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時代跨頁

從苦難的記憶重生

基恩之家主日崇拜講章
宣講日期:2020年8月9日(網上崇拜)
講員:胡露茜
經文:申卅二1-7、39-43、45-47;徒二14-28



2019年8月13日機場示威活動(陳盈恩攝)

因反對捷克共產黨而流亡法國的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笑忘書》(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中有一句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相信許多香港人像我一樣,最揮不去的記憶,莫過於是去年反送中期間的街頭抗爭運動及消失了的連儂牆,一幕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一張一張扣人心弦的文宣圖、一個一個悲壯感人的逆權故事!

強權鎮壓下「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今天,在強權的鎮壓下,連儂牆被撕掉;大量的抗爭者被捕,懷疑被性侵、被失蹤,甚至被自殺;民選的議員被DQ,九月立法會選舉被強行延後一年了,異見的手足被迫流亡,自由表達的權利被扼殺,歷史的真相被扭曲淹埋,「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作為熱愛這城市的香港人,如何看待和處理這些既感動澎湃、卻令人痛心疾首的歷史記憶?作為決志跟隨主的門徒,我們如何被聖靈充滿和更新,為這個以苦難連成的香港共同體,注入繼續奮鬥的勇氣和力量?


2019年7月11日梁凌杰公眾告別禮(Sun Yeung攝) 

猶太教是一個極度尊重和守護歷史記憶的宗教,其中首要的罪,不是任何一條道德規訓,而是遺忘。十誡的第一條,就是和以色列民的群體記憶緊緊扣連:「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曾將你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出二十2)

根據學者研究,申典歷史乃出自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時期的作品,主要信息包含審判和悔改兩點,亦有學者補充審判和恩典,才是申典要表達的重要元素,因耶和華雖然要對不順服的子民進行審判,但祂持續不斷的恩典,卻給予被擄群體一種盼望。

申卅二講述摩西按照耶和華的吩咐,在臨死前寫一篇歌給以色列民:「我今日所警教你們的,你們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申卅二46)

摩西斥責子民富強肥胖了,便背棄了造他的上帝,因而觸怒上帝,上帝就用外邦人來懲罰以色列民,使他們遭受禍患。雖然這篇歌好像很嚴厲,但摩西最終的目的,並不是要子民感到絕望;反之,是要給他們盼望。摩西要他們謹記,只要他們願意回轉,再次遵行上帝的律法,他們在上帝所賜的土地上,仍然可享平安的日子。

昔日以色列民被擄的創傷記憶與盼望,可以給此時此地的香港信徒有所警惕嗎?昔日的帝國權勢巴比倫是否喻意今日的中共帝國?香港的被擄,是否意味香港目前被中共以強權摧毀「一國兩制」的承諾、奪走我們的民主自治權,甚至我們的思想、言論、結社、宗教等自由?

對於今天的猶太人,其中一段絕不會、亦不敢忘記的記憶,就是納粹德國集中營及六百萬猶太人被大屠殺的歷史。它的存在,不單對那些曾在這裡被殘殺和虐待的受害人的悼念,也是加害方德國人自我反省與懺悔的明燈,更是世界愛好和平者堅定信念的重要提醒!

然而,現行在德國及歐洲的集中營記憶並非毫無爭議,一些右翼政客埋怨此舉令他們及子孫永遠生活在「希特拉的陰影」之下,無法真正告別過去,當中亦出現過新納粹份子破壞集中營的事件。

歷史記憶是另一種囚禁還是釋放?

至於大屠殺的受害方猶太人,這段歷史記憶會是另一種囚禁還是釋放?

一位在美國出生的猶太學者馬克、艾里斯(Marc H. Ellis)於二○○二年出版了一本極之反猶太主義的書:《遠離煙硝:以色列與巴勒斯坦》(Israel and Palestine: Out of the Ashes - The Search For Jewish Ident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他眼見今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不斷擴張的事實,不禁向自己的同胞質問:我們是否已經成為一個壓迫他人的民族?

我們是否已經忘卻自己一再努力宣揚的大屠殺教訓?難道我們日以繼夜用武裝直升機、火箭炮威嚇,甚至攻擊巴勒斯坦城鎮,為的是給後代子孫樹立榜樣嗎?一位猶太受難者後裔說:「雖然經歷種種的苦難,我們仍需堅持正義,只有正義而非報復才是出路;大屠殺的教訓是暴力循環,必須予以制止,否則沒有出路。」

至於基督宗教,初期教會也曾經歷來自政權及教外人士的迫害,造成不少基督徒殉道;教父特土良曾說:「殉道者的血是教會成長的種子。」

徒二14-42是彼得的講章,亦是基督教的第一篇講章,是接著之前會眾被聖靈充滿後而宣講的。

首先,彼得針對當時的猶太人,引用舊約先知約珥書提出「末後的日子」,猶太人相信現在是邪惡的時代,末後則是上帝的黃金時代,在兩者之間便是上帝介入和審判的日子,是可怖和黑暗的日子,它的來臨可能連世界的根基都動搖起來。

這點令我想起反送中抗爭運動中關於「攬炒」的爭議,倡議「攬炒」者認為在抗爭時要不惜代價,即使兩敗俱傷也堅持下去,務求置之死地而後生,直至達到訴求。反對「攬炒」者主要認為香港現有地位是過去幾代辛苦建立的成果,不應輕易斷送。大家覺得目前香港所經歷的,像不像昔日先知約珥所描述的末後的日子?難道是上帝主動「攬炒」?

當上帝介入「攬炒」

徒二21,彼得宣告:「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這裡的「求告主名」有降服(surrender)的意思,即是那些願意將自己全然交上及降服的人,就必得救。

我認為當上帝介入「攬炒」的時候,我們要預備的,是深切省思自己是否願意將生命全然交上,降服於上帝的主權下!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靠主得勝。歷史上許多逆權運動的領袖,如南非的孟得拉、美國的馬丁路德金,以至香港的戴耀廷等,在巨人歌利亞面前,他們豈不都是靠主才得勝有餘嗎?

徒二22,彼得提醒同胞們,由上帝藉著耶穌所行的神蹟、異能、奇事,已向他們顯明,這事他們自己都知道,因為是發生在他們當中的。

對於處身於今日香港逆權風暴中的信徒,是否記得和經驗到上主確實在個人的生命,以及我們中間行了神蹟奇事?

徒二23,「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和先見早已決定把耶穌交給你們;而你們藉著不法的人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他。」(《現代中文譯本》)讓我們反省會否因自己害怕強權的威嚇或試探,而甘心作惡勢力的幫兇,將義人交給惡者,把他們釘在十字架?

徒二24,「但是上帝使他從死裡復活,把死亡的痛苦解除了,因為死亡囚禁不了他。」(《現代中文譯本》)讓我們誠實地撫心自問,活在今天威權統治、失序和荒謬的社會,絕望的陰霾籠罩著整個香港的時候,我們是否仍持守基督復活的信念和盼望?在可見的將來,現實的世界只會更黑暗,但黑暗的盡頭才有黎明。被釘十架木頭上受苦的基督已經復活了,雖然祂的身體仍有釘痕!

返回今天的香港,我們可以「從苦難的記憶重生」嗎?

對於苦難的記憶有親身體驗和深刻研究反思的耶魯大學沃弗教授(Miroslav Volf),為當今人類發出了語重心長的呼籲:「身為受害人,我們記得要痊癒,要保護自己;身為加害者,我們記得要悔改,要彌補我們的行徑;身為旁觀者,我們記得要記念受害者,並且致力防止類似的下場臨到其他人。」

沃弗是克羅地亞人,一九八四年被南斯拉夫的共產政權拘捕審問,使他留下難以磨滅的痛苦記憶。九十年代巴爾幹半島發生了種族迫害,沃弗經過多年的苦思和反省,終於一九九六年出版《擁抱神學》,主題是十架擁抱的愛。十年後,《記憶的力量》面世,沃弗在這本書處理了一九八四年自己無辜被冤屈審問的受害記憶。可見,這段從苦難記憶重生的旅程何等艱辛。他在書中不斷反覆問自己:要如何記住受過的冤屈?沃弗指出,人的記憶是極其複雜的,記憶很容易被當權者所扭曲和操弄,而人亦有美化自己選擇性記憶的傾向。

他警告背離事實的記憶不單延續,更在記憶中加深了原先的傷害,在既存的衝突上火上加油,真實的記憶讓正義得以伸張,對受害者如此,對加害者亦如此,從而達至關係的復和及個人生命的重生。

我認為沃弗的經歷,以及他對因不公義壓迫而衍生的苦難所作的倫理思考,為今日香港信徒在抗爭運動中的信仰掙扎及神學反省有重要的啟迪。

儆醒禱告踏上跟隨基督的不歸路

靈修大師羅爾(Richard Rohr)在一段「承受苦痛」的短文中,提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馬利亞並沒有像一般人倒在地上哀號,而是以堅定的信心站在十字架旁,他認為這是基督教表達對「承受苦痛」的一種轉化意象。此刻馬利亞不求解決問題,因為她知道並承認自己對耶穌的受苦無能為力;她選擇承受苦痛,容讓苦痛改變自己,這就是基督徒的信德。當我們能夠有意識地承受苦痛,甚至對之產生信任,直到進入更深的層次,我們便會發現一切源於上帝的愛,也歸於上帝的愛。

作為基督徒,我們更清楚明白昔日彼得宣告:「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的意思。我們之所以願意將整個生命全然交上,為主使用,是因為我們相信從苦難的記憶是可能重生的。

「既然這樣,誰能夠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迫害嗎?飢餓嗎?貧窮嗎?危險嗎?刀劍嗎?……都不是,在這一切事情上,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已經獲得完全的勝利!……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靈界的掌權者;是現在,是將來;是高天、是深淵;在整個被造的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把我們跟上帝藉著我們的主基督耶穌所給我們的愛隔絕起來。」(羅八35、37-39,《現代中文譯本》)

盼望保羅這段宣信再次鼓勵我們,藉著時刻的儆醒禱告,能夠勇敢和堅定地踏上這條跟隨十架基督的不歸路!

(本文由作者提供,分題為編者所擬)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