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每週論壇

報道

教牧集思廣益分享疫下牧養經驗
觀潮浸迦南堂辦網上興趣研習班

【時代論壇訊】過往大半年,香港政治局勢動盪,加上疫情來襲令社會停擺,均為教會帶來一些變化:有信徒教牧選擇移民;有教會發展網絡牧養。十一月十九日,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福音證主協會合辦「疫情中的教會牧養研討會(一)實戰篇」,探討在疫情下的教會牧養。會上,四位牧者分享其教會經驗,包括線上線下的牧養、青少年牧養、如何進行社會關懷,以及應對移民潮。研討會後就著不同課題,再分為四講進行。

觀潮浸信會主任鄭佑中牧師分享其教會線上線下牧養的經驗,指他們在今年一月疫情初期開始使用網上錄播崇拜,會眾起初不習慣網上崇拜,到現在大家開始適應,團契小組和培訓課程等活動都採用線上線下並用形式。鄭佑中預計,日後教會將會繼續嘗試這模式。至於長者,教會內有長者不懂使用手機上網,觀潮浸就為他們安排「上網研習班」,現時教會大部份長者都能掌握如何使用視像通訊軟件。長者們在四、五月舉行首次「樂齡視像祈禱會」,至八月時更有四十位參與。

除了上述例子外,基督教迦南堂堂主任鄭家輝牧師也分享經驗,指有些教會在疫情下流失大量青少年,鄭家輝估計因教會關閉了多月,沒有機會與年輕人見面。他分享,其教會亦構思了一些方法吸引年輕人,例如在暑假期間舉辦網上及實體同步進行的甜品班、結他班、補習班等。他們會先預備課程所需材料或教材,其後邀請參加者到教會領取,在領材料的時候亦可與參加者傾談幾句。「牧養就是見一見他、關心他。」鄭家輝說,疫情下,可以到年輕人的家送上禮物,他們也會喜歡這小舉動。

藉聆聽關注社區需要走進鄰舍世界

在十二月十四日的「疫情中的教會牧養研討會(五)社區關懷篇」上,旺角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傳道分享其堂會的服侍經驗。該堂位於大角咀,他們為區內有需要的街坊派發防疫用品、每星期派發食物或飯券等。而基層學童在疫情期間需要網上上課,旺角宣道堂亦有向他們派發電腦或平板電腦、上網卡,開放教會地方供學童上課。陳淑娟指,如果教會有服侍社區的經驗,當街坊面對困難時,第一時間就會向教會尋求支援。陳淑娟認為教會推動社關時,最重要是讓社關成為信徒信仰生活的一部份。

疫情初期,防疫物品資源短缺,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劉旭東傳道發現福音機構「單打獨鬥」不容易,與其他福音機構一同合作的話,資源會分配得更好。劉旭東認為,如果僅靠一間機構派發資源,能夠關顧到弱勢的程度不高,但透過更多弟兄姊妹派發,就能很快把資源及關顧散到各區。不少面對面、親身接觸的服侍受「限聚令」影響而須暫停,劉旭東分享他們在網上進行社區聆聽工作坊,邀請信徒打電話關心過往曾接觸過的,又或是曾留下聯絡方法的街坊,發現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劉旭東認為,除了派發物資外,透過聆聽去關注社區的需要及共同願望,能夠走進鄰舍的世界,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他們。

讓年輕人與不同年齡信徒相處互為牧養

在十一月十三日的「疫情中的教會牧養研討會(三)青少年牧養篇」上,由多位專門牧養青少年的牧者分享。百德浸信會傳道譚銘駒亦提出,另一項顛覆的想法是信任年輕人進入堂會的管理層。以百德浸信會為例,上一代的執事、理事會在管理層內帶領年輕人,讓他們有機會發言、投票,以至學習如何管理教會。在這方面,他認為牧者需要突破思維,而非等待這些年輕人已步入中年時才給予他們機會。在現時處境下,如何能培養年輕人、配合他們而發展,譚銘駒相信現時牧者們正需要突破性、顛覆性的想法。

玻璃海樂團負責人方文聰提及,有一位美籍華人宣教士令他受啟發,以及反思年輕人的學習模式是需要親身的經驗,認為惟有讓教會的年輕人親身接觸弱勢社群,了解對象的需要,一同以實際行動回應,年輕人自然會建立默契、關係,以致於當前環境下自發貢獻社群。在疫情下,他們會定期自發探訪劏房戶;不但送贈物資,亦會跟進、解決居民的生活需要。他們的舉動亦感動不少居民,成為傳福音的契機。方文聰相信,只要賦予年輕人們角色,加以引導,便會產生自發的動力。

宣道會華貴堂蕭建輝傳道稱,很多人都期望年輕人在堂會中的屬靈生命日漸成熟,聖經知識愈加豐富,但他認為年輕人能與不同年齡信徒一同相處同樣重要。蕭建輝指,過往很多人會為年輕人安排聚會、裝備聖經知識,這當然是好事,但同時需要重視年輕人如何與其他年齡信徒建立互動關係。蕭建輝提到,教會應成為一個「環抱相同」的群體,在平日與年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讓他們有能力應付突如其來的衝擊。蕭建輝相信,堂會內眾人其實互有需要,彼此可成為對方的助力。即使是一個小孩子,都可以為年紀較大的信徒作榜樣,互為牧養。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一生螈命
靈溢
城市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