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新聞消息

研討會談疫情下的社區關懷 
陳淑娟:社關成信徒信仰生活一部份

【時代論壇訊】疫情來襲令弱勢面對不少困難,十二月十四日,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福音證主協會合辦研討會,探討疫情下的社區關懷。三位教會及福音機構負責人在一個研討會上分享疫情期間如何與弱勢同行,以及分享教會推動社區服侍將遇到的限制,並提供建議。旺角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傳道提到,如果教會有服侍社區的經驗,當街坊面對困難時,第一時間就會向教會尋求支援;而社關也應成為信徒信仰生活的一部份。

教會能成為支援社區的重要角色

疫情下,貧乏者需要社會與他們同行,旺角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傳道分享其堂會的服侍經驗。該堂位於大角咀,他們為區內有需要的街坊派發防疫用品、每星期派發食物或飯券等,服侍近五百戶收入減少或失業的家庭、逾一百位獨居或雙老長者、十多位露宿者、約一百位區內清潔工友,並向區內三間受疫情影響而經營困難的小店購買飯券。而基層學童在疫情期間需要網上上課,旺角宣道堂亦有向他們派發電腦或平板電腦、上網卡。不少基層學童居住劏房,在家上網課時不方便,宣道堂便開放教會地方供學童上課。陳淑娟提到,基於社交距離限制,教會只能提供有限位置,所以學生到教會上網課前須預先登記,並鼓勵區內更多教會開放場地,讓更多基層學童受到幫助。

教會在支援社區上能發揮重要角色。陳淑娟指,如果教會有服侍社區的經驗,當街坊面對困難時,第一時間就會向教會尋求支援。她表示,疫情期間區內社工的工作量大增,以致有不少個案等候三星期仍未能見到社工,故社工亦有轉介不少緊急個案予教會,也有街坊會「walk in」到教會求助。陳淑娟認為教會推動社關時,最重要是讓社關成為信徒信仰生活的一部份。她舉例指該會設有「清潔特工隊」,擅長清潔的婦女會到區內長者的家中清潔,並與他們聊天。而當中有些婦女本來是受助人,陳淑娟指這亦是充權(empowerment)的過程,「畀佢哋知道自己除咗share嘢之外,都可以share返啲嘢畀人,能夠服務別人。」

福音機構一同合作將能關顧更多弱勢

疫情初期,防疫品資短缺,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劉旭東傳道發現福音機構「單打獨鬥」不容易,與其他福音機構一同合作的話,資源會分配得更好。睦福與工業福音團契、基督教無家者協會及新福事工協會一同合作,曾試過有一日收到一整個貨櫃的口罩,透過教會網絡,一日內便把口罩全數分發給有需要的基層家庭、少數族裔、無家者、清潔工人等。劉旭東認為,如果僅靠一間機構派發資源,能夠關顧弱勢的程度不高,但透過更多弟兄姊妹派發,就能很快把資源及關顧散到各區。

不少面對面、親身接觸的服侍受「限聚令」影響而須暫停,劉旭東分享他們在網上進行社區聆聽工作坊,繼續聆聽社區需要。他們邀請信徒打電話關心過往曾接觸過的,又或是曾留下聯絡方法的街坊,發現每個人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當疫情較為緩和時,他們繼續連同民間團體,走進社區聆聽不同年齡層的街坊的需要,後來將聲音在圓桌會議上傳達給區議會及地區官員。劉旭東認為,除了派發物資外,透過聆聽去關注社區的需要及共同願望,能夠走進鄰舍的世界,更深入地認識和了解他們。

城市的盼望行政總監邱生龍認為,除了關顧弱勢,亦需關顧服侍弱勢的人會否「burn out(疲勞過度)」。邱生龍指,其機構是協助服侍別人的人,例如機構聖雅各有派熱飯服務,但缺乏人手關心長者,他們便會幫忙招募拜訪長者的義工。城市的盼望對義工有一定的要求,活動為期六個月,參加者必須每個月都探訪長者一次,拒絕「探訪一次以後就結束」的形式。邱生龍覺得若無法建立關係則沒有意思,也正是因為這種要求,他不少義工已經持續參與了七、八年。邱生龍強調,假如有人只希望透過活動「睇下劏房係點樣」,將會被拒絕,「劏房唔係動物園!」

中產教會推動社區服侍的限制與建議

主持人陳敏斯教授提到,不少中產教會在推動社關時有困難。邱生龍坦言中產是一批「準備向上爬的人」,有時候或為了得到升職機會而沒有時間去服侍。他憶述曾聯絡過一間位於深水埗的中產教會,詢問能否借出場地讓基層學生補習,後遭拒絕。他指該堂會會友均駕駛名車返崇拜及離開,從沒有走進社區。直至六年後,邱生龍再遇到該堂的執事,他才表示明白作為無牆教會應服侍社區,並已開放場地供基層學生使用。

陳淑娟亦分享中產和基層的融合不容易,指最初其堂會有基層街坊參與崇拜時,曾發生尷尬的事情——試過在崇拜期間,有一位會友大喊「有蝨呀!」亦有基層街坊在崇拜期間剪腳甲,引來會友的注視。陳淑娟認為既要向中產會友解釋新來的朋友並非冒犯,只是不認識教會的習慣,也要教導基層街坊信仰群體中的禮儀。她指,最初害怕蝨的那位會友現在成為「滅蝨隊」的一員,替有需要街坊滅蝨,亦有無家者特意預備了一套西裝只供主日時穿著,中產和基層彼此學習和包容。

劉旭東認為,想推動社關的教會可以嘗試邀請其他機構到堂會分享,聆聽建議或合作,將能成為助力。他建議先從一小撮人開始,當中有人體驗到領受以後能作見證,慢慢就能將服務社區的心傳開去,而更著重活動的反思環節,將有助不同會友看見別人的參與,學習別人的憐憫。他坦言推動社關需要時間,也可以一次性活動作起點,再慢慢愈做愈多,讓大家慢慢學習。

教牧不要視信徒為有限資源

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陳敏斯提及美國巴拿研究組(Barna Research Group)進行的研究,發現大部分教牧認為會眾很忙、人手不足,要在社區服侍和教會事奉上作取捨,但信徒的實際經驗卻不支持這想法,認為不會因參與社區服侍而忽略教會參與,而且認為社會關懷小組能令他們感到與神更親近。陳敏斯引用楊錫鏘牧師的說法,鼓勵教會不要視信徒為有限資源,而是可再生的,面對社會廣大的需求要學習安靜、找出負擔,神就會將人所擁有的倍增,將足以分給欠缺的人。

是次研討會主題為「疫情中的教會牧養研討會(五)社區關懷篇」,由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福音證主協會合辦,於十二月十四日晚上透過視像會議程式Zoom舉行,約一百八十人出席。


守護自由空間,請支持基督教《時代論壇》
可選擇:📲 PayMe 或 💳 網上捐款(信用卡)

⚡️轉數快FPS +852 51100803(註明奉獻,如需收據請附姓名及電話)

Donationcall
更多標籤
轉數快
南涌講古
靈溢
嘉道理農場