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社評

暴政壓力下的公義與愛

香港的六四燭光集會被警方以防疫為由發出反對通知書,是卅一年來第一次。不過民間自發的紀念情懷,還是卅一年如一日。以教會群體為例,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發起的禱文聯署(見本報上期全版廣告),人數是歷來第三高,參加者多元依舊,涵蓋了不同議題的教內光譜。例如在同運議題上南轅北轍的明光社和基督徒學會,其團體名字都可在今次六四禱文的聯署名單上得見,一同記念當年天安門廣場上的哀歌,表達同一份對公義和憐憫的堅持。至於身處內地的天安門母親,卻自年初起就被當局嚴密監控,以至阻隔通訊,連希望一同悼念當年死於鎮壓的子女,也難以安排。

極權暴政為民眾所帶來的壓力與不幸,不單單在於其對異見者的蔑視批鬥和趕盡殺絕,更在於其抹煞公共與私人活動之間的界線,將權力向所有生活領域無限延伸和操控,以致要規範民眾在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各個方面:大至如何理解一段歷史,小至如何唱一首歌,無孔不入,動輒得咎;民眾甚至要悼念家中至親,又或表達心底裡的一點哀思敬意,都可以隨時被橫加干預和封殺。凡此種種,目的都是讓政權顯得神聖不可侵犯。而這些監控與干預亦常常透過群眾裡的互相揭發和攻擊而得以體現——遠至內地昔日連場政治運動以及文革時期的血腥批鬥,近至本地一些大型商業機構鼓勵員工揭發同事在社交媒體的「政治不正確」言論以作解雇,以至今天行將引進香港的內地國安教育,鼓勵學生舉報家人友人種種可能有違國安的蛛絲馬跡。如此一來,整個社會瀰漫著「捉鬼」、求自保的心態,還有誣陷出賣得獎賞的機遇;民間的人際互信不難崩分離析,磨滅至歸於無有,只有當權者成為膜拜和倚靠的唯一焦點。

對於亟亟取得絕對權力的當權者來說,社群裡的差異成了可供播弄來從中漁利的政治機會;但對於珍惜自由和公義的社會來說,如何避免差異遭受播弄而互相攻伐,就成為抗拒暴政惡行滲入日常生活的重要關口。社群裡不同成員之間的信任程度,因人而異。但當權力的分立與制衡愈見削弱,當社會制度愈見不利於個人權利的保障,當「誰是大多數,誰是極少數」成了統戰籠絡和煽惑批鬥的代號,隨時龍門任搬;此時此刻,民間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關愛,那怕只有一點一滴,都值得珍而重之。

對基督徒來說,關於不同社會議題的解讀和取態,人人領受有所不同;但大家對獨一上主的尊崇,遠超地上權勢,卻是信仰之基本。而基督徒生活裡所流露的信心、盼望和愛心,更是能夠在艱困日子裡得以常存的生命特質。左右歷史進程的因素有很多,但掌管歷史的乃是上主。祂手上的塑材,肯定包括基督徒的點滴付出。至於我們的生命能否在艱難的日子裡成為社會防腐的一把鹽,人心昏暗裡的一點光,關鍵在乎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的某個時刻,能否為到有需要的人說句公道話,堅定而不狂躁;遞一杯涼水,帶著信任和熱心。求主加力我們。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