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談浸聯會選舉備受外界關注原因
林海盛:反映為社會發聲路線是否得支持

【時代論壇訊】香港浸信會聯會(下稱浸聯會)在五月初舉行了新一屆常務委員會選舉,原會長羅慶才成功連任。是次選舉備受傳媒注視,也引起不少信徒,特別是浸信會會眾的關注。今次的選舉,影響的不只是浸聯會,亦可能影響其他宗派日後的路向。三位來自浸信會的牧者及會友最近於網上頻道辛福台探討相關議題。

關注源於羅慶才風格較積極關心社會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羅秉祥教授表示,是次選舉當中各常委席位皆有多於一人參選,競爭之激烈過往多年未見。他認為背景源於前年五月上任的會長羅慶才風格與前任會長有別,前者會主動關心中國內地宗教自由問題。而在去年六月,浸聯會理事會就港府擬對《逃犯條例》修訂發聲明,促請政府撤回決定。事件引發宗派內巨大爭議,多位時任常委聯署要求撤回聲明,不過他們最終並不成功。羅秉祥相信,他們嘗試透過參與今屆常委選舉,一舉推翻現有常委團隊。另一位嘉賓講員、浸信會會友陳盈恩則形容,是次選舉簡單而言為「黃藍之爭」,所以引起了主流媒體的關注。

羅秉祥提到,過去一年羅慶才在浸聯會網頁所撰的「會長的話」專欄,每次都會跟社會上重大事件有關,並引起多人轉載文章。他提到,不少信徒都讚賞羅慶才「講真話、講人話」。由於過去羅慶才的做法引起部份較保守信徒、牧者不滿,期望透過選舉取而代之,但這反而激發更多會友關心浸聯會未來路向,期望沿現有方向繼續前行,成為對原有常委團隊信任度的「變相公投」,「將壞事變成好事」。

當晚另一位嘉賓講員、剛剛就任的浸聯會第一副會長林海盛牧師表示,這是他第三次跟羅慶才搭檔事奉,他出任第一副會長而後者出任會長。他提到,去年發表聲明是為了站在信仰立場關心事件。他、羅慶才及多位當選的常委皆認為,在選舉中勝選與否事小,但這形同是「信任投票」,能反映他們的做法是否得到廣大浸信會會眾的支持,具指標性作用。

浸聯會的選舉體制反映民意

羅秉祥補充,浸聯會的選舉體制仿效至美南浸信會,每一位年會代表都是「messenger」,反映會眾的意願,所以所有年會代表都可「憑良心」投票,能有效反映民意。故此,他認為外界關心今次選舉,其實也是在留意會長的取態是否與宗派內主流民意相符,結果正是反映教會內主流民意與社會主流民意一致。

林海盛強調,即使部份代表並沒有投羅慶才一票,但他們仍是主內弟兄姊妹,都是為聯會著想,只是彼此看法並不一樣,故此他及羅慶才與六位當選常委都盼望能繼續加深彼此關係,維持應有的合一。林海盛認為縱使勝選,但他期望這能鼓勵浸聯會及其他宗派教會面前當前本港處境,對不當現象表達出應有的關心,這也是信徒應盡的本分。

教會界的「黃藍之爭」

被問到去年以來要面對多次挑戰,林海盛表示過去一年中最感難過的是浸聯會需為培正小學索償事件,賠償所有已收取的捐款連利息,未能用於福音工作。不過他感恩的是,這兩年間能夠與會長羅慶才合作。在他眼中,羅慶才外表柔弱,但內裡剛強,彼此合作良好,以至這兩年間面對壓力,會長常成為眾矢之的,林海盛亦願意協助解圍。縱然會感到辛勞,但也是值得的。

至於有浸聯會前高層成員曾牽涉性騷擾的事件,事件已平息,林海盛則回想當時他因此一度擔任義務總幹事一職,感到身心俱疲,但他感恩得到教會內長執理解及支持。面對浸聯會的負面新聞,他並不會感到高興,不但要處理相關事務,也要聆聽不同人的看法、責難,壓力甚大。

與過往不同的是,本港主流媒體更關心是次浸聯會常委改選,陳盈恩稱她得知今次選舉《明報》派員採訪,相信是關心當中的政治性,視之為教會界的「黃藍之爭」。林海盛回應指,因他當日需出席不同會議,故此他並不知有報章派員採訪,以至羅慶才接受訪問。羅秉祥認為,這體現出信徒需時常打醒十二分精神。信徒如何過教會、宗派生活,是會受到社會注視,觀察我們成為了別人的榜樣還是絆腳石。

對於如何看待是次選舉,林海盛表示他並不在意勝負,而是關心若然落敗後浸聯會發展的路向需作出轉變。選前,他預期部份年會代表不愛他鮮明的形象,必不會投他一票,而他的對手皆來自大教會,故此他「打定輸數」,相信自己不能勝出。縱然感到不安,但他仍願意在禱告中將重擔交托予上主。他形容,今次結果是上主帶給他的驚喜。

林海盛分享去年出席宗派領袖與特首會面爭扎

去年,林海盛代表浸聯會聯同宣道會及播道會的代表一同會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他憶述,該次會面並非由特首或「三宗」主動提出,而是一位並非來自「三宗」的全國政協弟兄作為中間人,協調舉辨該次會面。當時,他判斷若浸信會派員出席,需作很多事後交代,若不派員出席則會「被代表」。

林海盛認為,出席會面好壞參半。雖然他可以向特首當面反映意見,但這可能涉及交換條件,例如要為此噤聲。他指出,該次會面被告知不可引述特首及其他出席官員的發言,故此他選擇在會後公開交代個人看法。他表示,曾向特首反映期望警員執勤時需配戴委任證,但當天政府卻公佈休班警員可隨身攜帶伸縮警棍,明顯地並沒有聆聽他的意見。

「會長的話」專欄曾被要求下架

有聽眾引述《明報》報道,指出浸聯會第三副會長張啟明牧師對於羅慶才以會長身分就社會事件發言有所質疑。林海盛回應指,不論是以個人身分,或是代表群體,表達意見都沒問題。他舉例指,他曾於網上分享一九八九年浸聯會就六四事件發表聲明,而當年有八家教會為不同事項包括為六四事件死難者、為北京醫療、為中國前途及為海外華人以理智態度回應事件等代禱。他質疑,若此時不就時局作出回應,反而是一種倒退。

林海盛進一步指出,現時我們可見中國政府壓迫國內基督教會,某程度上就是要製造寒蟬效應,暗示教會應該噤聲。但他認為,面對不對的地方,為此發聲是應有之義。羅秉祥提到,羅慶才其中一項為人爭議之處是專欄「會長的話」。林海盛表示,有常委曾表示該專欄應該「下架」,不應以會長身分發表意見。他認為,除非會長的言論「離經叛道」,否則會長都該有發言權。即使言論有不當之處,他相信宗派內很快就會有人提出糾正。他坦言,部份信徒欣賞會長透過專欄發聲,但亦有人對此並不高興。

對於反對者背後的心態,林海盛認為他們除了是感到害怕,亦會擔心會長的舉動會引致政府削減支援浸聯會的資源。他更提到,部份教會領袖可能身負「國家任務」,與中國內地關係密切,但在參與浸聯會的選舉時,並沒有向會眾披露。他認為本港的信徒除了要認識教會的歷史,亦要得知中國的工作,包括統戰工作,接觸教會領袖,以至有教內組織安排教牧同工北上「學習」中國的宗教政策。

不排除中聯辦嘗試影響浸聯會選舉

被問到有否被「統戰」,林海盛回應指曾被一些單位相約會面,但最終他並沒有出席。而羅秉祥分享指,十多年前北上參與會議後,曾有兩次獲中聯辦邀請出席餐會,同場有本港多位宗教領袖,故此他相信中聯辦一直有接觸本港教會領袖,並研究誰人值得與之進行「長期交流」。他指出,有教會領袖樂於跟中聯辦頻繁交流,並會告知宗派內近期事宜。他相信,浸信會內有人要為此而履行「政治任務」,以此向中聯辦「交差」。

羅秉祥亦提到,他認識一位內地派來負責宗教事務的官員,該官員指基督教及天主教領袖較少與他交流,相信是奉行「政教分離」。從中,他可得知這些官員的任務就是與本港的宗教界打好關係,而部份教會領袖真的樂意與這些官員進行交流,了解中聯辦的想法,自然會「識做」地作出回應,以此交差。

他相信,這些事情在本港常有發生,亦不排除浸聯會改選常委,中聯辦有參與其中。故此,這反映了浸信會民主體制的好處。政權不能透過控制教會領袖,從而左右投票結果。林海盛回應指,浸信會奉行會眾制,政權需花很大力氣,才可以左右選舉。故此,他相信中聯辦會針對大型教會、聯會領袖進行統戰工作。

是次聚會為辛福台於五月五日晚上的直播節目,主題為「浸聯會倒瀉『羅蟹』,香港教會進入大時代?」。

(5月12日更新)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請選擇:💳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