,到底是高举基督教独有的价值,还是接近世俗的价值观才能挽回教会。

是次研讨会中,朱光华提到教牧若因没有知识背景、时间和兴趣而轻视系统性研究的数据调查,会容易倾向理想化、持守既有观念,不理会实际环境,予人离地感。黄国维亦提到系统性研究的限制,如数据无法反映因果影响,参与教会聚会人数上升,是否必然与福音工作有关?也无法反映实然和应然,聚会人数上升或减少,是否必然代表好或不好?数据还无法反映表面现象与内里真实,无法从数据中得知一个信徒的属灵状况。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请选择:💳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