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周论坛

社评

春风化雨,在浪急风高之间

随着本地疫情自九月初起逐渐缓和,刚刚开课的学校正着手筹备实体面授课堂,让学生恢复校园生活。不过,当欧美疫情近期再度急转直下,本地疫情到底会缓和至何时,会否重蹈第三波爆发的覆辙?大家心里实在也不大可能有个底,只能在加强防疫措施之馀,继续在实体和遥距教学方面作两手准备,并把握任何可能出现的实体面授时光。现今资讯科技对于维持疫情下的学习,的确帮上大忙;然而老师隔着电脑荧光幕来授课,大家准备工夫加倍,师生互动却又大打折扣,箇中苦况人人明白。

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在课室里才发生的事,还需要家庭以至社区的共同参与。疫情下的教育,尤其如此:由因家庭经济状况所导致的「数码鸿沟」,到社区能否为住在恶劣居所的学童提供学习空间,在在都不是学校老师「单打独斗」所能解决。这方面,本地教会群体可以说并无缺席。例如早前就有十一间基督教机构透过「疫里有情.合一见证」的面书专页,呼吁全港教会及机构在做足抗疫措施的情况下开放地方,并提供相关上网设备,让有需要的学童使用。到近日教会关怀贫穷网络推动「平板电脑及手提电脑捐赠」计划,经伙伴教会向有需要的学生发放电脑,并成立平台收集相关捐款和二手电脑。这些努力,既体现到面对极端状况时人人自发多走一步的社群精神,更活出了为有需要的小子递上一杯凉水的信仰教导。

信仰价值,不单单体现于物质上的分享,更体现于信念上的坚持。一杯凉水不大可能扑灭一场山火,几部平板电脑也解决不了本地社会长期贫富悬殊的沉疴;然而,要在危机当下走入劣境去救急扶危,关键还是有多少人带着好撒马利亚人的心肠,愿意为他人而付出。在教育而言,这里牵涉了起码三方面:

认清自身信念——每一场磨难都会带来困苦,却也有可能成为信仰和心灵得以炼净的机会。例如在风平浪静的日子,谈公义、仁爱并不难;但在浪急风高之时,面对种种压力要求妥协,谈公义、仁爱就变得很不容易,然而,这亦是回应上主「祢爱我比这些更深么?」的时刻。基督徒尤其要认清,神爱世人,并不偏爱个别的社群和国族。我们更要将那没有偏离圣经的教导,与下一代分享。

身教重于言教——在凶恶的处境里,与下一代分享的合适时机总是少了,跟风和日丽的日子有所不同。然而,无论教的与学的,其实都在一同经历那凶恶的日子。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大家在种种压力与劣境下的应对与表现,那份付出与牺牲,学生其实都一一看在眼里,铭记于心,这实在也是教育的一部份。很多时,这比课堂上的教育,影响更为深远。

为下一代动慈心——处境纵然可以很恶劣,但学生的身份背景、成长经历、能力差异,以至思考意志,还是跟以前的一个模样。无论他们表现如何,或许教导方法会不尽相同,但叫生命继续成长的是上帝,我们的社会还是没有放弃他们的理由。倒是我们可有为了下一代而动了慈心,成为继续春风化雨的原动力?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南涌講古
栽種和平
嘉道理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