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闻消息

谈移民潮对香港教会影响
胡志伟:带使命资源离开有利差传

【时代论坛讯】《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有不少香港人都正考虑移民,当中不乏基督徒。即将掩至的移民潮会为香港教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呢?日前,有节目邀请了基督教宣道会屯门堂主任游淑仪牧师、基督教会活石堂(九龙堂)代堂主任欧醒华牧师、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牧师分享对有关题目的看法。游淑仪提到,移民者不应以难民身份自居,无论去或留,只要带着使命,便是被差遣的天国子民。欧醒华引用已故牧者杨牧谷牧师的说法,不应问对错,而是祝福每个移民的家庭平安到达当地,开展神的工作。胡志伟指这次移民潮揭示了香港教会中产化的问题。

移民者非难民而是天国子民

过往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游淑仪提到,教会都不会直接谈论移民。相反,今天她所属的教会则举办一连三次的移民聚会,邀请牧者和有经验的弟兄姊妹现身说法。她亦认为,今天的弟兄姊妹愿意主动向牧者分享其挣扎和顾虑,这个情况是很特别的,因此教会应正面面对,以牧养和坚固信徒。

游淑仪补充,明白移民后人在适应上必会有其困难,但信徒要知道无论去留,也不应以难民身份自居。上一代不少人也是从其他地方迁居香港,她指香港是移民城巿,若信徒清楚上帝的心意和带领,无论去或留,只要带着使命,便是天国子民。胡志伟回应指,圣经也有提及信徒流散者的身份,因此无论在香港或其他地方也是寄居者,并引用潘霍华的话,即使逃亡也是带着使命。

九七前欧醒华的教会有很多家庭移民,当时面对这个情况,其教会的牧师杨牧谷曾说过:「不要问对错,只要祝福。」他会祝福每个移民的家庭平安到达当地,开展神的工作。欧醒华自己也抱着此开放的态度,不希望弟兄姊妹隐隐藏藏地走,而是带着群体的祝福踏上新路。

提到如何牧养即将移民的人,游淑仪提到今次的移民潮来得较急,牧者应深入地了解其贴身的问题,如关顾他们留下的年老亲人,这也是需要教会关心和支援的。虽然移民者应在外地教会生根,但她认为牧者不能一下子便不理会他们,而是有一个转接期让他们在适应新教会前也得到牧养。她重申移民者不要以难民的心态离开,而是被差遣出去的天国子民。

人手短缺非因移民潮而因信徒懒惰

提到移民潮引伸的问题,如本地教会的资金和人力会减少时,欧醒华牧师坦言,「教会的经济运作不在有钱,而是在于有异象,现在的问题是异象开始模糊,大家正在想如何逃难。」他认为教会运作正是相反,有异象便会有钱,因此要问的应是教会的异象是什么。

对应未来人手短缺问题,欧醒华直指教会人手短缺的原因是有很多懒惰的信徒。若教会每个人都服侍,人手便会充裕。就此,他提醒应做一个负责任的信徒,并批评有些信徒将自己灵命成长的责任放在牧者身上,认为对方讲道和牧养差才令自己没成长。人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与牧者同行,回应上帝的召命。

另外,他们在节目上也建议教会和机构可共享资源,游淑仪指他们的堂会与书室合作,共同部份教会地方,以支持基督教文字事工。欧醒华补充,共享的不单是地方,更可是堂会的人力资源,以及分享彼此的异象,不是一方受助,而是互补不足。

胡志伟亦从另一个角度看移民,他指如果移民者的人力和财力是带住使命离开的话,在差传上便要重新想像,他们带着资源去实践福音的使命,可能会做到一般差会做不到的事。欧醒华回应指,这也反映天国观问题,很多时教会会从堂会观去看自身,于是会认为移民是削弱教会,其实并不一定。

教会及神学院应重思装备方向

胡志伟表示,今次的移民潮某程度是揭示「教会种什么,便收取什么」——这次移民潮其实对基层教会影响不大,这反映今天的香港教会只主力服侍中产及专业人士。不少教会过往是屋邨教会,现逐渐中产化,不少神学训练所装备的是牧养中产教会,因此他认为教会和神学院应重新思考装备方向。他赞成举办如过往中国神学研究院的基福训练(现为禧福协会),结合基层事工,让中产教会兼容基层。

当晚,游淑仪和欧醒华也分享他们于八十年代移民潮中的经历。游淑仪当时还未成为传道人,眼见身边很多人离开,在六四事件后深感教会需要领袖,后来蒙召读神学和牧会。因此,她认为移民潮对教会不单是冲击,亦可以是祝福,同时教会需为此作准备。「那次的移民潮对当时的教会造成创伤,因为有很多先离开的是牧者」,欧醒华回应指那时移民潮对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令信徒对牧者失去信任。他表示,在九七年后,教会花了很长的时间重建信徒的信任。同时,他亦提醒即使人的心有所转变,但上帝是不会改变。

节目于十月二十日晚上直播,由辛福台主办,题为「移民潮下香港教会的难题」,截至十月廿三日有逾七千三百人次观看。


守护自由空间,请支持基督教《时代论坛》
可选择:📲 PayMe 或 💳 网上捐款(信用卡)

⚡️转数快FPS +852 51100803(注明奉献,如需收据请附姓名及电话)

Donationcall
更多标签
payme
一生螈命
靈溢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