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時代跨頁

在秩序崩解與時代變局面前

講員:任志強
宣講日期:2020年11月14-15日
福音經課:馬太福音廿五章14-30節
書信經課: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11節

從艱難的二○一九到更艱難的二○二○

還有一個半月,二○二○年就要過去了。這的確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以為二○一九年十分難捱;誰知,原來二○二○更加難捱。過去一年,有人失去很多東西:有人失去了學業前途,有人失去了一生事業,有人失去了全家生計,有人失去至親,失去自由,失去生命;也有人失去盼望,失去信念。而且不但香港如此,全世界都面對著艱難局面。

因此有人很渴望,二○二○快點過去,期望到了二○二一,就可以盡快恢復「正常生活」,重回往日的生活模式──出街不用無時無刻戴口罩,可以自然地呼吸;教會不用擔心幾時又要暫停聚會,團契、小組、主日學可以如常舉行;學校不用將全日課堂壓縮成半日,堂堂「滾水淥腳」半小時,中午食完飯下午回家繼續Zoom。

我們更渴望,出外吃飯可以大檯人開懷暢談;最重要的是,開懷暢談的時候,可以好似自古以來一樣,百無禁忌,不用害怕得罪邊個邊個;我們希望老師上堂可以有話直說,毋須就住就住,怕被人投訴,惹一身麻煩,被取消教師資格;我們希望能夠繼續做一些自古以來一直做的正常嘢,而不會突然一個清晨被人找上門,從此失去自由。

我們都希望,生活但願如此。不過,我相信大家都明白,這種回復過去的「正常生活」,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應該不可能實現了。為甚麼呢?因為世界已經變了,我們過去所熟悉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

一場天災與人禍糾纏不清的大流行瘟疫,在全世界肆虐了接近一年,在很多地方仍然完全沒有減退跡象;香港的疫情,也是欲斷難斷。事實上,沒有人知道這場瘟疫何時結束,或者究竟會不會結束。舊日的、瘟疫爆發前的那個世界,那個我們習慣了的世界,已經不再存在了。

而在香港,自從去年六月,因為政府堅持要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爆的政治風暴,到今年六月三十日深夜開始實施《港區國安法》,舊日那個我們熟悉的香港,那個太平盛世的香港,「做乜都得」的香港,也已經不再存在了。

在瘟疫和政治變局雙重效應之下,我們的生活模式正在徹底改變──上班、上學、做生意、玩樂、飲食,甚至選舉、搞政治的方式都改變了,基督徒聚會的方式都改變了,人們結婚的方式都改變了。

當面對一個大變局的時候,當熟悉的世界面臨瓦解的時候,很多人的反應都會是以保守的姿態面對,期望那個大變不會是個真的大變,美其名曰「以不變應萬變」,但其實是不肯面對轉變,於是把自己收藏起來,希望本來僅有的能夠存留,以免「連嗰少少都冇埋」。

今天讀的太廿五14-30,背後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

Parable of the Talents, by A. N. Mironov

非關投資與才幹

首先,必須搞清楚,耶穌這個比喻,其實不是關於投資或者才幹的。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期望從這個比喻找到耶穌關於經濟投資,或者上司如何管理員工的教導。假如這個比喻,指向耶穌或者上帝所推崇的經濟哲學或者管理模式的話,那就慘了。因為它用一個兇殘、無憐憫之心、貪婪、勞役員工的財主來比喻上帝;它也推崇一套高舉經濟利益、無限增長、有錢人剝削貧窮人的經濟制度。這跟聖經其他所有地方所描繪的上帝,都截然相反。如果我們期望從這個比喻學到耶穌的投資哲學,或者管理之道,那就等於看《少林足球》學踢波,或者看無綫電視的警匪劇集學做警察一樣。

另外,我們通常把這個比喻稱為「按才幹受託」,可能是因為主要的聖經譯本,包括《和合本》(1919)和《和合本修訂版》(2010),都為這比喻加上了類似的標題:「按才幹受託付」(《和合》)、「按才受託」(《和修》)。比喻裡面提及的五千、二千、一千,在原來的羅馬貨幣裡,是「五個他連得」(τάλαντον),英文譯作talents。現代英文把這種古羅馬的幣值,轉借成「才幹」、「才華」的意思;於是,我們一見到「他連得」,就聯想到「才幹」、「才華」。

這裡涉及語言和字義的歷史演變,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容我簡化地借一句香港話來解釋,就很容易明白了:設想一個人拖著疲倦身軀,深夜回到家中,家人問他:「今日點呀?有冇進帳?」他說:「幾好呀,結果入咗兩球。」自古以來,入兩球,就是在足球場上射進兩球的意思,那人一定是剛剛去球場回來了。但原來,那人是從事財經工作的,他說「入了兩球」,原來是指賺了兩百萬。試問三十年前的人,怎會想到今日的人會這樣理解「兩球」呢?古羅馬的「他連得」演變成現代的「才幹」,說不定也是類似的情況。

耶穌預示的大變局:太廿四至廿五

若這比喻非關才幹,那麼它又是關於甚麼的呢?那就不得不從它的前文後理──太廿四至廿五來理解了。

太廿四記述耶穌談論耶路撒冷被毀滅的景象。很多人都把這裡理解為「末日」的景象,像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但是這裡的文字,十分明顯地指明,耶穌是指一些不久之後就要發生的事情。身為後世的人,我們就知道,耶穌所講的,是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和聖殿被羅馬軍隊摧毀的事,發生於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後大約四十年;而事情過後大約十多年,馬太福音才把這些事情整理好,寫下來。

公元七十年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呢?就是猶太人(或許羅馬帝國會說是極小撮猶太人)長期不服羅馬帝國的統治,一直反抗。他們不是要推翻羅馬,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沒有需要;他們只是要確保在自己那片小小土地上的自主權。強盛的帝國,當然難以容忍版圖裡面有一塊小地方總是在講求自主了。結果,在那小撮猶太人嘗試以武力對抗的時候,羅馬帝國便派兵直搗耶路撒冷,將全城剷平,用火攻燒毀聖殿的地基,以致如耶穌所說,一塊石頭不踏在另一塊石頭上面。

耶路撒冷被攻破,聖殿被摧毀,對於當時的猶太人來講,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是他們所熟悉的世界的結束。因為耶路撒冷是他們民族的象徵,是他們文化的中樞,聖殿更是他們跟上帝接觸的聖所。失去了這些,對他們來說,是甚麼都沒有了,世界也玩完了,還可以怎樣呢?

而這個熟悉的世界瓦解,舊有的時代終結,同時也代表另一個時代的來臨,一個新的世界要開始了。只不過那個要來的時代,充滿不確定,充滿未知數,完全陌生。

於是,耶穌就叫門徒要做好準備,告別熟悉的時代,迎接新的時代。太廿五連續三個比喻,就是耶穌告訴門徒,怎樣準備迎接那個新時代:

1-13:十個童女:新時代隨時降臨,要隨時做好準備!

14-30:分配財產給僕人處理:以甚麼心態來準備?

31-46:綿羊山羊:做好準備,是甚麼意思?

Ten virgins, by Anonymous c. 1500, after Martin Schongauer

面對時代變局的心態:太廿五14-30

從這個鋪排來看,馬太福音確實有意讓讀者把這個比喻理解為關於「準備」的教導,要教導信徒如何準備迎接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比喻裡面,耶穌稱讚那兩個把受託財產全部拿出去的人,而斥責那個把財富收藏的人。我們不禁要問,把受託的財富好好保存,雖然不會增值,但起碼保本,不用承受可升可跌的風險,又不用畀錢中介,有何不對?但耶穌竟然嚴厲斥責他,說他又惡又懶(26),是無用的僕人(30)。

原來,在耶穌眼中,準備迎接時代大轉變、世界秩序崩壞,只能夠將自己所有一切都完全擺出來,那才會有成果。簡單來說,就是要大膽想像,不怕冒險,不怕失去,而不能夠事事安全至上,死抱著已有的,期望將來有日攞返出來依然有用。如果舊日的世界秩序已經不再存在,那麼舊日原有的做法,其實自然也失效了。收藏備用,又有甚麼意義呢?

面對世界的崩壞

正如我在開始的時候說,不論香港還是整個世界,此刻都面對一個大變局。舊有的,我們熟悉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沒有人知道,那將要出現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的局面,有點像耶穌當時所面對的群眾和馬太福音最早的讀者群一樣。對於那些二千年前的猶太人來說,沒有了聖殿、沒有了耶路撒冷,就等於整個世界瓦解,是他們完全無法想像的。這樣的巨變,迫使他們思考如何應對,如何繼續存活,並且保存民族與信仰。

假如他們像那個把錢埋藏地下的僕人那樣,就只會思念著、死攬著已經不存在的耶路撒冷和聖殿,只懂得等待時間過去,希望舊有秩序他日重臨,可以過回以前那種「正常生活」。但絕大部份猶太人沒有這樣。沒有了耶路撒冷,他們別無選擇,惟有向外移動,流散各地。沒有了聖殿,各地會堂的地位就變得更加重要。

事實上,羅馬帝國在剷平耶路撒冷之後,確實有政策強制猶太人離開耶路撒冷和和周邊地區,令他們失去土地,也失去文化身份。沒有了原本憑藉的秩序,迫使他們重新想像,如何繼續存活,如何承傳文化身份,如何保存對上主的信仰。從此,各地的會堂,成為他們敬拜上帝的中心,以及凝聚社群、承傳文化身份的聚腳點。

當前的香港,原有的秩序正在我們眼前崩塌瓦解;新的秩序,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就好像太廿四裡面所描繪的景象那樣,是痛苦的,是極不容易的。

今天的新約書信經課帖前五1-11,描繪一幅極相似的圖畫;而且這圖畫並不單單是關於猶太人的,而是涉及羅馬帝國版圖裡面,不分種族、信奉耶穌為基督的人,他們也就是一班不向當權者凱撒屈膝、不向帝國賣賬的人。而且,帖撒羅尼迦更是當時的一線大城市。強盛的帝國,要求這班人絕對效忠;但這班基督信徒所效忠的,是上帝、是基督,不是帝國、不是凱撒大帝。

帖撒羅尼迦前書告訴這群一線城市的基督徒,他們將要面臨一個痛苦的黑暗時代,也提示他們怎樣支撐下去:

「人正說平安穩定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陣痛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逃脫不了。弟兄們,你們並不在黑暗裡,那日子不會像賊一樣臨到你們。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屬黑夜,也不屬幽暗。所以,我們不要沉睡,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慎。因為睡了的人是在夜間睡,醉了的人是在夜間醉。但既然我們屬於白晝,就應當謹慎,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因為上帝不是預定我們受懲罰,而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救。他替我們死,讓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與他同活。所以,你們該彼此勸勉,互相造就,正如你們素常做的。」(帖前五3-11,《和修》)

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小群體、每個教會,甚至整個社會,此刻都成為了一個命運共同體,都同樣要面對當前的世界崩壞和黑暗時代。但願我們都知道怎樣放置上主所託付的「他連得」,不管是五千、二千,還是一千。

但願有一天,歷史的主來跟我們算賬的時候,會認定我們是「善良而忠心的僕人」。願上主憐憫。阿們。

Parable of the Sheep and the Goats, etching by Pieter van der Borcht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栽種和平
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