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时代跨页

从苦难的记忆重生

基恩之家主日崇拜讲章
宣讲日期:2020年8月9日(网上崇拜)
讲员:胡露茜
经文:申卅二1-7、39-43、45-47;徒二14-28



2019年8月13日机场示威活动(陈盈恩摄)

因反对捷克共产党而流亡法国的着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笑忘书》(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中有一句名言:「人类对抗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相信许多香港人像我一样,最挥不去的记忆,莫过于是去年反送中期间的街头抗争运动及消失了的连侬墙,一幕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一张一张扣人心弦的文宣图、一个一个悲壮感人的逆权故事!

强权镇压下「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今天,在强权的镇压下,连侬墙被撕掉;大量的抗争者被捕,怀疑被性侵、被失踪,什至被自杀;民选的议员被DQ,九月立法会选举被强行延后一年了,异见的手足被迫流亡,自由表达的权利被扼杀,历史的真相被扭曲淹埋,「一国两制」名存实亡!

作为热爱这城市的香港人,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既感动澎湃、却令人痛心疾首的历史记忆?作为决志跟随主的门徒,我们如何被圣灵充满和更新,为这个以苦难连成的香港共同体,注入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2019年7月11日梁凌杰公众告别礼(Sun Yeung摄) 

犹太教是一个极度尊重和守护历史记忆的宗教,其中首要的罪,不是任何一条道德规训,而是遗忘。十诫的第一条,就是和以色列民的群体记忆紧紧扣连:「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出二十2)

根据学者研究,申典历史乃出自以色列人被掳巴比伦时期的作品,主要信息包含审判和悔改两点,亦有学者补充审判和恩典,才是申典要表达的重要元素,因耶和华虽然要对不顺服的子民进行审判,但他持续不断的恩典,却给予被掳群体一种盼望。

申卅二讲述摩西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在临死前写一篇歌给以色列民:「我今日所警教你们的,你们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们的子孙谨守遵行这律法上的话。」(申卅二46)

摩西斥责子民富强肥胖了,便背弃了造他的上帝,因而触怒上帝,上帝就用外邦人来惩罚以色列民,使他们遭受祸患。虽然这篇歌好像很严厉,但摩西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子民感到绝望;反之,是要给他们盼望。摩西要他们谨记,只要他们愿意回转,再次遵行上帝的律法,他们在上帝所赐的土地上,仍然可享平安的日子。

昔日以色列民被掳的创伤记忆与盼望,可以给此时此地的香港信徒有所警惕吗?昔日的帝国权势巴比伦是否喻意今日的中共帝国?香港的被掳,是否意味香港目前被中共以强权摧毁「一国两制」的承诺、夺走我们的民主自治权,什至我们的思想、言论、结社、宗教等自由?

对于今天的犹太人,其中一段绝不会、亦不敢忘记的记忆,就是纳粹德国集中营及六百万犹太人被大屠杀的历史。它的存在,不单对那些曾在这里被残杀和虐待的受害人的悼念,也是加害方德国人自我反省与忏悔的明灯,更是世界爱好和平者坚定信念的重要提醒!

然而,现行在德国及欧洲的集中营记忆并非毫无争议,一些右翼政客埋怨此举令他们及子孙永远生活在「希特拉的阴影」之下,无法真正告别过去,当中亦出现过新纳粹份子破坏集中营的事件。

历史记忆是另一种囚禁还是释放?

至于大屠杀的受害方犹太人,这段历史记忆会是另一种囚禁还是释放?

一位在美国出生的犹太学者马克、艾里斯(Marc H. Ellis)于二○○二年出版了一本极之反犹太主义的书:《远离烟硝:以色列与巴勒斯坦》(Israel and Palestine: Out of the Ashes - The Search For Jewish Ident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他眼见今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不断扩张的事实,不禁向自己的同胞质问: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一个压迫他人的民族?

我们是否已经忘却自己一再努力宣扬的大屠杀教训?难道我们日以继夜用武装直升机、火箭炮威吓,什至攻击巴勒斯坦城镇,为的是给后代子孙树立榜样吗?一位犹太受难者后裔说:「虽然经历种种的苦难,我们仍需坚持正义,只有正义而非报复才是出路;大屠杀的教训是暴力循环,必须予以制止,否则没有出路。」

至于基督宗教,初期教会也曾经历来自政权及教外人士的迫害,造成不少基督徒殉道;教父特土良曾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成长的种子。」

徒二14-42是彼得的讲章,亦是基督教的第一篇讲章,是接着之前会众被圣灵充满后而宣讲的。

首先,彼得针对当时的犹太人,引用旧约先知约珥书提出「末后的日子」,犹太人相信现在是邪恶的时代,末后则是上帝的黄金时代,在两者之间便是上帝介入和审判的日子,是可怖和黑暗的日子,它的来临可能连世界的根基都动摇起来。

这点令我想起反送中抗争运动中关于「揽炒」的争议,倡议「揽炒」者认为在抗争时要不惜代价,即使两败俱伤也坚持下去,务求置之死地而后生,直至达到诉求。反对「揽炒」者主要认为香港现有地位是过去几代辛苦建立的成果,不应轻易断送。大家觉得目前香港所经历的,像不像昔日先知约珥所描述的末后的日子?难道是上帝主动「揽炒」?

当上帝介入「揽炒」

徒二21,彼得宣告:「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里的「求告主名」有降服(surrender)的意思,即是那些愿意将自己全然交上及降服的人,就必得救。

我认为当上帝介入「揽炒」的时候,我们要预备的,是深切省思自己是否愿意将生命全然交上,降服于上帝的主权下!惟有这样,我们才能靠主得胜。历史上许多逆权运动的领袖,如南非的孟得拉、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以至香港的戴耀廷等,在巨人歌利亚面前,他们岂不都是靠主才得胜有馀吗?

徒二22,彼得提醒同胞们,由上帝借着耶稣所行的神迹、异能、奇事,已向他们显明,这事他们自己都知道,因为是发生在他们当中的。

对于处身于今日香港逆权风暴中的信徒,是否记得和经验到上主确实在个人的生命,以及我们中间行了神迹奇事?

徒二23,「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和先见早已决定把耶稣交给你们;而你们借着不法的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他。」(《现代中文译本》)让我们反省会否因自己害怕强权的威吓或试探,而甘心作恶势力的帮凶,将义人交给恶者,把他们钉在十字架?

徒二24,「但是上帝使他从死里复活,把死亡的痛苦解除了,因为死亡囚禁不了他。」(《现代中文译本》)让我们诚实地抚心自问,活在今天威权统治、失序和荒谬的社会,绝望的阴霾笼罩着整个香港的时候,我们是否仍持守基督复活的信念和盼望?在可见的将来,现实的世界只会更黑暗,但黑暗的尽头才有黎明。被钉十架木头上受苦的基督已经复活了,虽然他的身体仍有钉痕!

返回今天的香港,我们可以「从苦难的记忆重生」吗?

对于苦难的记忆有亲身体验和深刻研究反思的耶鲁大学沃弗教授(Miroslav Volf),为当今人类发出了语重心长的呼吁:「身为受害人,我们记得要痊愈,要保护自己;身为加害者,我们记得要悔改,要弥补我们的行径;身为旁观者,我们记得要记念受害者,并且致力防止类似的下场临到其他人。」

沃弗是克罗地亚人,一九八四年被南斯拉夫的共产政权拘捕审问,使他留下难以磨灭的痛苦记忆。九十年代巴尔干半岛发生了种族迫害,沃弗经过多年的苦思和反省,终于一九九六年出版《拥抱神学》,主题是十架拥抱的爱。十年后,《记忆的力量》面世,沃弗在这本书处理了一九八四年自己无辜被冤屈审问的受害记忆。可见,这段从苦难记忆重生的旅程何等艰辛。他在书中不断反覆问自己:要如何记住受过的冤屈?沃弗指出,人的记忆是极其复杂的,记忆很容易被当权者所扭曲和操弄,而人亦有美化自己选择性记忆的倾向。

他警告背离事实的记忆不单延续,更在记忆中加深了原先的伤害,在既存的冲突上火上加油,真实的记忆让正义得以伸张,对受害者如此,对加害者亦如此,从而达至关系的复和及个人生命的重生。

我认为沃弗的经历,以及他对因不公义压迫而衍生的苦难所作的伦理思考,为今日香港信徒在抗争运动中的信仰挣扎及神学反省有重要的启迪。

儆醒祷告踏上跟随基督的不归路

灵修大师罗尔(Richard Rohr)在一段「承受苦痛」的短文中,提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马利亚并没有像一般人倒在地上哀号,而是以坚定的信心站在十字架旁,他认为这是基督教表达对「承受苦痛」的一种转化意象。此刻马利亚不求解决问题,因为她知道并承认自己对耶稣的受苦无能为力;她选择承受苦痛,容让苦痛改变自己,这就是基督徒的信德。当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承受苦痛,什至对之产生信任,直到进入更深的层次,我们便会发现一切源于上帝的爱,也归于上帝的爱。

作为基督徒,我们更清楚明白昔日彼得宣告:「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的意思。我们之所以愿意将整个生命全然交上,为主使用,是因为我们相信从苦难的记忆是可能重生的。

「既然这样,谁能够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是患难吗?困苦吗?迫害吗?饥饿吗?贫穷吗?危险吗?刀剑吗?……都不是,在这一切事情上,我们靠着爱我们的主已经获得完全的胜利!……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灵界的掌权者;是现在,是将来;是高天、是深渊;在整个被造的宇宙中,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把我们跟上帝借着我们的主基督耶稣所给我们的爱隔绝起来。」(罗八35、37-39,《现代中文译本》)

盼望保罗这段宣信再次鼓励我们,借着时刻的儆醒祷告,能够勇敢和坚定地踏上这条跟随十架基督的不归路!

(本文由作者提供,分题为编者所拟)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