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嶺大講座談極權下的香港教會
邢福增:避免愛國情懷成信仰義務

【時代論壇訊】嶺南大學校牧處舉辦了「極權下的教會——香港處境下教會何去何從?」網上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邢福增教授主講,探討在極權底下香港教會的應對之法。邢福增認為信徒需要留意政權所營造繁榮穩定的深層意識,以信仰的價值進行批判,又要重新反思政教關係,避免過度依賴政府,並留意政權的手段,從而教會能夠團結並服侍整個社會,為社會帶來不同的遠象。他亦提醒教會需謹慎其愛國情懷或被利用為政治上的在地協力者,因而失去了批判能力。

邢福增引用許寶強教授的《回歸人心:極權臨近的香港經濟學》一書,指出政權不會消除香港的資本主義,反而會透過權貴資本主義去激化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以繁榮穩定去取締民主、平等、自由等普世價值,從而削弱民間的監督。邢福增引用書中段落:「政權銳意進行人心回歸『獸性』的文化改造工程,即把人還原為物質需求的動物,突顯出除了狹義的經濟物欲外,香港人不存在其他面向的需求。」邢福增追溯香港歷史,指出六七暴動後,人民和殖民地政府均支持以繁榮穩定爲本的社會改革,繁榮穩定因而成爲了香港的主流價值,當中亦包括教會。但邢福增鼓勵教會反思繁榮穩定是否信仰的價值,而教會會否也受繁榮穩定的主流價值影響,減少對香港公民社會的關注。

在教會内尋找另類願景和可能

同時邢福增看見,自一九九七年以來,教會一直都在教育和社會服務的層面上,和政府有緊密的合作,教會的增長甚至與政府的支持扣上了關係,當中涉及一種互利關係,在過程中也深化了教會對政府的依賴。邢福增勸勉教會反思在政權更為封閉的情況底下,對政府的依賴會否阻礙教會實踐使命,因當中會承擔結盟而來的政治任務。

邢福增引述九七回歸前波蘭神學家寳娜嘉(Halina Bortnowska)曾被邀請到港,分享面對共產政權的經歷,指出政權的策略在於分裂教會,並嘗試將信仰個人化,在過程中假裝將信仰的美好吸收,從而要求教會附屬於政權,甚至政權能代表教會説話。在這個情況下,波蘭教會的回應先是嘗試保持團結,其後是以與政權不同的遠象去服侍社會,從而能夠回應人民的需要,邢福增說道:「雖然教會自己仍然會面對很多挑戰和不足夠的地方,但相信社會裡面仍然有人嘗試去追求真理,那麽教會能回應人心的需要嗎?或許有人對於政黨的宣傳、教導和意識形態感到厭惡的時候,他們能否在教會找到另一種可能呢?」邢福增強調,當外界謊言當道,教會則需要成爲說真話的地方,建立能彼此信任和守護的群體,成爲共同快樂和悲傷的地方,從而能夠和人民一同尋找遠象。

愛國不應約化為對政權完全擁護

面對中國龐大的影響力,邢福增希望香港教會能夠謹慎,避免其愛國情懷成為信仰上的義務。他看見過往於教會內,有一種對中國的民族情懷,促使信徒守望中國並發展中國事工,例如在六四後的研討會中,徐錦堯神父提倡基督徒需投身於建設祖國,鄧肇明和郭乃弘牧師亦希望香港的獨特性能夠改變中國的狀況。然而邢福增希望信徒注意當中的引誘,避免民族情懷成爲要中華民族復興和崛起的迷思,變得毫無批判地擁抱中國,最後成為中國的政治代理,為中國的問題辯護。他舉例過往也有香港教會在拆十字架和宗教自由收窄的議題上,將問題轉移至地方政府或當地教會的問題。

邢福增指:「真正的愛國,或者對國家社會的承擔,或是公民責任,不應被約化成為對政權完全的擁護,也不應該迴避對社會的問題作出另類的思考和批判的反思。」他鼓勵信徒多了解中國宗教自由的消息,批判地檢視中國對於宗教自由的論述,以及了解內地維權實況,和内地教會中進行維權抗爭的人進行交流和互相守望,從而避免成爲中國政策的辯護者。

臨近結束時,邢福增分享了一段曾經歷文革批鬥的內地神學家趙紫宸的話語,指出教會需要在黑暗中堅守底線和信仰,而當中需作許多選擇,但即使在眾多壓迫中失敗,成為了奴隸和機器,也要持守最基本的信仰,相信上帝最終會得勝。邢福增說道:「在這樣漫長的黑夜中,其實我們真的要做很多不容易的抉擇⋯⋯活在當中我們要面對很多真實的掙扎,我們要問自己該怎樣做每一個選擇,要問自己在最大的可能裡面能承擔多少責任。」

講座於九月廿四日晚上舉行,為「香港抗爭處境下的基督徒」系列講座第二講,
YouTube直播最高峰時有逾六十人實時觀看,截至九月廿九日則累積逾千人次觀看。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